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冬油2号是以郑杂1号为母本,宁油1号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品种。在2010—2012年的甘肃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349.45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2.56%;2011—201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8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8.49%。该品种株高114.9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79.9个,角粒数22.9粒,千粒重3.2 g。芥酸含量187 g/kg,硫苷73.41μmoL/g,含油量417.2 g/kg。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天水、平凉、陇西、宁县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0号是以0777F1为母本,巴丰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98.4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6%。2018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8 186.6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3%。株高82.0 cm,千粒重44.3 g。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7 g/kg,湿面筋含量305 g/kg(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33.0 mL,面团形成时间7.3 min,稳定时间6.3 min。适宜在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白银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原代号静2011-7)是以静宁10号为母本、V8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42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8.2%。其中2015—2016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9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3%;2016—2017年度平均折合产量4 9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1.0%。2017—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4 34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4.3%。该品种株高61~102 cm,穗长5.4~7.1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1.5~45.2 g,容重786 g/L。籽粒含粗蛋白127.0 g/kg、赖氨酸3.3 g/kg、湿面筋248.0 g/kg,总灰分(干基)14.0 g/kg,水分84.2 g/kg,沉淀值32 mL(14%水分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及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酒春11号是以0488-5为母本、9913-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8 068.5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38%。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957.8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5.30%。株高86.7 cm,千粒重47.92 g。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8.2 g/kg,湿面筋333g/kg(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5.0 mL。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是以97-4-6-2-1-3为母本,以引11-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5—2017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357.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6%。在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6 661.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平均增产2.7%。全生育期246 d,株高76.75 cm,穗长8.5 cm,千粒重37.1 g。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胡麻两系杂交种陇亚杂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4号是以兰天19号为母本、多亲杂交后代0770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101.0 cm,穗长6.8 cm,千粒重48.75 g,容重782.0 g/L。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5 89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增产3.4%。201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6 1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4.0%。经接种鉴定,中梁34号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中4-1、贵22-14、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贵农其他及混合菌等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温麦8号为母本、9157-3-2-2-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1—2013年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区域试验中,天选54号2 a平均折合产量为6 41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5.17%。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小麦生产试验,天选54号平均折合产量6 12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7.90%。天选54号属冬性早熟普通小麦,株高80.00 cm左右,穗长平均8.50 cm,千粒重41.25 g,容重756.20 g/L。籽粒含粗蛋白141.2 g/kg,湿面筋267.2 g/kg,沉降值26.5 mL。经接种鉴定,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水4、贵22-14、贵22-9、条中32号、条中33号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于天水市、陇南地区河谷川道区及塬台机灌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和欧蒂是为满足国内燕麦片食品加工对皮燕麦优质原料需求而引进并选育出的中熟皮燕麦新品种。莫里森生育期98 d左右,平均株高91.5 cm;千粒重32.65 g,子粒整齐、粒椭圆形、粒色浅黄;粗蛋白含量17.83%,粗脂肪含量4.80%,β-葡聚糖含量达5.67%;2 a区域试验平均子粒产量3 924.33 kg/hm~2,最高达到7 000.00 kg/hm~2;适宜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和坝下高寒山区,以及其他同类型生态区生产潜力3 750 kg/hm~2以上的肥坡地、平滩地、二阴滩地和水浇地种植。欧蒂生育期98 d左右,平均株高98.2 cm;千粒重33.80 g;粗蛋白含量14.88%,粗脂肪含量4.29%;2 a区域试验平均子粒产量、秸草产量分别为4 418.73和5 304.87 kg/hm~2,较对照(乐珍)增产16.50%和11.93%,其中最高子粒产量、秸草产量分别达到9 225.00和8 225.00 kg/hm~2,可作为饲草皮燕麦品种种植;群体结构好、成穗率高、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和坝下高寒山区,以及其他同类型生态区生产潜力4 500 kg/hm~2以上的平滩地、阴滩地和水浇地种植。2个品种均生长整齐,成熟一致,落黄好,适宜机械化操作。2018年8月通过专家会议评价,12月在河北省完成登记(莫里森登记号:20182222;欧蒂登记号:20182223)。  相似文献   

10.
