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鳞毛蕨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广淼  常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70-174
为提高香鳞毛蕨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香鳞毛蕨总黄酮的纯化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总黄酮吸附率、洗脱率以及总黄酮纯度为考察指标,考查AB-8树脂对香鳞毛蕨总黄酮的吸附能力。确定最佳上样条件为:香鳞毛蕨上样液中总黄酮的浓度为1.5 mg/mL,上样流速为1.5 mL/min。最合适的洗脱条件为:70%的乙醇,流速为1.0 mL/min(2 BV/h)。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香鳞毛蕨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纯化后香鳞毛蕨总黄酮纯度为38.4%。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选择FL-1、FL-2、FL-3、AB-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树脂,并对其动力学曲线和静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FL-3树脂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当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314 mg/m L,pH=4,上样液流速为1 m L/min时,FL-3树脂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吸附量最大;以pH=5的8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液流速为1.5 m L/min时,解吸效果最好,达93.2%;经纯化后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纯度为40.3%,达到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AB-8,S-8,X-5,聚酰胺4种树脂,探讨对杨桃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是适宜杨桃多酚分离纯化的吸附剂。AB-8树脂对杨桃多酚的动态吸附量随上柱样液浓度的降低、上柱流速的增加而减少,适宜的上柱流速为2 BV/h流速。按照2 BV/h流速对杨桃多酚进行洗脱,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4%时出现洗脱高峰。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大孔树脂对印尼姜黄色素的吸附和解吸作用,探讨其对姜黄色素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从吸附和解吸效果综合考虑,选择H-1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姜黄色素进行纯化最合适,H-1020型树脂对姜黄色素的最佳静态吸附时间为9 h,吸附温度为室温,以无水乙醇作为洗脱剂,解吸时间为150 min;动态吸附试验结果为进样流速1 BV/h树脂吸附效果最佳;树脂洗脱效果的试验结果为洗脱剂流速1 BV/h树脂的解吸效果最好,经H-1020型大孔树脂对姜黄色素进行纯化处理,可使其纯度达89.3%。  相似文献   

5.
从6种植物多酚纯化常用的树脂中筛选适宜无梗五加果多酚分离纯化的树脂,研究了影响树脂吸附的上样浓度、上样液pH、上样体积、上样流速和影响多酚解吸的解吸液浓度、p H、洗脱体积、解吸流速,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PD700型大孔树脂是分离纯化无梗五加果中多酚较理想的树脂;动态吸附时最适上样浓度1.5 mg/m L,上样液pH 4.0,最大上样体积6 BV,上样流速为1.0 m L/min,此时平均吸附率为(92.04±0.35)%;动态解吸时最适解吸剂为pH 4.0的浓度70%的乙醇溶液,洗脱体积1.5 BV,解吸流速1.0 m L/min,该条件下的平均解吸率为(93.72±0.62)%。纯化后的无梗五加果多酚类化合物纯度达到(54.38±1.02)%。  相似文献   

6.
分离纯化柿子多糖的树脂筛选及纯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优化大孔树脂纯化柿子多糖工艺的问题,在对8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以动态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指标进行试验,最终所得优化结果为:树脂AB-8具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柿子多糖的性能。优化后的动态吸附试验条件为,样液浓度4.34 mg/mL,上样速率1.89 BV/h,样液体积3.41 BV(柱体积);解吸附试验条件为:洗脱剂中乙醇浓度55.41%,洗脱速率3.50 BV/h,洗脱剂用量3.54 BV。此条件下,动态吸附率和解吸附率的预测值分别达到89.87%和96.59%,验证值误差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桔梗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洗脱量、洗脱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桔梗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纯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桔梗茎浸提液采用石油醚脱脂,控制其总黄酮质量浓度1.1 mg/mL,桔梗茎浸提液的上柱体积与树脂质量比6∶1(mL/mg),吸附流速控制1.0 mL/min,洗脱液为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速控制2.0 m L/min,洗脱液体积与树脂质量比7∶1(mL/mg)。在此纯化条件下,LX-36型树脂对桔梗茎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平均为5.933 mg/g、吸附率平均为89.89%,比洗脱量平均为5.627 mg/g、洗脱率平均为94.83%,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由6.35%提高到4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均具有清除活性,而且均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活性均逐渐增强。该结果为桔梗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绿豆皮为原料,主要研究了绿豆皮黄酮的纯化工艺。首先比较了AB-8,LSA-10,HPD-100和ADS-7型4种大孔树脂对绿豆皮黄酮的吸附和解析特性,选择其中最好的树脂,对其吸附和解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8型是纯化绿豆皮黄酮较好的大孔树脂,其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速率1.98 m L/min,上样质量浓度0.045 9 mg/m L,上样量10 m L时,最大吸附率可达88.89%;其最佳解析条件为解析液乙醇体积分数70%,解析液洗脱流速1.98 m L/min,解析液用量25 m L时,解析率可达69.51%。绿豆皮黄酮的纯度由10.57%提高至72.19%,表明该纯化工艺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可为绿豆皮黄酮的纯化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筛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朝鲜蓟茎叶中绿原酸及洋蓟素的最佳工艺,为后续研究及工业化大生产提供指导。以大孔树脂对绿原酸及洋蓟素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指标筛选树脂种类,以上样速度、上样液中绿原酸与洋蓟素的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不同条件下AB-8大孔树脂对洋蓟茎叶提取液中绿原酸及洋蓟素分离纯化;以固体物中绿原酸及洋蓟素的质量浓度为指标,确立洗脱用乙醇的浓度及洗脱方式;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及洋蓟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选择AB-8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绿原酸与洋蓟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2,0.42 mg/mL,上样速度为1 BV/h;最佳洗脱方式是:用3倍柱体积的水洗涤除杂,再分别用2倍柱体积10%和75%的乙醇依次洗脱,最后用1倍柱体积的纯水冲洗,收集洗脱液与水洗液。HPLC法测定绿原酸及洋蓟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4.6%。AB-8大孔树脂对洋蓟茎叶中绿原酸及洋蓟素分离纯化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并符合市售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D101大孔树脂富集山竹果皮总黄酮的工艺。通过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D101大孔树脂富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对总黄酮动态解析附的效果好于静态,动态解析附的最佳条件为:以流速2 m L/min上样30 m L 2 mg/m L的提取物,且用60 m L 70%乙醇以2 m L/min的流速洗脱,此条件下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由原先的57.8 mg/m L增加到174.2 mg/m L。  相似文献   

