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水产学院采用食物天然成份的植酸与维生素E为保护剂,将新鲜对虾浸渍在PA和VE水溶液中,经速冻后在-18℃贮藏,使有头对虾可保藏6个月以上不变质,达到防黑、保鲜此特效。经卫生防疫及商检部门检测,其感观和理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此法,1吨18厘米以上的对虾比加工成0.62吨的去头对虾,可多创汇4000美元;平均长12厘米的对虾,每吨可多创汇2500美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虾业虽然已得到初步恢复,但对虾病害仍然制约着养虾业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虾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人们引进了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对虾新品种,但随着对虾新品种养殖年限的增长,一些病害又大量出现,给海水对虾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菌清用在日本对虾黑鳃病的防治上,通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菌清在防治对虾病害上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一、材料和方法:今年7月间,在河北黄骅某对虾养殖厂,暴发了大面积的日本对虾黑鳃病,其症状…  相似文献   

3.
虾类保鲜与防黑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海捕虾的低温保鲜方法,虾类黑变原因,及目前二种防黑变技术,并对二种技术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一、黑变问题 与苹果、马铃薯等果蔬因氧化作用而发黄变褐一样,对虾、螃蟹等甲壳类水产品在收购、运输、贮存、加工、出口等一系列商业活动中均会发生黑变。黑变会影响虾蟹产品的外观,降低品质,影响销售,导致经济损失。对虾产品(包括带头虾、去头虾、蝴蝶虾、凤尾虾等)不管是养殖虾还是海捕虾,黑变一般占10%—30%左右,  相似文献   

5.
凡纳滨对虾真空冷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0~2℃条件下的真空保鲜技术。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真空包装能有效防止对虾体内酚酶作用引起的黑变现象,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降低总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和对虾热烫的失水率,保鲜期可达12d,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6~7d。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黑白斑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中国对虾所患的“黑白斑病”,从症状看,类似孤菌病。有人亦叫孤菌病。但是经研究发现.孤菌致病情况复杂。不同国家对孤菌病症状的描述,也不尽相同,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本文所叙述的这种虾病叫“黑白斑病”。  相似文献   

7.
锌在长毛对虾体内的积累、分布和排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Penaeus)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高档海产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最近几年,福建省对虾养殖生产发展很快。1987年全省对虾养殖面积为21万亩,产量达1.38万吨。然而,最近几年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问题亦日益严重,出现了“黑鳃病、弧菌病(俗称红腿病)”等各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对虾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给虾农经济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1986年,舟山地区主要有两种疾病对养成期对虾危害极大,即对虾的黑鳃病和痉挛病。这是当年舟山地区一些生产单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对进一步开展对虾精养高产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西的对虾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在大幅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超常规发展,有超过斑节对虾养殖的趋势,新的养殖模式如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快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屡创新高等。做好对虾病害防治工作、保证养成收获是广大养殖户的迫切心愿。现就我们在养殖实践及技术服务中遇到的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经验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发生简述去年广西对虾养殖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等均有发生,如白斑病、红体病、丝状细菌病、黄鳃、黑鳃、纤毛虫、夜光虫、软壳等。其中以南美白对虾红体病表现尤其突出。对虾发病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了解2001年苏北滩涂养虾情况发现:虾的收获淡水好于海水,二茬虾好于一茬虾,南美白对虾好于中国对虾,初养虾者收获好于常养虾者。就此,对防虾病工作提出讨论。1.淡水为什么好于海水?目前养虾的最大危害是白斑杆状病毒(WSBV)病,有资料表明WSBV的最适盐度应与对虾一致,即22‰~29‰,但在纯淡水仅在1小时内有感染力,而对虾在2‰的盐度下照常生长;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不少淡化虾池养殖成功的例子,这就从理论和实践都证明WSBV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如对虾,利用适应能力的差异大力开展对虾的淡化养殖成为可行,是防WS…  相似文献   

11.
斑节对虾不仅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并且斑节对虾杂食性,很适合人工养殖。在养殖斑节对虾过程中,大多数疾病是由于水质、底质恶劣或温度、盐度不适,影响正常蜕皮而引发的。今简略介绍斑节对虾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黑鳃症(烂鳃症) 病虾的鳃部附着大量污物呈黑色或棕黄色。真菌感染,水质不良,重金属中毒,缺乏维生素C等都可能导致黑鳃。黑鳃病全年都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多。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黑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黑斑病已被证实为一种生理性疾病,与细菌等生物性病原没有直接关系。根据这一结果作者一改过去以抗菌素为主治疗该病的方法,而采取生成防中强对虾营养的措施,在实验室小水体及生产养虾池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灿 《齐鲁渔业》2009,26(2):36-37
为探索利用低产盐场低产虾池开展真鲷养殖技术,2007~2008年我们在天津市汉沽区盐场虾池开展了真鲷养殖,取得了成功。2008年在养殖池中,特别搭养了来自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的对虾品种——黑老虎虾(俗称黑金刚),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现将真鲷、三疣梭子蟹、黑老虎虾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本所在中国对虾越冬池发现大量对虾鳃丝黑变(图1、2),病虾运动不平衡,虾体上浮,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根国内外报道,镰孢菌(Fusarium SP)造成的黑鳃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为此,我们进行了黑鳃的病原真菌分离,发现了镰孢菌,并做了人工感染实验,药敏试验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镰孢菌的分离:取对虾黑鳃鳃丝数个,涂于真菌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5.08g,酵母膏1.0g,琼脂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以来,我们在常规虾塘和乐清湾浅海水域网箱分别进行不问海水鱼品件与对虾混养防治虾病的效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红鳍东方红、黑绸、挽状黄姑鱼、钞鱼、中华乌塘续、河鳗与对虾混养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控制虾病发生的效果,而辎鱼与对虾混养不能有效抑制虾病的发生,现详沐如下:1996年在10.66公顷的虾塘混养红给东方鲑35万尾,放养长毛对虾苗160万尾,4个a后对虾长至、11~12cm。同期未混养的虾塘则放养对虾苗20余天后就发病死亡。1994年在1.53公顷虾塘混养黑钢6000尾,放养虾苗60万尾,两个月后对虾生长至7.Zcm,而同期…  相似文献   

16.
在对虾的养殖实践中,一些技术管理措施与对虾的形态关系有直接关系,如根据对虾的体长体重计算投饵量,根据敌害鱼胃中对虾头胸甲长研究敌害鱼对对虾的危害情况等等。作者根据多年的对虾养殖实践,经几年实测资料的积累,计算了养殖虾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  相似文献   

17.
殷邦忠  姚建 《齐鲁渔业》1994,11(6):33-34
“虾鲜宝”是美国辉瑞有限公司研制的防止虾黑变的经美国FDA检验通过的一种高效、安全产品。利用“虾鲜宝”对鹰爪虾的防黑变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虾鲜宝”对鹰爪虾的防黑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潘鱼青 《齐鲁渔业》2001,18(3):22-24
分析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目前对虾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与病害防治研究进展。从系统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加强相关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构建综合防病、高健康对虾养殖模式,建立负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生态池塘对虾健康养成技术是昌邑市结合现代渔业虾池改造项目和昌邑地区对虾生长的特点,针对对虾的致命病"白斑综合症"防治特点,设计的一种快速健康的对虾养成模式。我们以新改造的标准化生态池塘为基础,充分发挥良好的水域环境,精心调节好水质,实行对虾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从而实现了对虾的快速健康养成。现将此养成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