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鳜鱼病害防治新技术(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鳜鱼是我国优质淡水鱼消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之。自鳜鱼亲鱼培育、人工孵化与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饵料鱼配套饲养的系列养殖技术在广东省首先获得成功之后,这一优质品种已成为我国的特色养殖品种,养殖业得以在全国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四大家鱼鱼苗的产业发展。2004年,鳜鱼养殖总产量达14万吨,产生了显著的绎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许多养殖户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为单纯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但往往事与愿违,造成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水产养殖品种防病用药的极限浓度,仅供参考。1郾淡水白鲳药物极限量淡水白鲳防治鱼病不可滥用药物,特别对有机磷等农药最为敏感,敌百虫、敌敌畏等均属绝对禁用的药物。2郾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等较敏感,敌百虫0郾2毫克/升以上就会对鳜鱼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0郾7毫克/升以上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3郾加州鲈药物极限量加州鲈对敌百虫最为敏感,一定要…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防治鳜鱼指环虫病的药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属鲈形目、鮨科,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海外被誉为“淡水石斑”,国内的宾馆和酒楼对鳜鱼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在国内外市场迫切需求的情况下,鳜鱼身份倍增,一般1千克鳜鱼相当于10千克鲢鱼的价值。发展鳜鱼养殖,前景广阔。随着鳜鱼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鳜鱼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实际生产中,胡乱用药,用禁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此病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中草药对鳜鱼感染指环虫的治疗效果作…  相似文献   

4.
刘培作 《中国水产》2009,(10):83-85
鳜鱼养殖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发展迅猛。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养殖环境的恶化,苗种质量的下降等因素,造成鳜鱼病害频发。养殖户为了想保住自身的利益,在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鳜鱼品质下降,甚至体内药物残留超标。曾一度出现:知情者对市场上的鳜鱼不敢购买,对餐桌上的鳜鱼不敢动筷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区正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但是部分养殖户由于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往往事与愿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名优水产品养殖防病用药极限浓度,仅供参考。一、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福美砷、氯化铜等较敏感。前三种药物0.2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鳜鱼不同程度的死亡;1.5毫克/升以上的福美砷,0.7毫克/升以上(pH<7)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二、乌鳢药物极限量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  相似文献   

6.
鳜鱼规模化繁育及提高苗种成活率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鳜鱼是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贵鱼类 ,近十几年来 ,急剧衰减的自然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使之成为养殖热门。但在华南以外的地区 ,多数育种单位仍未解决鳜鱼苗种成活率偏低的难题 ,从而制约了商品鳜养殖的快速发展。池州市白沙湖渔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安徽率先突破鳜鱼人工繁殖难关以来 ,又经过连续数年的攻关 ,基本解决了内陆地区鳜鱼规模化育种的技术难题 ,苗种成活率由一般 1 0 %以下提高到 40 %以上 ,年产 3 3cm以上鳜鱼苗种 1 0 0万尾以上 ,成为安徽省首家鳜鱼良种场。现将该场在开展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鳜鱼 (Sinipercachuatsi)又名桂鱼、桂花鱼、季花鱼、鳌花鱼等 ,是典型的淡水底栖凶猛性鱼类。由于其具有肉嫩、味美、少刺的特点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喜爱的美味佳肴 ,并有“淡水石斑鱼”之美称。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食用鱼 ,近年来受到各地养殖单位和养殖户的喜爱。由于鳜鱼特殊的食性 ,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及其投喂技术就成为鳜鱼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本文拟从鳜鱼的摄食感觉机制来分析鳜鱼的食性 ,并据此介绍鳜鱼的饵料投喂技术。1 鳜鱼摄食感觉机制1 1 视觉和侧线在鳜鱼捕食行为中视觉和侧线起主要作用。视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鳜鱼的天然资源量在逐渐减少,其市场价格日趋攀升,池塘养殖鳜鱼成为热门,然而,目前池塘养殖鳜鱼普遍存在苗种成活率低、饲料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苗种培育问题从近两年的养殖情况看,鳜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一种能替代鳜鱼活饵的新饲料Wa1、Wa2系列问世。该饲料使人工饲养鳜鱼总成本下降10.9%,亩提高产量15.0%,该成果不仅解决了人工养殖鳜鱼饵料来源难题同时对我国规模集约化养殖鳜鱼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该成果中,鳜鱼只要通过5天的人工驯化,93.5%的鳜  相似文献   