胡麻新品种天亚1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天亚11号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航天搭载系统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 a 20点(次)中有15点(次)增产,折合平均产量为1 8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1%。2015年在甘肃省统一生产试验中5点全部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 166.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平均增产32.71%。该品种属油纤兼用型品种,株高中等,花蓝色,籽粒褐色,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成熟整齐,丰产性突出,含油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92~125 d,适宜在平凉、庆阳、天水、定西、白银、兰州、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是以自育不育系101A为母本,以C1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6—2017年甘肃省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26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56%。该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株高147.97 cm,有效分枝节位47.29 cm,千粒重3.56 g。蕾薹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倒伏,对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较强。籽粒含油量为47.02%,芥酸含量为0.8 g/kg,硫苷含量为10.28μmol/g。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400 m左右的春油菜产区及新疆、内蒙古等地无霜期短的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陇油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055.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9.3%,表现强抗寒,越冬率为85.7%。陇油7号、07皋兰DQW-1-3折合产量分别为2 000.0、1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分别增产16.1%、9.7%,表现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78.7%、79.9%。天油4号(CK)、平油1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 722.2、1 611.1 kg/hm~2,表现为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87.3%、84.0%。综合分析认为,陇油9号、陇油7号、07皋兰DQW-1-3、天油4号、平油1号这5个品种(系)适合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是以自育材料11157(TW00-2864/04134)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6 3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05%。2019—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6 004.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8%。该品种株高91.0 cm,穗长7.6 cm,千粒重45.8 g,容重763.0 g/L。经条锈病接种鉴定,中梁41号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总体条锈病抗病性表现优异,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冬油菜天油1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6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强冬性三系杂交种。在2015—2017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8点(次)平均产量3 158.8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12.73%。该品种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含油量470.3 g/kg,芥酸含量25.4 g/kg,硫苷含量74.08μmol/g。适宜于甘肃天水、陇南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10号以S9107为母本、草原31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技术和系谱选育法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多点试验中,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077.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4号增产12.88%,表现稳产、高产。生育期90 d,平均株高74.5 cm,主茎节数13.7节,单株有效荚数4.24个,单荚粒数3.86粒,百粒重21.2 g。干籽粒粗蛋白含量260.0 g/kg,赖氨酸含量12.9 g/kg,粗淀粉含量545.0 g/kg。适宜在甘肃定西、会宁、甘南、天祝等年降水300 mm以上,海拔2 7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区及其同类地区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8号以85-88为母本,多头麦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27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4.65%。在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522.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平均增产5.62%。株高92.00 cm,穗长8.40 cm,千粒重42.00 g,容重766.00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16.60 g/kg、湿面筋205.10 g/kg、沉淀值36.70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供试菌种及混合菌表现免疫。适宜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浅山、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县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农麦300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采用穿梭育种,南繁北育,经过连续多年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内蒙古审定。该品种属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91 d左右,株高85~90 cm,穗长9~10 cm,穗粒数40~50粒,千粒重38 g,容重800~815 g/L。中抗条锈病,品质达到中强筋标准。内蒙古多点试验平均产量7 185 kg/hm~2,比对照永良4号增产5.32%。内蒙古水地小麦区域试验,2018年产量6 975 kg/hm~2,比对照增产4.34%;2019年产量7 546.5 kg/hm~2,比对照增产3.2%。内蒙古水地小麦生产试验,产量7 152 kg/hm~2,比对照增产5.6%。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是以绵阳87-43为母本、自育品系8358-141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8—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川区组)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09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0.80%。在2010—2011年度甘肃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5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平均增产5.20%。株高102.00 cm,穗长6.00~9.00 cm,千粒重44.10 g。籽粒含粗蛋白143.90 g/kg,湿面筋223.10 g/kg,沉降值24.30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条中29号、HY8、条中33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水4表现中抗,对条中30号表现感病。适宜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冬油菜新品系964-1-1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作母本,加拿大甘蓝型春油菜品种p ivot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产量2 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2.1%。该品系株高110.6 cm,千粒重2.57 g,角粒数24.6粒,生育期273 d,越冬率94.2%。适宜在陇东、陇南及定西等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