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种子包衣技术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和苗期害虫的有效方法,但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水稻对种子包衣剂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的种子包衣剂在水稻上应用安全性较差。该试验对护苗牌水稻种衣剂进行了试验,通过对田间水稻各项生理指标及田间测产结果看,护苗牌水稻种子包衣剂在北方寒冷地区,对水稻安全,防病、防虫、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田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结合包衣剂的不同菌种对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选取AZ-1、AZ-2、AZ-3、AZ-4四种植物促生菌,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作为种子萌发指标,株高、根长、鲜重作为生长指标,探究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在包衣处理后,能否有效促进田菁的发芽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剂对田菁种子萌发、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将包衣剂与植物促生菌结合会显著促进植株的发芽和生长。AZ-1浸泡后包衣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AZ-3浸泡后包衣处理,会显著促进茎的生长,AZ-1和AZ-2浸泡后进行包衣处理,会促进根的生长和鲜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氨化木质素在丸粒化种衣剂中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造纸工业废料——氨化木质素作为丸粒化种子包衣剂的辅料包衣花椰菜和豇豆种子,研究其应用效果,探索再生资源重复利用的新途径。结果表明,氨化木质素Ls-1能促进蔬菜幼苗生长发育和增产,可以在种子丸粒化包衣剂生产中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种子包衣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种子包衣剂适合在多种栽培模式下使用,已经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农业地区成功地使用。种子包衣剂对作物苗期有害生物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种子包衣剂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包衣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的萌发能力,为延缓油菜种子老化和加强种子包衣剂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甘蓝型油菜(常规油菜阳光2009和杂交油菜庆油1号)和2种包衣剂(盈可泰和迈舒平)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法,研究4个老化时间(0d、2d、4d和6d)处理对包衣油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包衣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下降较慢,未包衣的油菜种子则下降较快;在老化处理6d时,阳光2009和庆油1号包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比未包衣的分别提高36.5%~39.7%、14.8%~18.5%、17.5%~21.9%和8.1%~10.3%、6.7%~12.1%和11.6%~17.9%。【结论】包衣剂包衣能提高油菜种子的抗老化能力,盈可泰包衣剂的效果优于迈舒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3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其中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差别达显著水平,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产量,其中2号包衣剂产量增加8.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剂产量增加5.35%,差异达显著水平,3号包衣剂增产2.2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做包衣剂处理种子,探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白菜种子发芽及种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促进种子萌发,大大提高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同时增加了白菜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幼苗鲜重,从而提高了白菜的品质。白菜种子用壳聚糖做包衣剂,最佳处理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晚稻播种时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水分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方法]设5个处理:C(1普通包衣剂旱育保姆)、C2(普通包衣剂+1%保水剂A)、C(3普通包衣剂+1%保水剂B)、C(4普通包衣剂+1%保水剂B+0.5%氧化钙)、C(5空白对照),研究了不同水稻种子包衣剂的免耕直播效应。[结果]旱育保姆包衣剂能够比空白对照提高出苗率15.2%,增产9.8%;旱育保姆包衣剂中添加保水剂后,出苗率增加6.6%,增产12.1%;保水剂B的添加效果优于保水剂A。[结论]使用旱育保姆包衣剂进行免耕直播栽培水稻,能够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而添加保水剂成分的处理由于能较好地解决高温时期的种子水分供应,促进直播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协调发展,增产效果更明显。直播水稻添加适量的氧化钙,对种子的出苗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稻种子包衣技术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和苗期害虫的有效方法,但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水稻对种子包衣剂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的种子包衣剂在水稻上应用安全性较差.该试验对护苗牌水稻种衣剂进行了试验,通过对田间水稻各项生理指标及田间测产结果看,护苗牌水稻种子包衣剂在北方寒冷地区,对水稻安全,防病、防虫、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及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温度对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30℃恒温和30℃/20℃变温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15℃恒温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中国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比大果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更强;沙棘种子较容易萌发,3%~9%浓度的过氧化氢、40℃~60℃热水浸种处理对提高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试验目的:亮盾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种子包衣剂。该包衣剂由两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合而成。其中咯菌腈可防治高等真菌(如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苗期病害;精甲霜灵能透过种皮,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内吸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防治由低等真菌(腐霉菌、疫霉菌)如引起的多种土传病害。目前已开始在部分市县水田生产中应用,口碑频佳,为了验明亮盾种子包衣剂在我市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今年特安排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做包衣剂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包衣种子能对农作物种子带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蔓延,提高发芽率和成株率,促进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种子包衣技术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和“九五”期间种子工程实施的重点项目。永宁县种子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剂型的包衣剂进行对比试验,初步确定了江苏省南沈公司生产的优富牌8号(UF-8)0.5%咪鲜味安种衣剂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做包衣剂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包衣种子能对农作物种子带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蔓延,提高发芽率和成株率,促进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子包衣后,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芽率,促进幼苗发育。包衣剂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满足小麦种子发芽生长所需养分,促进幼苗早发和苗齐苗壮,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分蘖力强。现将小麦种子包衣过程中的十项注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 6种不同种衣剂对带菌的豇豆种子进行包衣育苗及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种衣剂不仅提高了豇豆的出苗率 ,促进了幼苗的生长 ,而且对豇豆种子本身所带的炭疽病和土传的猝倒病、枯萎病均有明显的防效。从综合效果看 ,合肥丰乐营养包衣剂和ZBS菜豆包衣剂较其他种衣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种子包衣剂对水稻盘育秧秧苗生长效果的影响,以生产上常用的3种种子包衣剂为例,研究种子包衣对水稻盘育秧出苗、秧苗素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的出苗时间排序为霉灵咪鲜·吡虫啉=CK咪鲜胺;种子包衣剂防病效果排序为咪鲜胺咪鲜·吡虫啉霉灵CK;3种包衣剂处理的盘育秧秧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且提高了秧苗综合素质,表现在叶龄、最长根长、根数、叶长、叶宽、百株鲜质量、百株干质量等相对较高,其中咪鲜·吡虫啉包衣剂处理的秧苗,百株鲜质量、地上部百株干质量、百株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03%、33.33%、19.13%;咪鲜胺包衣处理秧苗在底土为半基质、全基质的处理中,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通过半基质处理,百株干质量提高了19.64%,并明显促进秧苗根系发育,秧苗的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5.50%、5.17%,MDA含量降低了37.11%,从而提高了秧苗综合素质。由结果总体可以看出,霉灵处理的秧苗出苗时间较长,且对秧苗整齐度有一定影响;咪鲜·吡虫啉处理能明显增加秧苗光合干物质积累量;咪鲜胺处理可减少秧苗出苗时间,提升对苗病的防治效果;咪鲜胺包衣半基质处理的秧苗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包衣对黄瓜种子发芽与苗素质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包衣剂包衣黄瓜种子,测试了种子的发芽状况,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成苗数与对照比较并未降低。由于种衣剂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使得黄瓜幼苗生长加快,酶活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棉花蕾铃脱落是生产上普遍发生的现象,它是棉株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生理调节结果,作者运用植物生长素,微量元素等对棉株生理调节作用原理,研究配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包衣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类包衣剂对抑制棉花蕾铃脱落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以剂型1保铃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单株结铃数高1.9个,脱落率低5.9个百分点,增产籽棉35.6%,皮棉33.3%,纤维长度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沙棘繁殖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术了国内外沙棘繁殖技术及其研究成果,比较了沙棘种子繁殖,扦插,组织培养等手段的优缺点,并建议组培微扦插技术做为今后科研及生产上快速繁育沙棘优良苗木的手段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