11.
李奕 《保鲜与加工》2021,21(7):64-70
采用大孔树脂纯化襄荷黄酮提取物,比较树脂之间静态吸附与洗脱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型号树脂的吸附机理后,采取动态吸附与洗脱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另通过动物实验考查纯化后的襄荷黄酮抗疲劳活性.结果 表明,AB-8型大孔树脂为纯化襄荷黄酮的最佳树脂,饱和吸附量随上样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特征,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60 mL上样浓度为6 mg/mL襄荷黄酮(pH 6.0),上样流速3 mL/min,洗脱流速2 mL/min,洗脱液乙醇浓度60%,洗脱液体积150 mL,产物的黄酮纯度由11.25%提高至47.5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的纯化产物可明显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体内乳酸与尿素氮浓度,并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因此可较好地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2.
以白桦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黄酮化合物,以黄酮粗提物得率为指标筛选试验条件,进而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采用NKA-9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桦叶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1(g/g),乙醇质量分数90%,超声时间44 min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黄酮得率可达6.12%。NKA-9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粗提物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0.8 mg/mL,上样量3 BV,上样速率1.5 mL/min,pH 3,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90%,洗脱液用量2.5 BV。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纯化物黄酮含量可达68.5%。  相似文献   

13.
以柠条花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柠条花中总生物碱。通过对比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总生物碱吸附-解吸效果及静态动力学研究,确定AB-8大孔树脂为柠条花中总生物碱最佳纯化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对柠条花中总生物碱动态吸附-解吸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 2 mg/mL,上样pH为6.0,上样流速为2 BV/h;解吸剂为90%乙醇,解吸流速1.5 BV/h,解吸剂用量3 BV。在此条件下,柠条花中总生物碱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纯度为12.57%,表明AB-8大孔树脂对柠条花总生物碱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筛选最优树脂分离纯化根皮苷的工艺技术参数,以多穗石柯根皮苷提取液为原料,比较研究D101、X-5、ADS-7、S-8、AB-8、NKA-9、HPD-100及HPD-400 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多穗石柯根皮苷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结果表明:S-8树脂对根皮苷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效果,静态吸附量与解吸量分别达到14.70 mg/g和8.395 mg/g。当主要考虑根皮苷得率时,最优工艺条件为根皮苷上样浓度 0.9 mg/mL、上样流速3 BV/h、上样体积7 BV,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流速为4 BV/h、洗脱体积为3 BV,其根皮苷得率为89.89%,纯度为10.50%,根皮苷分离富集倍数为2.76倍;当主要考虑根皮苷纯度时,最优工艺参数为根皮苷上样浓度0.9 mg/mL、上样流速3 BV/h、上样体积7 BV,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为3 BV/h、洗脱体积为3.5 BV,其根皮苷纯度为13.51%,得率为83.26%,根皮苷分离富集倍数为3.56倍。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对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筛选出分离纯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工艺条件。静态吸附与解吸、动态吸附与解吸通相结合的方法,以树脂的最大吸附量、解析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的纯化工艺。H103树脂对白藜芦醇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效果,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粗提液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浓度为0.72 mg/mL、上样流速2 BV/h,吸附饱和后先用4 BV的蒸馏水进行洗涤,然后用8 BV、75%的乙醇溶液以1.5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白藜芦醇的含量可由纯化前的12.8%提升至53.5%。应用H103树脂对虎杖中的白藜芦醇进行纯化,其工艺稳定可行,具有吸附快、解吸容易、解吸液安全低毒且回收容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香椿老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黄酮类成分的吸附率、洗脱率及黄酮纯度为指标,研究D-101大孔树脂对香椿中黄酮类成分的吸附能力及其稳定性。同时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的最佳上样条件为香椿浸提液上样量5 BV,黄酮类成分浓度0.69 mg/mL,流速3 BV/h。最适洗脱条件为70%乙醇洗脱剂,洗脱剂用量5 BV,流速3 BV/h。树脂使用1次时,可将香椿中黄酮类成分的纯度由6.0%提升到45.14%,且树脂稳定性良好,可重复使用6次后再生。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为抗坏血酸的1.33倍。  相似文献   

17.
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通过静态、动态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参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原花青素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XDA-8是纯化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最优树脂,吸附率为63.41%,解吸率为78.98%。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4 BV/h、上样浓度4 m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4 BV/h。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纯度由5.25%提高到12.10%。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38、0.3699 μg/mL,清除能力强于Vc。因此,XDA-8树脂纯化法简单、高效,可用于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且紫苏籽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大孔树脂纯化灯盏细辛多酚提取物的工艺.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比较6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对目标化合物的吸附、解吸性能后,利用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同时采用滤纸片法考察纯化后的多酚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H103型树脂对灯盏细辛多酚提取物的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9 mg/mL,pH为5.1,上样液体积为80 mL,上样流速为2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69%,体积为120 mL,洗脱流速为1 mL/min,产物的多酚纯度由11.25%提高至54.76%.纯化后的灯盏细辛多酚对3种受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因此可为灯盏细辛多酚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