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荒漠化作为1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研究区1989年、2000年和2005年的TM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在野外实地考察建立荒漠化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并呈逐渐恶化态势,平均荒漠化率近80%,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面积比大致为65∶10∶5.风蚀荒漠化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水蚀荒漠化以中度和重度为主,盐渍化以极重度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荒漠化程度最轻,2005年最重.监测期内,研究区荒漠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0.35%.其中,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均呈增加趋势,水蚀荒漠化呈减少趋势,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36%、0.97%和-0.06%.未荒漠化和荒漠化土地之间、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之间转化比较普遍,导致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荒漠化程度由1989年的0.308升高为2005年的0.324;以极重度荒漠化面积计,年均荒漠化变化速率为0.103%,年均扩展面积2 088.62hm2.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市土地荒漠化评价及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苏香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35-237
应用RS与GIS技术,利用2004年和2009年TM遥感数据,对克拉玛依市境内的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2009年为727472.85hm2,占总面积的94.73%。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431803.62h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6.23%。2004年荒漠化总面积为732893.96hm2。近5a来,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略微减少趋势,但荒漠化程度明显变轻,主要表现为极重度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荒漠化分别减少了21.96%和7.44%。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39-7841
以1981~2007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为基础,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图形代数等方法,以植被指数的数值消长规律来表征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的分布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09、0年代,锡林郭勒盟无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17%~19%左右,无荒漠化与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共占50%以上,中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12%,而重度和严重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2%左右;21世纪初期,锡林郭勒盟平均荒漠化状况出现了明显加重的趋势,无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下降到不足6%,无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下降到总面积的32%左右,比809、0年代减少了20%以上,而重度荒漠化和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迅速增加到近50%。因此,必须加强锡林郭勒盟草原区的生态保护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达茂旗1990、2000、2008年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换判读获取土地荒漠化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变化不明显,1990、2000、2008年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分别为155.37万、155.50万、155.40万hm2;但荒漠化总的趋势仍为加强。在3种荒漠化类型中,以风蚀荒漠化占主导,面积最大,占荒漠化总面积的92.66%,恶化程度最强。气候干旱、风大、沙土广布等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潜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荒漠化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明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勤县人为土地荒漠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县是甘肃省荒漠化面积较大、荒漠化危害程度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和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456万km~2,占全县总面积91%。针对民勤绿洲潜伏被沙漠吞噬危机,选择出能显著评价人为荒漠化程度三个因子、五个指标,即人口因子的人均密度和人口增长率、耕地因子的人均耕地和垦殖率、载畜量因子的超载率,建立人为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现状的前提下,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民勤绿洲生态系统处于强度荒漠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蒙古国2003-2017年植被覆盖度,进行荒漠化监测。结果表明,蒙古国是一个受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的国家,极重度、重度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0.70%;2003-2017年,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所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从前期的55.99%减少到后期的50.70%,而轻度和非荒漠化土地所占面积比例从前期的26.11%增加到28.13%。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显示,2003-2017年研究区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转出面积均>转入的面积,呈减少趋势。而非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转入面积要>转出面积,呈增加趋势。近15年蒙古国生态环境整体趋于改善,荒漠化的发展态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阴山北部土地荒漠化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蒙古阴山北部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是土壤风蚀、土地荒漠化和区域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低丘陵区平均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2.65%,高平原区平均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3.13%。影响土地荒漠化的因子很多,自然气候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分析自然气候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十分有意义。以阴山北部7个旗县多年降水量、地温、风速、观测和对沙尘暴日数的记录资料为重要参考,以武川县、四子王旗地表土壤风蚀试验数据为基本依据,短尺度分析自然气候对土壤风蚀影响的结果表明,土壤风蚀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即冬、春季是土壤风蚀的重要时期,尤其春季是土地荒漠化的最强烈时期。得出阴山北部地区风蚀平均侵蚀模数与风速、沙尘暴日数呈正相关,与地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的关系较复杂。阴山北部轻度风蚀地区的自然气候变化有增强风蚀作用的趋势,需多加关注;而风蚀作用强烈地区,地温的升高有增强风蚀作用的趋势,但年降水量的增加,年平均风速的减小,有减弱风蚀作用的趋势,并且沙尘暴日数有下降的趋势,土地荒漠化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宁夏土地风蚀、水蚀、盐渍化3种荒漠化类型以及宁夏荒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宁夏土地荒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Arcview、Arc/info等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监察总面积为97352.08km2,荒漠化面积有65506.44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7.29%,其中沙漠化面积52998.36km2,水土流失面积11933.56km2,盐碱化574.52km2,分别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0.90%、18.22%、0.88%和区域总面积的54.44%、12.26%和0.59%.在文章的结尾还简要分析了各种荒漠化类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东 《甘肃农业》2012,(3):47-48
甘肃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2%,分布于全省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0%,沙化土地面积位列全国第五位,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