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9年4月26日,据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拔旺村当地群众报告,100多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钳嘴鹳成群在拔旺村农田、水沟边觅食、活动。这是首次在金城江区发现钳嘴鹳。钳嘴鹳是鹳目属鹳科,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国家。2013年,钳嘴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发现钳嘴鹳后,河池市金城江区政府立即组织巡查,并组织野保部门和当地干部到周边村屯进行宣传,增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防止发生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鹳是古老的物种,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目前,全世界共有6属19种鹳。鹳类在全球范围内的种群数量普遍偏少,多数处于濒危、易危或近危的状态。中国有鹳类4属7种:东方白鹳、白鹳、钳嘴鹳、彩鹳、秃鹳、白颈鹳、黑鹳,几乎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2021年2月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东方白鹳、白鹳、彩鹳和黑鹳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秃鹳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钳嘴鹳和白颈鹳暂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列,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属于中国新记录鸟种,过去在中国没有分布,目前只有非常零星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6月1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景洪市橄榄坝澜沧江沿岸湿地发现并拍摄到大型鸟类钳嘴鹳,这在西双版纳州尚属首次。钳嘴鹳体型较大、嘴呈浅色,较厚,且有明显的弧形缝隙;体羽白色至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主要分布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4.
正钳嘴鹳是中国的新记录鸟种,首笔记录是在2006年的云南。此后它们开始以爆发式的扩散飞进云南,并在广西、贵州、江西和宁夏等地出现。它们在中国向北向东扩散,与原栖息地变化、物种容纳量变动有关,也可能是中国的优美生境和丰富食物吸引了它们。体羽呈白色至灰色,飞羽和尾羽都呈灰色。钳嘴鹳的嘴非常粗厚,下喙有凹陷,闭合时上下喙间有明显的弧形缝隙。主要活动于河流、湖泊、湿草地、水田等地。  相似文献   

5.
正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英文名:Black Stork)是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它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身居山林,很似一个潇洒出尘的隐士。黑鹳曾在旧大陆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但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无节制破坏,近年来黑鹳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减少,目前仅存约2000只左右。在我国黑鹳是非常罕见的濒危物种,已经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相似文献   

6.
<正>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仅存3000余只,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每年冬季,东方白鹳飞抵鄱阳湖栖息越冬,最多时有80%以上的东方白鹳在此越冬,开春再飞到北方繁殖。东方白鹳,别名老鹳,鹳形目鹳科鸟类。从名字中的"东方"二字可以知道,这种大鸟分布在远东地区。事实上,东方白鹳曾经是远东地区常见特有鸟种,然而从19世纪60  相似文献   

7.
钳嘴鹤迁徙期觅食生境选择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2012年5月31日至9月13日多次对迁徙途径西双版纳的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的主因子是人为干扰、水、食物、隐蔽物,最适觅食生境是无人类干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有相对稳定食物的浅水湿地。  相似文献   

8.
黑鹳生态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鹤(Ciconia nigra)为山西省的夏候鸟,是著名的大型观赏涉禽,在晋北的芦芽山区俗称黑哨,又叫黑捞鱼鹳(照片)。1973年3月3日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公约中的、珍稀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研究黑鹳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对保护、拯救这一物种,具有重要均意义。1984—1985年,我们在宁武县芦芽山地区对黑鹳在该地区居留期间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十里桥大北沟和峰  相似文献   