10.
鳜鱼指环虫病是鳜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流行范围广、且较凶猛,尤其以集约性高密度养殖鳜鱼地区为甚。其危害主要借助虫体腹缘七对小刀钩及后端的大锚钩,它伸缩可压破鳃丝表层,导致烂鳃病,并诱发感染败血性出血病。防治指环虫病常用的药物有敌百虫、敌敌畏及咪唑类等药物,但前两种对鳜鱼敏感不能使用,后一种已普遍反映疗效减退(由于长期单一用药而产生抗药性)。我们通过探索鳜鱼对外界  相似文献   

11.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属鲈形目、鳍科。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海外被誉为“淡水石斑”,发展鳜鱼养殖前景广阔。随着鳜鱼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鳜鱼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1994,(4):26-26
一种能替代鳜鱼活饵的新饲料Wa1,Wa2系列问世。该饲料使人工饲养鳜鱼总成本下降10.9%,亩提高产量15.0%,该成果不仅解决了人工养殖鳜鱼饵料来源的难题,同时对我国规模集约化养殖鳜鱼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养殖鳜鱼的捕捞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又称翘嘴鳜、胖鳜、桂鱼、季花鱼、花鲫鱼等,属鲈形目、鮨科、鳜鱼属,是淡水名贵鱼类,以肉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高,少刺而驰名中外,是喜庆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各地纷纷兴起养殖鳜鱼的热潮,但由于鳜鱼喜底栖生活在石头缝间、洞穴内,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鳜鱼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鳜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的经验,介绍养殖鳜鱼捕捞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网捕鳜鱼 1.拉网捕 鳜鱼养殖期间或秋天收获季节,成批起捕池塘养殖的鳜鱼,可用池塘拉网。拉网捕鳜鱼是利用长带形的网具包围池塘或一定的水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大水面养殖的经济效益,放养价值较高的鱼种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而鳜鱼作为淡水鱼类的名贵品种自然是首选目标。但有不少养殖户反映,鳜鱼的放养成活率不高,多在20%左右,未能体现出较大的养殖效果。笔者经过不断总结,提出了提高鳜鱼苗种放养成活率的一些措施,现总结如下。一、投放大规格鱼种鳜鱼虽是凶猛性鱼类,但在自然水域中仍然有鲶鱼、乌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而投放小规格的鳜鱼苗种则很可能被其它凶猛性鱼类摄食,从而减少了成活率。所以,投放大规格的鳜鱼苗种不仅能保证其有足够的摄食能力,还可减少被其它鱼类捕食的概率。从长…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作为一项新的混套养模式,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减少鳜鱼病害发生、降低鳜鱼的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目前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对鳜鱼池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尚未有过科学评估。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对鳜鱼塘水质、底质的影响,为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扩大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鳜鱼养殖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自去年以来,鳜鱼暴发性流行病一度暴发,但是许多渔农: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后,强化科学的饲养和管理,实施半封闭式鳜鱼生态防病养殖,基本上做到了当年苗种当年养成商品鱼和单产平均每亩达到和超过375公斤水平。 我们在推广鳜鱼半封闭式生态防病养殖的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渔农,尤其是初养鳜鱼的渔农,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滥用药物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人工养殖的鳜鱼主要以翘嘴鳜为主。早在20世纪70年代,广东珠三角地区率先从国外引进鳜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迅速突破,并在90年代的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格局。清远地区鳜鱼人工养殖稍晚于珠三角地区,但由于独特环境、气候、地理等优势,近些年,清远鳜鱼产业迎头赶上,并逐渐成为广东四大鳜鱼主产区之一。为推进清远地区鳜鱼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目前鳜鱼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肇庆是广东省鳜鱼养殖主产区之一,鳜鱼在肇庆已有近二十年的养殖历史,已成为肇庆鼎湖、四会、高要、大旺等地淡水养殖的拳头产品。养殖户一般每亩放养6~10公分规格苗种1500-2000尾,亩产可达500-800公斤。但近年来,肇庆养殖鳜鱼病害多发,笔者认为这与放养密度较高有关。2011年,本人指导养殖户进行鳜鱼池塘低密度养殖探索,放养密度为1250尾庙,取得了亩利润6000元的良好效益。现将此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鳜鱼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随着鳜鱼集约化养殖的普遍推行,疾病发生已成为发展鳜鱼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养殖过程中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李明锋 《齐鲁渔业》2001,18(1):21-22
1鳜鱼疾病的综合预防 鳜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是贯穿鳜鱼养殖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鳜鱼特殊的食性,内服药对它几乎没有疗效,因此,防病工作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在预防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因,切断传染和侵袭鱼体的途径,又要提高鱼体的抗病力,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1.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是彻底清塘消毒。无论是干法清塘,还是带水清塘,都以生石灰清塘效果为好,不仅可以改善底质,还能彻底杀灭一些其它药物不能杀死的病原体,如孢子、病毒等。 其次是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水深要随鱼体长大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