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贾宏伟  胡荣祥  刘威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78-8579,8688
稻田墒情监测是区域土壤墒情监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案。本文围绕土壤含水量监测和田面水层监测2个关键环节,提出一套稻田墒情实时监测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田面有水层与无水层不断交替的墒情监测要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供实际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
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可为农业结构调整和重要农事活动提供科学指导,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一般设立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的地块,采用统一编号,配备便携式监测仪器进行监测,每月10日、25日进行调查监测。2012年,思南县全年共监测17次,墒情监测结果为"过湿"的占多数,其次为"适宜","不足"仅1次,与本县同期降雨量一致。  相似文献   

3.
土壤墒情自动化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德州市气象局土壤墒情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的系统内容,从数据收集与处理、图表生成、土壤墒情信息发布等方面介绍了其软件功能的实现,以期促进德州市干旱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发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获取实时动态农田玉米土壤墒情信息,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数据支持,以保证夏玉米高产稳产.[方法]采用GPRS网关接入互联网,433 Mhz无线电组成本地局域网的方式,在河南省永城市等市(县)的玉米田地安置土壤墒情监测点,对土壤墒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结果]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能够实现玉米大田土壤墒情的实时动态监测、在线地图定位、历史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及短信预警等功能.自2015年以来,在河南省永城市、汝州市、西华县和原阳县等市(县)进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云平台可准确地对农田玉米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进行长期实时定位监测;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可知,其监测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农田玉米土壤墒情实际状况.[结论]设计的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能够满足农田玉米土壤墒情科学监测需求,为玉米实现精准灌溉提供了在线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5.
徐凤 《甘肃农业》2014,(19):63-64
文章对富源县农田土壤墒情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点设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的地块,采用统一编号,配备便携式监测仪器进行监测,每月10日、25日进行调查监测。2013年,富源县全年共监测21次,墒情监测结果为“适宜”的占多数,其次为“不足”,“过多”仅1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办法。对开展全省土壤墒情监测、为政府指挥抗旱提供技术支撑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宁夏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分布情况及土壤墒情监测的主要工作,由监测结果进一步掌握了各区域主要种植作物的需水规律,同时对2011—2013年不同区域墒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宁夏土壤墒情的变化特点,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为更好地指导旱作农业发展、科学种田、高效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及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六分场数字农业示范田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棉田土壤含水量与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并存储在服务器里面,分析石河子总场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规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异规律。【结果】(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随着灌水量增加和棉花生育期推进,上层0~30 cm比下层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0~20 cm土层土壤补偿水比较充分,各个监测点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土壤各层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加深滞后时间相对延长;受棉株逐渐长高变大以后遮阴等造成的影响,7月以后各土层温度逐渐持平,波动不大。(2)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出中等程度变异;(3)土壤速效钾的块金值在25%~75%(块金值为0.497)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外,土壤全氮、速效磷指标的块金系数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应用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指导棉田灌溉,较往年没有任何减产减质的情况下,棉花灌溉在全生育期内比以往灌溉次数下降了1~3次,节约水资源约20%左右。研究区域内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呈现中等程度变异特征,全氮、速效磷表现为极强空间自相关性,速效钾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秦安县旱作区土壤墒情监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旱是制约渭北旱作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秦安县不同生态区域建立了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对其土壤墒情的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秦安县乃至渭北同类旱作农业区1—4月份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土壤墒情差;7—10月份随降水的增加,土壤墒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根据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为锡盟)目前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现状,提出谊盟今后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发展对策,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墒情是农业生产管理最重要的农情信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要求,对2011年宁夏不同监测区域及全区的农田土壤墒情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影响农田土壤墒情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墒情监测和旱情预报工作在未来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宜州市4个监测点水稻土15年的长期监测表明:有机肥的施用量与有机质含量、氮肥的施用量与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全氮的含量与碱解氮含量、钾肥的施用量与缓效钾含量均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钾肥的施用量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与速效磷(钾)的含量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监测结果和实践证明:大面积推广增施有机肥、优化配方施肥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百菌清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因素对百菌清残留的影响模拟试验。分别对于不同的ph值和不同的含水量,试验在开始的前3天百菌清在不同含水量处理组中的残留量减少速度都很快,在3~7 d之间残留量减少的速度稍有减缓,7 d之后土壤中的百菌清残留量进入一个平稳缓慢的减少过程。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百菌清的残留规律表明,土壤中的百菌清残留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不同p H值土壤中百菌清的残留规律表明,土壤中的百菌清残留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香  赵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91-8094
对西安市东郊狄寨镇、长安区郭杜镇大学城附近、咸阳市庞南村和北上召麦地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西安与咸阳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0~600cm麦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显示,4个采样点麦地平均含水量分别为22.0%、21.9%、16.7%、22.5%。东郊狄寨镇、长安区郭杜镇、咸阳北上召土壤含水量变化特点很相似,210~400cm土层最高,410~600cm次之,0~200cm最低。咸阳市庞南村麦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特点为210~400cm土层最高,0~200cm次之,410~600cm最低。研究表明,在正常降水量条件下,关中地区农田并无土壤干层发育,即使在冬小麦的耗水高峰期,农田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的应用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很多种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其中TDR法和FD法因具有众多优点,已经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这2种方法的基本理论、产生和应用发展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最近几年来国内出现的基于SWR驻波率原理的土壤水分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一介绍;并介绍一些国外的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万春  陈桂芬  宫鹤  刘洪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96-11498
根据农田环境信息采集和作物节水灌溉决策的需求,设计了农田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设计,克服了有线传感器网络的局限性,避免了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高功耗的缺点,节点成本低、网络容量大、生存周期长,其采集的数据可为作物节水灌溉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结构、应用软件主要模块功能。系统的设计为精准农业中的节水灌溉决策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徐军  蒋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99-14102
利用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辐射仪(102F),通过室内条件下对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样本进行发射率光谱测量,阐释土壤水分含量的热红外辐射特征,通过对获取的发射率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差分以及标准比值化变换,建立基于热红外辐射特征的土壤水分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8.0~9.5μm波段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热红外发射率不同程度地增加,而且发射率光谱曲线在8.0~9.5μm波段变得平直,reststrahlen吸收特征相对减弱;在11.0~14.0μm波段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热红外发射率不同程度地减小,而且在12.7μm附近存在一个吸收谷,其吸收的深度大致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发射率光谱数据的微分、差分以及标准化比值处理变换,运用统计单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了诊断土壤水分含量的敏感波段为8.237μm,对敏感范围8.194~8.279μm输出均值进行标准化比值处理作为自变量,提出水分诊断指数的概念,建立了土壤水分含量和水分诊断指数的对数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减轻土壤酸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途径,开展了“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增产效应和改良酸化土壤的效果研究.[方法]通过设置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分析“施地佳”土壤调理剂对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结果]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30 kg/hm2,水稻单株最高茎蘖苗数分别增加1.4、0.6个,单株有效穗数增加2.4个,始穗期、齐穗期提前2d,成熟期相应提前2~3d.小区试验稻谷产量与施用生石灰处理持平,比不施调理剂处理增产9.2%;大田施肥效益比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加860.7元/hm2.[结论]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30 kg/hm2对当季收获后稻田土壤pH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就墒情监测与预测预报方法研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墒情监测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在墒情监测方面的研究动态,重点分析了土壤墒情预测预报模型和各自适用的条件以及各模型应用的不足,同时也分析了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意义,为我国墒情监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