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泸县稻鸭共育技术,包括基地与稻鸭品种选择、水稻大田栽培、鸭子围养技术,以为生产无公害稻谷、生态鸭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萍 《当代农业》2009,(16):13-13
山华农业科技发展(兴化)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租用耕地800亩,搞“稻鸭萍共作”,这些稻田不打药、不施肥.预计亩单产稻米280公斤。地里养殖的鸭子抵算生产成本.每亩稻田纯收入4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稻田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等优点。笔者在2块共8亩的稻田中进行稻虾立体种养试验.获得平均亩产成虾138.4千克、成鱼57千克、稻谷392.4千克,亩产值6332元、利润2588元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技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稻鸭共育是一项能帮助农民现实双赢的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有利于减少稻谷害虫,种植优质稻米,鸭子在稻田中获得天然的生长环境,养殖健康无污染鸭子。本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实现农民种养双赢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点合理的技术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景宁县农业局在澄照乡三石村、渤海镇旦水等地试验示范和推广“马铃薯-稻(鸭)-菜”种养模式25.2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经过有关部门验收,每亩收马铃薯(鲜薯)1674千克,稻谷582.1千克,鸭(12.2只)13.5千克,冬菜4217千克,以当时当地市场价计算,年亩产值达8160元,比原马铃薯-稻二熟制,增加产值4790元。  相似文献   

6.
赵开益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9-191,199
在水稻田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防虫控草,对比试验表明,水稻采用稻鸭共育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虫量和危害,还能较好地防除水稻田杂草,减少3~4次化学杀虫剂防治,节省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因化学防除水稻害虫引起的稻谷和田间环境的农药残留,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的鸭子稻田纯收入3079.5元/hm~2,水稻生产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2004年在涛源进行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2005年至2006年试验扩大到永胜县低海拔稻区、中海拔稻区和高海拔稻区,并获得成功,增产效果明显。在低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25kg,增7.8%;中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46kg,增9.8%;高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718.5kg,增1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善用"空间"创效益在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的泰州蒲公英农业科技发展公司570亩的"稻鸭萍共作"稻田里,一只只蛋鸭在稻行间"漫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稻鸭萍"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养鸭养绿萍,稻子在生长期中,不使用农药、化肥,鸭粪、绿萍成了稻子的肥料,鸭子在稻田里觅食,吃掉大量害虫,基本不用打农药。这样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稻鸭无公害共育提高水田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鸭无公害共育试验结果表明,共育不仅不影响水稻生育进程,而且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稻鸭共育能有效控制水田杂草生长和病虫发生,减少鸭的喂食量。不仅实现稻鸭双丰收,而且可生产无公害的稻、鸭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水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育技术2012~2013年在九台市5个水稻高产乡镇推广210公顷,公顷增加稻谷1064.3公斤,推广区新增水稻总产量23.09万公斤,鸭总产量3万只,与常规田相比,公顷增收11254.9元,与前三年相比,公顷增收14254.9元,两年推广区新增总产值302.0万元。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它不但可以提高鸭子肉质,更能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临安市从2003年起,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杭州执行部列项资助下,结合无公害稻米基地建设,开始进行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研究与推广。据对稻鸭共育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初步研究,667m^2产量为524.1kg,  相似文献   

12.
舒新亚 《农家顾问》2008,(11):49-51
湖北有些地区.特别是湖区,有些低湖田或冬泡田一年只种植一季中稻.9月稻谷收割后.田地空闲到第二年的6月再种中稻。这些田若利用空闲季节采取中稻和克氏原螯虾轮作.克氏原螯虾的产量一般每667平方米可在150千克以上.同时并不影响中稻的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如措施得当.每667平方米可收获克氏原螯虾200千克以上,是湖区广大农民种田致富的一个好门道。  相似文献   

13.
余杭区余杭镇是杭州市重点粮产区,稻鸭是我镇农业的两项支柱产业。2001年,在省、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资助下,我镇从中国水移研究所首次引进稻鸭共育新技术,经2001~2003年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解决“养鸭的没有田,种稻的不养鸭”的矛盾,2004年余杭区开展了稻(茭)鸭共育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的试点工作,把我镇作为中心园区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4.
稻鸭萍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代福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05-105,116
本文阐述了稻鸭萍共作技术应用成效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与养鸭密度有密切相关。平均稻谷产量和纯收入与养鸭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鸭子纯收入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其产投比相应下降;稻鸭合计的纯收入在养鸭密度225只/hm^2以内,比不养鸭对照增42.5%~70.9%,300只/hm^2以上时,虽然纯收入的增幅仍达66.5%~73.0%,但饲料成本增加,产投比下降,比放养225只/h卉的降低0.03~0.12。用养鸭密度与稻谷产量及产投比的回归方程求其最大理论值,得出养鸭密度分别为216和250只/hm^2。为此,最佳养鸭密度为216~250只/hm^2。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6):69-69
“稻鸭共育就是在稻田里养鸭,以田养鸭.以鸭护稻.这样既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鸭子长成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自去年紫阳县农业局在双安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以来.使该乡的100多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双河口村的5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发展了80余亩稻田养鸭,共喂养鸭子800余只。  相似文献   

17.
安徽庆安县致富乡新富村的稻田园区喜获大丰收,2010年,园区实施稻鸭共育生产模式,增收8.9万元。稻鸭共育园区占地面积约135公顷,年产水稻11万千克,因为品质好,每千克水稻多卖0.4元,可增收4.4万元;稻田养鸭3000只,每只售价15元,可收入4.5万元。  相似文献   

18.
湖南桃源县盘塘镇农民曹保清,1994年开始用谷芽养鱼。他说,每2.5~3千克稻谷的谷芽,能长鱼1千克。按目前早籼稻谷价,3千克稻谷2.5元.1千克鲜鱼7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2.8。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是70年代末才在宁南县发现的,其危害面积由当初的年发生0.1万亩,损失稻谷6万kg到现在年发生2.2万亩,损失稻谷100多万kg。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当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D优527。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喷施井冈霉素两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5%,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20.
王德生 《新农村》2005,(11):11-11
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研配而成。它具有一药多用、兼治病虫和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该农药是用抗菌素杀菌剂和有机氮杀虫剂配制而成的一种理想药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广谱等特点。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蓟马、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虫、稻螟蛉和稻蝗等多种病虫害。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喷药一次,药效期可以保持10~15天。据实地调查,一次喷药后对多种病虫害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1.9%,最高的达到94.2%,而且可使水稻的结实率提高6.2%,千粒重增加0.6克,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增产稻谷35千克,扣除用药的成本后,每亩平均增收3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