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促进新一轮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实现四川优势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四川农业整体竞争力。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2009—2011年间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明确了四川的优势农产品为: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并提出了提高四川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为科学发展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为四川省农作物的生产和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大化农产品贸易收益就变得尤为重要。【方法】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及出口主体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竞争力系数(CI)3个指标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结论】我国应该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钻石模型的四川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从生成要素,需求因素,相关、支持行业,战略结构,机会因素和政府因素6方面对四川省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明确了四川水稻种业在生产力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及其明显的市场扩张力,发现其存在商品转化率低、产业链短的问题,探讨了有效提高四川省种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旨在使四川省水稻种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四川猕猴桃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新形势下面临产业盲目扩张、产品结构性过剩、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和挑战。应用综合优势比较模型,分析比较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猕猴桃主产省的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川省猕猴桃EAISAIAAI平均指数分别为0.88、3.32、1.67,并呈上升趋势;结合AHP-SWOT模型解析四川猕猴桃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各要素对战略选择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红肉品种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国内外消费空间、“中新联合实验室”建设(有利于猕猴桃国际化)、种质资源丰富、消费多元化与网络化、猕猴桃产能结构性过剩、溃疡病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盲目扩张、加工与品牌营销较弱;构建产业发展战略四边形,战略类型方位变量tanθ=0.3281,应采取“开拓战略区实力型方位域”的发展战略。建议明确产业适宜范围,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溃疡病。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油菜蜂花粉中水溶性有效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在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中抑制O2-.的机理。【方法】采用酶解技术和膜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油菜蜂花粉中水溶性抗氧化有效组分,用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测定酶解物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级分淬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经酶解和超滤后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的组分抑制O2-.的效果非常显著【结论】酶解和膜分离技术是提高花粉抗氧化功效成分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确定福建省四个优良地方鸭品种莆田黑鸭、连城白鸭、金定鸭、福建白番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体型性状。【方法】应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四个鸭品种的11个体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根据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和相关指数的均值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针对安徽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籽、花生、芝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油菜籽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很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其单产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保持优势,需要通过种植油料作物新品种、改进油料作物栽培技术等提高其单产;花生具有效率比较优势,但花生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低,应该通过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来提高综合比较优势。芝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提出提高安徽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具体措施为推广油料作物新品种和优质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各种相关补贴项目的落实、积极推进油料作物产业化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对云南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其他茶叶生产大省进行比较分析。国内竞争力指标采用规模优势指数(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简称AAI)。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简称PRIM)、贸易竞争指数法(简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法(简称CA)进行分析。结论是: 云南茶叶国内和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玉米生产省域尺度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省玉米生产进行了省域尺度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玉米生产规模具有很强比较优势,1998~2007年10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二位;生产效率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8~2007年10年平均位于全国第二十一位;生产效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1998~2007年10年平均位于全国第五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很强比较优势,1998~2007年10年平均位于全国第二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河北省玉米生产应充分发挥播种面积指数比较优势,大力提高单产水平,进而带动效益比较优势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扬长避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大化农产品贸易收益就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及出口主体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竞争力系数(CI)3个指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中国应该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黄渤海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和区位商法测定了环渤海区域主要养殖产品的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猪、牛、羊、家禽产业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指数仅为0.79、0.96、0.84 和0.63。奶类、禽蛋和水产品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05、1.51和1.43,应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不同时期玉米区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促进湖北省玉米生产发展,实现合理区域生产布局,为湖北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利用2000—2009年湖北省17个市(州、区)农业生产统计资料,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及分析方法,分析“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的区域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湖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市(州、区)分别有5、10、5个;具有玉米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地玉米区、鄂北岗地玉米区,其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十五”期间为2.43,“十一五”期间达到2.77。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全省玉米平均生产比较优势指数上升了0.08,水稻上升了0.03,而棉花则下降了0.05。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表明,玉米纯收益低于水稻和棉花,每公顷分别低507.0元和2143.5元;但玉米的用工成本明显低,每公顷分别比水稻和棉花低535.5元和4096.5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湖北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晨  马新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41-145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时期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在省内的优势产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收集河南省18个地市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数据,测算并系统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河南省相对于中国平均水平及河南省内18地市相对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省存在比较优势差异,共有水稻优势产区3个,小麦优势产区 9个,玉米优势产区13个。  相似文献   

14.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找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凸显优势和发展空间,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以毗邻云南的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以及“桥头堡”开放重点的东南亚国家为参比对象,定量以除香港、澳门外的全国32个省份为参比对象,共选取4类定性和6类含44项具体定量指标,对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比较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综合比较优势系数为1.55,具有多样性、生态安全性、时差互补性3个综合比较优势。研究结果为云南以及其他高原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比邻中南半岛“世界米仓”的区位优势且资本和技术领先于周边国家,因此,云南应进一步发挥优势,依托云南系统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以及与相关国家完善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通道,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为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做出云南的贡献。为此,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云南粮食生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品种结构变化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特点、中南半岛6国粮食出口贸易情况等,找出了云南口粮生产能力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不足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内要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对外应以农业投资和储运体系为重点提高获取境外粮食的能力,同时应做大沿边加工物流业、做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海南省热带水果区域布局,发挥热带水果比较优势,提升热带水果产业竞争力,利用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算了海南省18个市县5种热带水果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土壤、资源条件,主要热带水果在不同县域比较优势不尽相同,不同县域所具有的优势水果种类也存在差异,多数县域只有一种强比较优势水果。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合理配置各地区资源,在芒果、香蕉、荔枝、菠萝、龙眼种植的优势区域,继续做大做强优势品种,扶持弱优势区域品种提质增效升级,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海南区域性特色优势水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模型的四川烤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客观评价四川烤烟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找到影响烤烟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扩展的DEA模型,对2008~2014年间四川烤烟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将四川与中国烤烟主产区中其他8个省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四川烤烟生产非DEA有效,规模效率明显制约综合效率的提高,土地和人工成本冗余量大,现金收益产出不足,烟农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在省域层面上,甘肃、黑龙江和重庆烤烟生产各效率较为突出,达到了生产前沿且生产较为稳定,四川处于第四位,在比较区域中具有比较优势。建议通过着力优化烤烟种植规模、资源和效益布局、创新驱动烤烟生产技术研发、调动烟农积极性等途径,提高四川烤烟生产效率和保证烟农利益。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肥 230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