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 sp. echinochloae,HGE)是一株稗草生防潜力菌,为了获得该生防菌大量孢子用于田间试验,本文研究了其固体发酵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条件。通过试验筛选确定了固体发酵培养基所需碳源及其浓度、氮源及其浓度以及底物基质,适合HGE菌孢子生产的培养基最佳组合为:以珍珠岩为底物基质,在其中添加4%米粉、1%豆粕粉、0.2%Na3PO4.12H2O、0.1%MgSO4.7H2O。同时确定了适合HGE菌孢子生产的培养条件: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40%,最佳接菌量为8%菌悬液,25℃静置培养11 d,培养期间用黑光灯12 h循环光照。按优化后培养条件放大培养HGE菌,获得最高产孢量可以达到1.5×107孢子·克-1干物质。温室生测结果显示优化条件生产的HGE菌孢子对稗草防效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14个链格孢菌分离物。通过菌落形态、产孢表型、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结合分析ITS-rDNA和histone 3基因序列,对链格孢菌分离物的种类进行鉴定;甜瓜种子携带的链格孢菌种类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交链格孢(A. alternata)和倒果链格孢(A. obovoidea)。还研究了这些链格孢菌分离物对甜瓜离体叶片的致病性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 obovoidea外,另外两种链格孢菌均对甜瓜离体叶片具有致病性;A. tenuissimaA. alternata的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国内首次围绕甜瓜种子传带链格孢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开展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甜瓜种子携带的链格孢菌种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14个链格孢菌分离物。通过菌落形态、产孢表型、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结合分析ITS-rDNA和histone 3基因序列,对链格孢菌分离物的种类进行鉴定;甜瓜种子携带的链格孢菌种类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交链格孢(A. alternata)和倒果链格孢(A. obovoidea)。还研究了这些链格孢菌分离物对甜瓜离体叶片的致病性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 obovoidea外,另外两种链格孢菌均对甜瓜离体叶片具有致病性;A. tenuissimaA. alternata的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国内首次围绕甜瓜种子传带链格孢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开展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尖角突脐孢对稻田稗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温室内进行了露水期、接种量、喷液量及稗草叶龄对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monoceras)除稗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条件下,尖角突脐孢对4叶期以下的稗草幼苗具有极好的防效.要达到理想的除稗效果需要至少24h的露水期,接种菌液的孢子浓度在1.25×105孢子/ml以上.接种孢子浓度和喷液量对尖角突脐孢除稗效果的影响也极明显,它们与防效呈S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UV-B辐射增强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叶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生理及其致病力的影响,并探讨链格孢菌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链格孢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率、产孢量、纤维素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链格孢菌的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20~60min的辐射处理对链格孢菌的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链格孢菌表现出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UV-B适应机制,来减轻UV-B辐射的损伤。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积累较多黑色素,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菌丝干重显著增加(p0.05);并且,链格孢菌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6.
 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是中国大豆胞囊线虫重要的内寄生菌,本研究采取固体和液体2种培养方法测定了6种天然培养基、20种碳源、19种氮源和9种维生素对其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H. minnesotensis在酵母葡萄糖琼脂(Yeast dextrose agar,Y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麦芽浸膏琼脂(Malt extract agar,MEA)培养基上产孢最好,胰化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培养基既不适合生长,也不适合产孢。在碳氮源研究中,Melibiose在固体培养基上显著促进H. minnesotensis气生菌丝生长,Glycogen是液体培养和孢子萌发最好的碳源。H. minnesotensis在以Casein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气生菌丝最多,Peptone是H. minnesotensis液体培养最好的氮源,大多数的氮源可以促进H. minnesotensis孢子萌发,但L-Cystine抑制孢子萌发,且在固体培养中不能被H. minnesotensis利用。维生素对H. minnesotensis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稻田中采集自然感病的稗草标样,分离获得10余种病原真菌,经生测,链格孢菌、尖角突脐孢菌和内脐孢菌是3株很有希望的稗草生防潜力菌。对它们的生长及产孢特性、寄主范围及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对水稻和稗草的致病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各有优缺点。链格孢菌对稗草致病力稍差,对水稻有轻度感染,但其产孢速度快,产孢量大;尖角突脐孢菌对稗致病力强,对稻无影响,但产生孢子慢,产生菌丝多;内脐孢菌对稗致病力强,对稻安全,菌落生长较慢,但产孢速度快,产孢量多,气生菌丝少。黑暗、空气充足有利于3菌株的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8.
大批量生产百日草链格孢菌孢子的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光照、菌丝体粉碎、培养基等因素对百日草链格孢菌孢子形成的影响,试图探寻大批量生产该菌孢子的条件和方法。结果显示,低氮培养、近紫外光照射、适当适时的菌丝体粉碎能诱导百日草链格孢菌形成大量的孢子。在上述条件下,应用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结合固体培养诱导孢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研究方法:Ⅰ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玉米灰斑病菌的产孢条件,将玉米灰斑病菌接种到马铃薯蔗糖(PSA)、燕麦番茄碳酸钙(OTCA)、玉米叶粉碳酸钙(MLPCA)、燕麦粉(OA)、粗面粉(CWPA)等5种培养基上,于25 ℃下培养,测定该菌生长速度、产孢时间和产孢量。结果表明,菌丝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均较慢,每天平均生长0.33 mm左右,其中以在OA和PSA上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基于上述结果,构建了玉米灰斑病菌孢子培养的二级分段培养法,即将菌丝块接种于加有10~15粒直径为5 mm玻璃珠的马铃薯蔗糖(PS)液体培养基三角瓶里,在25 ℃,18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5 d,形成菌丝悬液,再取菌丝悬浮液涂布在MLPCA 培养基上,避光培养13 d左右,可获得大量供接种的分生孢子。长期光照促进菌丝生长,不利于孢子的形成,而长期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但有利于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稗草生防菌新月弯孢菌株J15(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分离自稗草上的一个致病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菌株J15(2)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32℃,pH为6~8。菌丝生长对光照无要求,黑暗利于增加产孢量,培养至15d可达产孢高峰。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产孢的必需元素,钾、镁和铁对菌丝体的生长、产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28℃;适宜培养基初始pH值在4~10之间。在58℃下,分生孢子10min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