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粉1号粉蕉的选育及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粉1号粉蕉是从广东汕头澄海盐鸿镇收集经鉴评的优良粉蕉品系,具有假茎高大粗壮、果指长大、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其假茎高426cm,假茎中部粗63.7cm;果指长16.9cm,果指粗(周长)14.1cnl;平均株产29.4kg,比其他粉蕉品种高11.8%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西玉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粉蕉、果蔗存在严重连作障碍的问题,探索合理轮作模式,采用3年2茬粉蕉+2年2茬果蔗及2年2茬果蔗+3年2茬粉蕉轮作模式,分别以果蔗和粉蕉连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粉蕉和果蔗病害发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模式可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果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发生,轮作处理的粉蕉枯萎病发病率仅0.33%,而连作的枯萎病发病率高达48.67%;轮作的果蔗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基本不发生,连作的宿根矮化病发病率27.34%,花叶病发病率21.42%。轮作的粉蕉产量达到53 766 kg/hm2,而连作减产了22.72%;轮作的商品果蔗产量达到194 384.75 kg/hm2,是连作的1.94倍。建议当地在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作物时采用和推广这两种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粉蕉又名糯米蕉、米蕉、美蕉、旦蕉,因易感病且株高叶大,抗风能力弱,种植风险大,广东省内种植面积不多,且多为零星种植。台湾粉蕉是粉蕉类中的优良品种,其果实较大,果皮薄,果肉乳白色,品质嫩滑,味道清甜,口感好,营养丰富,较抗寒及叶斑病,耐贮运,商品性佳,市场潜力大,特别是无公害粉蕉更是畅销港、澳地区及内陆大中城市,发展前景喜人。2000年初,汕头市绿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  相似文献   

4.
《果农之友》2005,(9):50-50
粉蕉植株一般较高细,抗寒性、抗旱性及抗涝性比香蕉强,抗风性和对土壤的适应性比大蕉稍弱。目前在广西零星小面积栽培,鲜果价格比香蕉高,价格以3~10月较高,4~6月最高,推广种植粉蕉经济效益较好。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取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截茎、多效唑淋根对粉蕉的矮化效果.结果表明:粉蕉生长至19片叶时在1.5m处截茎,1.5m高时用300倍多效唑水溶液淋根,均对粉蕉有很好的矮化效果.通过截茎、多效唑淋根,可实现京郊设施内矮化密植,促进京郊设施香蕉产业的发展,推动粉蕉矮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粉蕉口感香甜细滑,品质优良,深受闽南及粤港消费者喜爱,近几年价格高且稳定.但粉蕉易感枯萎病,由于旧蕉地种植粉蕉枯萎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只能择新蕉地种植,且只能种一造,投资风险较大,影响农户种植粉蕉的信心.近几年珍珠番石榴以其速生、丰产、种植效益较高等优点在福建省长泰县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青 《广西园艺》2005,16(1):33-34
粉蕉的植株一般较高瘦 ,抗寒性、抗旱性及抗涝性比香蕉强 ,仅次于大蕉 ,抗风性和对土壤的适应性比大蕉稍弱。粉蕉由于目前在广西呈零星小面积栽培 ,主要为就地销售 ,鲜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价格比香蕉高 ,价格以 3~ 10月较高 ,其中 4~ 6月最高 ,推广大面积种植粉蕉 ,经济效益较好。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 选用良种我国粉蕉品种不多 ,目前栽培较多的有 :西贡蕉、美蕉 (龙牙蕉 )、鸡蕉、贡粉一号 (广西农科院选育 )。2 选地与选苗粉蕉易感染巴拿马病 ,水位高、土壤酸性 ,排水不良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及传播。故粉蕉一定要选土壤疏松、排水良…  相似文献   

8.
对粉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多年研究,经过摸索、改进、总结、再实践的过程,集成了涵盖品种选择、蕉园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防寒以及果实采收等整套水田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确保在低温或轻霜气候条件下水田粉蕉能挂果安全越冬,一造粉蕉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9.
香蕉穿孔线虫对香蕉生产是一种毁灭性的危害.为了明确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香蕉的致病性,在温室中采用盆栽接种的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香蕉穿孔线虫花卉种群对巴西蕉、皇帝蕉和粉蕉的寄生性.结果表明,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巴西蕉都有强致病性;RS1种群对粉蕉存在弱致病性,其他4个种群对粉蕉均没有致病性;皇帝蕉不是这5个香蕉穿孔线...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枯萎病是粉蕉重要病害之一,发病快,严重危害香蕉生长,造成极大损失。经多年调查摸索,现将该病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龙门县粉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己成为该县特色农作物。为提高粉蕉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为本地区粉蕉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粉蕉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2P2K3处理区的每667 m2产量、每667 m2产值、每667 m2利润最高,且果实品质较好,无枯萎病死亡病株;建议采用该配方施肥,即每667 m2施纯氮60 kg(折46%尿素130 kg)、纯磷15 kg(折12%过磷酸钙125 kg)、纯钾85 kg(折50%硫酸钾170 kg),氮∶磷∶钾比例为1∶0.25∶1.4。  相似文献   

