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总产量约1750万t左右,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也是花生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我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花生属于我国优势产业,为了使优势更优,本文就其机械化生产问题展开研究,与业内交流。一、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现状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7%左右,但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收获机械化几乎为空白,成为我省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为推动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省农机办自2001年开始,在全省实施了花生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先后建立了莱阳市、莱芜市等4个省级花生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花生挖掘机、花生集条铺放收获机、花生摘果机、花生人力点播机、花生覆膜播种机和花生脱壳机等机具,探索出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近几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与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2年种植面积比2011年增加了5.3万hm2(80万亩)左右,总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40万t。然而长期以来,花生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制约着整个花生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实现花生全程机械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正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总产量约1750万吨左右,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也是花生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我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外都有种植。国内花生种植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其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每年播种总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作物的30%和40%。我省有水田面积2500万亩,但水田生产过程机械化各环节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机耕面积高达90%,而机械种植面积仅占2.2%。水稻机械化整地机具合理配套在《水田整地过程机具合理配套探讨》一文中已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机械化生产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花生作为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花生种植模式和规格各异,导致花生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对花生机械化收获造成了很大困难,影响了花生种植规模的扩大,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实现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已迫在眉睫。为此,诸城市承担了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花生种植模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是全国油菜生产最大的省份,常年种植面积在1 800万亩(1hm^2=15亩)左右,产量250万t以上,油菜播种面积及油菜籽总产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位。为保障油料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我省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以种植关键环节为着力点,解决油菜生产栽植、收获和秸秆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问题,加大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宣传培训、农机农艺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等力度,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加快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油菜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1项目的依据与意义河南省为农业大省,自1999年开始,已成为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2017年花生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驻马店市是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市,2017年花生种植面积在4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为290~310 kg。近几年,在全面推进全程机械化过程中,花生生产机械化明显薄弱,尤其是在花生收获作业环节,用工量占生产全过程的1/3以上,作业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50%以上,其机械化率仅为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鄄城县主要经济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为进一步提升全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本着总结经验发扬长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近期,鄄城县农机局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县花生生产机械化情况进行了调研。一、花生生产机械化现状鄄城县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李进士镇、闫什镇、引马镇、红船镇、彭楼镇等乡镇,面积为5万亩。近年来,鄄城县积极探索花生机械化生产新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广花生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在水稻生产中,水稻种植机械化对其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重点阐述一下我省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历年来都在70万hm~2以上,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尤其山东大花生更是驰名世界。但是,花生生产多是人点种、镢刨秧、手摘果的落后手工操作方式。为了探索一条花生生产机械化的路子,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山东农机部门就开始引进、改制、试验各种花生机械,通过试验对比,初步选出了从花生的耕整地、播种、铺膜,到挖掘,复收、摘果、脱壳一整套机具系统,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种植花生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睬,面积不断扩大。为此,我省已从1996年起连续几年在花生主产区固镇、泗县等地对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试验表明:在同样的土壤状况、施肥方式、田间管理条件下,对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驻马店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7.3万hm2,占所有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而集中在正阳、确山、汝南、泌阳四县的花生种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的60%。正阳县素有“花生王国”之称,是全国闻名的花生生产第一大县。驻马店花生种植机械化保有量约有8000多台,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但花生机械化收获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基本上仍以人工作业为主,也有部分用简易花生铲作为收获工具,需要大量劳力捡拾,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收获质量差,收获损失大,成本高。花生收获难已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的花生收获机具。因此,  相似文献   

14.
花生为豆科作物,既是优质食用油主要优良品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膳食植物,花生具有丰富的营养,俗称"长生果",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更加离不开机械化生产的支持,机械化生产既可降低花生的种植成本,也可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花生的种植效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相较于传统小麦、玉米机械化程度而言,花生全程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主要体现在播种与收获方面,而且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也较低,这也是制约可花生机械化技术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就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进行探析,希望能够在今后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列世界第一,种植面积达550多万hm^2,所以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目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1深刻认识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 我省是全国油菜生产第一大省。我国油菜面积、总产量均约占世界30%,而我省油菜面积、总产量均约占全国的1/6。因此有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之说。全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120万hm^2左右,2010年我省“双低”油菜主产区种植油菜面积达1万hm^2以上的县市有42个。近年来,由于受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油菜播栽期间缺少劳动力及油菜人工种植作业成本过高(每0.07hm^2人工作业成本近200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花生是我省第一大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我省鲁南、丘陵山区等花生主产区抓住近期大范围降雨、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注重种收结合、加大机具投入等有效措施,全力做好花生抢播抢种工作。目前,累计上阵花生播种机1.1万台,机播花生180万亩。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强化技术培训。省局举办了春季花生机械化播种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学员对花生机械化播种技术和装备的认识。枣庄、菏泽、泰安、临沂、日照等地通过组织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8.
阜新是辽宁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面积110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20%。目前,阜新地区花生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水平为:整地机械化97.6%;播种机械化76.4%;收获机械化78.2%;机械化摘果25%;机械化脱壳48%。从整个阜新地区看,发展并不均衡,各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阜新镇、勿欢池、阜新地、建设等乡镇的花生生产机械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全市的领先水平,而化石戈、泡子、国华乡等地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杜婧 《河北农机》2012,(4):29-30
花生是鄄城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目前,花生种植模式以人工套播为主,平均单产298.3kg。由于长期以来花生生产过程以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限制了花生生产成本的下降空间,不利于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我县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需求,选择花生作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突破口,以带动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油菜生产及机械化现状1.生产现状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733万hm2左右,占世界总面积1/4强。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2002年—2004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分别为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