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艾纳香光合作用日进程特征及其净光合速率的关键影响因子,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艾纳香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艾纳香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大致呈“V”字型曲线.艾纳香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呈典型的双峰曲线,第1峰[峰值20.39 μmol/(m2·s)]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峰值19.44 μmol/(m2·s)]出现在15:00左右,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程度较浅.艾纳香Pn与除大气CO2浓度(Ca)以外的生理生态因子均极显著相关;其光合“午休”的原因主要为气孔关闭引起的气孔限制因素;Gs、Ci及PAR是艾纳香Pn的关键影响因子,Gs影响最大,Ci与PAR次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西走廊早酥和红早酥梨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早酥和红早酥梨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早酥的Pn均值为5.07μmol/(m~2·s),大于红早酥的Pn均值[4.91μmol/(m~2·s)];早酥和红早酥梨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早酥的Tr小于红早酥梨;早酥和红早酥梨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原因主要为气孔限制因素。早酥和红早酥梨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大,分别为2.05、2.02μmol/mmol,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趋势呈相同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绿肥品种茶肥1号(Cassia sophera L.)产量高特性,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光合日变化规律、光响应曲线以及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茶肥1号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无"午休"现象,峰值出现在10:00。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动态趋势与Pn相似。茶肥1号的光饱和点为1 947.06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0.88μmol/(m~2·s),光补偿点为52.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3。而其CO_2的补偿点、CO_2饱和点和羧化效率分别为93.35 mol/(m~2·s)、1 233.57 mol/(m~2·s)和0.168,表明茶肥1号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茶肥1号Pn回归方程为:Pn=-14.020-7.338VPDA+0.006PAR+1.079Ta。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水汽压亏缺(VPDA)和空气温度(Ta)是影响绿肥品种茶肥1号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季节杏李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干旱区杏李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5~8月测定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不同生长季节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种间的光合作用特性和规律。[结果]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0: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厚’,‘味王’和‘味帝’均Pn日变化表现为7月份最大,分别为达13.75,14.76,12.96,13.3,11.9μmol/(m~2·s),8月份Pn日变化最小,分别是9.78,10.71,12.02,10.43μmol/(m~2·s)。‘恐龙蛋’的Pn总平均值最高,达12.65μmol/(m~2·s),‘味王’的Pn总平均值最低,仅有11.31μmol/(m~2·s),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Gs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型,有明显地光合"午休"现象。7月份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8月份最弱,5、6月份居中。‘恐龙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味厚’次之,‘味王’的光合能力较弱,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气孔导度(Gs)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并用模型拟合得出相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2号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同在12:0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1.98μmol/(m~2·s)和3.86μmol/mmol;蒸腾速率(T_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_2浓度(C_i)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胡杨2号光饱和点(LSP)为1 768.87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2.87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20.59μmol/(m~2·s),是一种抗旱性良好并对强光有很好适应性的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秋季盆栽枸骨冬青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枸骨冬青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值呈双峰曲线,且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35μmol/(m2·s);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负相关;影响枸骨冬青光合作用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度、温度,而气孔关闭则是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桐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美国Li-COR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杨桐苗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杨桐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具有"光合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00左右,Pn达到4.76μmol/m2·s;第2个峰值出现在15:00,Pn为3.19μmol/m2·s。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孔调节。杨桐叶片CO2补偿点为74.0μmol/mol,饱和点为2000μmol/mol;杨桐叶片光补偿点为37μmol/m2·s,饱和点为600~800μmol/m2·s。杨桐的最适光合温度为24~26℃。  相似文献   

8.
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对玉带草(Phalaris arundinacea var.picta)叶片细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并进行光合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带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上午10:00达到最大值,此后呈下降趋势;玉带草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光照度1 4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当CO_2浓度在0~1 000μmol/mol这一范围内时,玉带草净光合速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可得羧化效率为2.410 9;CO_2补偿点为3.08μmol/mol,CO_2饱和点为1 000μmol/mol。  相似文献   

9.
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仪,对秋季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的衰老叶片光合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暴马丁香和紫丁香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紫丁香和暴马丁香叶片Pn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紫丁香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1:00,为6.789 1μmol/(m~2·s),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7:00,为7.041 2μmol/(m~2·s);而暴马丁香较明显的峰值出现在17:00,为10.186 8μmol/(m~2·s)。二者均没有"午休"现象。暴马丁香和紫丁香的光合特性差异明显,说明在秋季延长环境下暴马丁香和紫丁香相比,紫丁香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米槁叶片进行生理生态指标测定,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米槁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第1峰[峰值10.18μmol/(m2·s)]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峰值7.93μmol/(m2·s)]出现在15:00左右,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米槁净光合速率最优回归方程为:Pn=21.257+100.982Gs+0.168Gi+0.067Tr-0.056Ca(R2=0.921)。综合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米槁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大气CO2浓度(Ca)和空气相对湿度(RH),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  相似文献   