12.
香蕉采后乙烯释放率和呼吸速率与后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香蕉、大蕉和粉蕉三个品种的采后乙烯释放率和呼吸速率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采后条件(20~25℃)下,乙烯释放高峰在呼吸高峰之前出现,香、大、粉蕉分别在采后第10、8、6天达到乙烯释放高峰;采后第12、11、9天出现呼吸高峰。跃变期间,果肉圆片浸出液电导率明显升高,膜透性增加,并持续到衰老后期。在可食期,香、大、粉蕉电导率值顺次为293.33、316.67、267.39μυ/cm。从跃变高峰直至跃变后期,淀粉迅速降解,蔗糖和还原糖积累;到软熟时,淀粉基本完全转化为可溶性糖。三个品种中,刚采收时,粉蕉的果肉淀粉含量>大蕉>香蕉;软熟期,粉蕉的总可溶性糖含量>大蕉>香蕉。本文对乙烯与呼吸的关系,后熟变化与品种差异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PP333对粉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金粉1号粉蕉品种苗期淋施PP333,以淋施清水为对照(CK),于收获期测量粉蕉茎、叶、果等部位的性状指标,采用分光光度计及滴定法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在金粉1号叶鞘处和植株周围淋施PP333(T1和T2处理),其植株高度分别为3.70m和3.32m,极显著低于CK(P0.01),叶片厚度增加0.13~0.16 mm,极显著厚于CK;T2处理的叶间距比CK减少4.38 cm,且差异极显著;果穗长和周长、果指外弧及内弧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为粉蕉的矮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粉蕉、大蕉和龙牙蕉的AFLP分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AFLP 技术, 对32 个粉蕉、大蕉、龙牙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可将供试品种聚为6 个独立群体, 其中包括3 个分别由单一品种组成的群体(群体Ⅳ: 酸大蕉;群体Ⅴ: 孟变; 群体Ⅵ: 千旁培) ; 可以将群体Ⅰ (大蕉) 和群体Ⅱ (粉蕉) 分别划分为3 个品种群, 将群体Ⅲ (龙牙蕉) 划分为2个品种群。参照Simmonds 的形态学分类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粉蕉、大蕉以及龙牙蕉各个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将其划分为AAB 或ABB 等类型, 不能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粉蕉与大蕉两个类群之间遗传距离差异明显, 将其简单的归为ABB 类型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以"金粉1号"粉蕉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植株高度梯度处理,对其进行2次相等用量的多效唑树盘淋施,并对各处理植株新抽生叶片叶间距、株高、茎基围及产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多效唑矮化粉蕉的适宜施用时期。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对粉蕉产量性状无显著性影响,对粉蕉营养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叶间距明显缩短,株高降低,茎干比增加。其中T2(90 cm≤株高<120 cm)处理矮化效果最为理想,收获期株高359.4 cm,较对照显著降低20.9%,茎干比较对照显著增加5.7个百分点,果指长、果指周长、株产与对照相比稍有减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多效唑在粉蕉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对粉蕉进行土壤淋施和整株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植粉蕉植株假茎高度1.0 m时开始进行多效唑矮化处理(若施2次,间隔30 d),末次施药距采收安全间隔9个月以上,单株施用剂量累计不超过5.0 g,不会导致多效唑在蕉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可起到改善蕉果品质的作用,使果实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随使用剂量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且土壤淋施比整株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在大棚营养钵条件下,对两种基因型(AAA和ABB)的5个香蕉品种幼苗进行施肥管理,对植株生长和叶片氮磷钾镁硫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养分吸收利用情况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粉蕉品种比香蕉品种表现出更强的养分积累能力,苗期叶片生物量略高于香蕉品种;金粉1号叶片钾积累量、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广东粉蕉和粉杂1号品种,积累量增高16.7%~46.1%,利用率增高20.5%~51.3%,氮、磷、镁、硫积累量及利用率与广东粉蕉基本一致,高于粉杂1号。  相似文献   

18.
选用5种套袋组合对‘金粉1号’粉蕉进行果穗越冬套袋试验,以未套袋为对照,研究其对粉蕉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使袋内微域温度升高,处理2(外袋蓝色聚乙烯薄膜袋+内袋珍珠棉袋,全开放式套袋)袋内日平均温度最高,比对照高1.31℃,擦伤指数较低,为21.3,果实表面较光洁,无腐烂、病害等现象发生,果实维生素C含量也显著提高。综合比较认为蓝色聚乙烯薄膜袋(外)+珍珠棉袋(内),采用全开放套袋方式,为该地区粉蕉果实越冬套袋的适宜材料和套袋方式。  相似文献   

19.
香蕉栽培品种有很多类型,如香蕉、大蕉、龙牙蕉、粉蕉等,从香蕉种质资源中发掘一些优异的种质,并加以利用,能丰富香蕉的商品类型,满足人们对香蕉的需要,同时也可增加香蕉物种抵抗各种毁灭性病虫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3个不同基因组群的香蕉为材料,通过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其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来判断其抗旱性。试验使用Li-6400光合仪,对3组香蕉幼苗进行Sw、Pn、Gs、Tr和WUE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巴西蕉’苗的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皇帝蕉’苗,‘粉蕉’苗的光合作用最弱。进行水分胁迫后,‘粉蕉’苗的抗旱性以及对干旱的适应性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