9.
瑀婷 《绿色天府》2019,(4):58-59
白头鹮鹳,又叫彩鹳,为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鸟类。羽色美丽,姿态优美,体长93-102厘米,体重2-3.5千克,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橙色的头部赤裸无羽,繁殖期变为红色。橙黄色的嘴粗而长,但嘴尖稍微向下弯曲与白鹳、黑鹳等鹳属鸟类明显不同。脚为红色,也特别长,胫的下部裸出。体羽主要为黑色和白色,其中飞羽、尾羽为黑色,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胸部具有宽阔的黑色胸带,也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其余体羽均为白色。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0日,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畔,2只经过救护的黑鹳携带着卫星发射器展翅远飞。2014年全国暨北京市爱鸟周活动在房山区启动,房山区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中国黑鹳之乡"称号。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现今数量极为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列为濒危,被称作鸟类中的"大熊猫",中国目前现存仅2000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9日,湖南省浏阳市林业局报告发现一未知鹭类鸟种,经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专家鉴定,为我国珍稀鸟类海南鳽。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属鹳形目,鹭科,为我国特产珍稀濒危鸟类,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处于高度濒危状态,目前仅知在广西南部隆安县、武鸣县及浙江淳安有少量分布。我国最早发现海南鳽的海南省,已有40余年未见其踪迹。海南鳽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并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世界上最濒危的30种鸟类之一。海南鳽在湖南是首次发现,而且是在深冬季节,与以前在同纬度的浙江报导…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29日下午,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在该县麒麟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返程时意外发现一只罕见鸟类。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专家张志强教授鉴定,此鸟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鳽(jiān)。海南鳽(学名:Gorsachius magnificus),又名海南虎斑鳽,鹳形目、鹭科、夜鳽属。为我国特有濒危鸟类,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  相似文献   

13.
黑鹳(cicomia nigra)隶属于鹳形目(ciconiformes)鹳科(ciconiidae),为全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我园自1986年开始对黑鹳进行"易地保护研究",至今已人工孵化及自然孵化哺育成活黑鹳雏鸟28只,其中F1 4只,F224只.2005年3~8月我们对黑鹳育雏期的生态行为做了初步观察研究,旨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研究、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其扩大人工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铜壁关     
<正>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立体垂直气候景观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唯一分布在我国境内伊洛瓦底江流域热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印-缅热带生物地理区系资源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是德宏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更是德宏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据最新调查统计,德宏州记录有677种鸟类,占我国鸟类的三分之一以上,更有许多国内特有的明星鸟类如: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鹳嘴翡翠、黄嘴河燕鸥、灰燕鸻,花头鹦鹉,绯胸鹦鹉,栗腹文鸟等。  相似文献   

15.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属于全球性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列入IUCN红色名录,我国VU物种,其野外种群数量少,栖息地要求较为特殊.2016年首次在长岛无居民岛上发现,通过连续4年多的观察,基本掌握了该鸟在长岛的种群分布、数量、栖息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23日,辽宁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进行鸟类种群动态变动踏察时,在兴隆农场渤海乡林场发现一个池鹭繁殖地,地理坐标东经121°57′,北纬41°08′,面积约11hm2。 池鹭(Ardeola bacchus)又名沙鹭、花洼子,属鹳形目鹭科。本羽大多白色,头和颈红栗色,背羽紫红色。嘴黄,远望似白色,尖端黑色。栖于沼泽、稻田、池塘等处,亦爱在树上栖息,性好结群。栖止时,常  相似文献   

17.
2021年4月在资溪县举行的观鸟赛,共记录鸟类17目59科134属20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有23种,包括3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15种近危物种和1种数据缺失物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1种。武夷山模式种(亚种)黄腹角雉、红头咬鹃等18种,江西省鸟类新记录1种;优势种有灰胸竹鸡、斑嘴鸭、灰喉山椒鸟等33种;总体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7.0595,均匀度(Pielou)指数0.9201,3条样线的物种相似性系数介于0.8529~0.8727。结果表明,通过组织观鸟赛对获得县一级行政区域鸟类物种多样性分布现状,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该县域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适合开展南方商品林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对内蒙古乌玛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鸟类进行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显示,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鸟类约50种,占保护区野生鸟类247种的20.24%。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物种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4种。50种珍稀濒危野生鸟类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鸟类有26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鸟类有20种。  相似文献   

19.
对同沙生态公园鸟类组成、鸟类区系、鸟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鸟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园有鸟类45种,隶属6目,20科。在该公园内分布的45种鸟类中,属留鸟的有25种,属冬候鸟的有18种,属夏候鸟的有2种。根据中国动物区系的划分,公园内的鸟类属东洋界物种的有22种。属古北界物种的有13种,属广布种的有10种。  相似文献   

20.
寻觅勺嘴鹬     
袁晓 《森林与人类》2011,(12):66-75
勺嘴鹬因其独一无二的嘴型而得名。然而它的黑嘴更像一把小型的工兵锹,把它命名为锹嘴鹬可能可能更为形象。目前勺嘴鹬的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只有120~250对,是一种极为濒危的迁徙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