11.
黄芩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黄芩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19.33,15.45μmol/(m2.s),有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黄芩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气孔限制;黄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7.98 mmol/(m2.s);黄芩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381,301 mmol/(m2.s);黄芩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气CO2浓度低是影响黄芩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盆栽的黑果枸杞组培苗为材料,自然条件下用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GFS-3000对黑果枸杞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0.27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41.31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698.88μmol/m~2·s,表现出阳性植物特征,适合在光照充足的地区栽培;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1,这说明黑果枸杞对光的利用率较高,有较强的光合能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的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叶室温度(Tcu)、叶片温度(Tl)、大气温度(Ta)、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空气CO_2浓度(Ca)显著正相关(p0.05),与胞间CO_2浓度(Ci)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库尔勒香梨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梨树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香梨外围叶片和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外围叶片Pn日变化在13:00和16:00出现高峰,内膛叶片Pn日变化高峰出现在13:00和15:00;外围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香梨外围叶片的光饱和点为1 550μmol/(m2.s),光补偿点为51.1μmol/(m2.s),属喜光果树。香梨气孔导度总体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值出现11:00,外围叶片气孔导度(Cs)大于内膛叶片。蒸腾速率13:00达到最高峰,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4μmol/(m2.s)和9.54μmol/(m2.s);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15:00达到次高值,分别为9.09μmol/(m2.s)和5.13μmol/(m2.s)。造成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在一天中,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高于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15.
大叶黄杨秋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年生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和光合指标响应.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现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负相关;Pn日变化呈双峰型,存在着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日最大Pn为3.54μmol/(m2·s),Ci为400.00μmol/mol时,叶片光饱和点为1 225.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21.85μmol/(m2·s).大叶黄杨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为典型的阳性耐阴植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季节杏李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干旱区杏李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5~8月测定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不同生长季节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种间的光合作用特性和规律.[结果]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0: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厚’,‘味王’和‘味帝’均Pn日变化表现为7月份最大,分别为达13.75,14.76,12.96,13.3,11.9μmol/(m2·s),8月份Pn日变化最小,分别是9.78,10.71,12.02,10.43 μmol/(m2·s).‘恐龙蛋’的Pn总平均值最高,达12.65 mol/(m2·s),‘味王’的Pn总平均值最低,仅有11.31 μmol/(m2·s),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Gs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型,有明显地光合“午休”现象.7月份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8月份最弱,5、6月份居中.‘恐龙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味厚’次之,‘味王’的光合能力较弱,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气孔导度(Gs)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自然状态下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霸王与白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光合日动态.【结果】霸王与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0∶00与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白刺净光合速率日均值(4.91±0.74)μmol/(m2·s)大于霸王(3.24±0.76)μmol/(m2·s);2种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与16∶00,白刺蒸腾速率日均值(4.15±0.31)mmol/(m2·s)大于霸王(2.44±0.33)mmol/(m2·s);霸王与白刺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结论】相同环境条件下霸王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白刺.  相似文献   

18.
以柳枝红千层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与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蒸腾速率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红千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9:00时,净光合速率达到4.12μmol/(m2·s),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时,净光合速率达到2.84 μmol/(m2·s);而阴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单峰曲线,波峰出现在11:00时,峰值为2.42 μmol/(m2·s).晴天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表现出随着光强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光合机构受到部分损伤,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逐渐下降.而阴天Fv/Fm和Fv/Fo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合活性受到暂时抑制,光合器官并没有受到损伤.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测定了6个牡丹品种盛花期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空气相对湿度(RH)、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指标,并对0~400μmol/(m2·s)低光照强度下的Pn对PAR的响应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红巧对、卷叶红、迎日红、雪塔4个牡丹品种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且无明显的"午休"现象,银红巧对的日均Pn最大,为4.28μmol/(m2·s),迎日红的日均Pn最小,为3.72μmol/(m2·s);玛瑙镶翠、白鹤2个牡丹品种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15:00,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6个牡丹品种叶片的Pn与PAR呈正相关,白鹤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621.74μmol/(m2·s),光补偿点(LCP)最低,为7.47μmol/(m2·s)。综上,6个牡丹品种的日均Pn差异较大,白鹤光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牛膝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实现牛膝的规范化种植,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牛膝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7.07μmol/(m2.s),6.87μmol/(m2.s),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牛膝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为2.9mmol/(m2.s);牛膝气孔导度日变化呈轻微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0.049mmol/(m2.s),0.045mmol/(m2.s);牛膝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牛膝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是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