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同沼液灌溉强度对土壤和渗滤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强度施用沼液种植杂交狼尾草对环境的影响.试验按所施用沼液比例不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盆栽试验采用20 L的塑料桶,桶底钻孔以收集渗滤液;灌溉间隔5 d,每次灌溉后3 h收集渗滤液.盆栽采用水稻土和株高、根系相近的杂交狼尾草苗.结果表明:随着沼液灌溉强度的提高,渗滤液和盆栽土中三氮(总氮、氨氮、硝氮)含量升高,但再高灌溉强度可导致硝氮下降;按本试验条件,合适的沼液灌溉强度是控制沼液不超过50%,渗滤液总氮、氨氮、硝氮分别稳定在52.99~57.87 mg/L、52.66~52.78 mg/L和3.33 mg/L以内.以上说明,沼液灌溉杂交狼尾草存在一个合适灌溉强度,这与一定时间内的沼液灌溉量及其养分含量有关,并受施用气候、土壤条件、植被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强度施用沼液种植杂交狼尾草对环境的影响。试验按所施用沼液比例不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盆栽试验采用20 L的塑料桶,桶底钻孔以收集渗滤液;灌溉间隔5 d,每次灌溉后3 h收集渗滤液。盆栽采用水稻土和株高、根系相近的杂交狼尾草苗。结果表明:随着沼液灌溉强度的提高,渗滤液和盆栽土中三氮(总氮、氨氮、硝氮)含量升高,但再高灌溉强度可导致硝氮下降;按本试验条件,合适的沼液灌溉强度是控制沼液不超过50%,渗滤液总氮、氨氮、硝氮分别稳定在52.99~57.87 mg/L、52.66~52.78 mg/L和3.33 mg/L以内。以上说明,沼液灌溉杂交狼尾草存在一个合适灌溉强度,这与一定时间内的沼液灌溉量及其养分含量有关,并受施用气候、土壤条件、植被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3.
沼液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4种沼液灌溉量,即0(对照),667,867和1133mL·kg-1土,研究了沼液灌溉对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分蘖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养分吸收性能、土壤理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灌溉量为667mL·kg-1土时,黑麦草的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均增加140%以上,地下生物量下降,导致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黑麦草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增加250%,16%,50%。沼液灌溉量继续增加时,分蘖数、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无进一步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随沼液灌溉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土壤pH值因沼液灌溉而下降。沼液灌溉后土壤脲酶活性提高,脱氢酶活性下降,但不同灌溉量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黑麦草对过量沼液灌溉有一定耐受性,但从生产和环境安全的角度考虑,667mL·kg-1土的沼液灌溉量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量对天然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裴海昆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2):15-16
试验通过对海北州海晏县天然草地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根据不同施肥量,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及其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土壤施氮肥后,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受到抑制,而磷酸酶活性受到促进;氮、磷肥混施的土壤中,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受到促进,而蔗糖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6.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洪雅基地,通过设置5个施肥处理水平:不施肥(NF)、300 kg/hm2化肥(CF)、225 kg/hm2化肥+75 t/hm2沼液(沼液替代25%化肥,QBS)、300 t/hm2沼液(沼液代替全部化肥,WBS)、600 t/hm2沼液(只施2倍沼液,DBS)和1个大田试验:450~750 t/hm2沼液(LSP),运用土壤养分测定方法和Illumina技术进行16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阐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代谢与沼液还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QBS处理对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WB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DBS处理显著增加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此外,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分别测得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和鞘氨醇单胞菌属。通过土壤细菌群落Alpha指数分析,WBS处理的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但与CF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土壤细菌...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底物(P3168和P8810)对不同酶活水平(6000、8000、10000、12000和16000U/g)的植酸酶酶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8810为底物检测的植酸酶酶活显著高于使用P3168为底物的检测结果,但底物类型与酶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使用P8810与使用P3168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线性方程为:y(P3168)=0.843x(P8810)-431.16,R2=0.987。通过对曲线预测值验证的结果表明,可以使用P8810替代P3168作为底物进行植酸酶酶活检测。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东沙化治理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海湖东沙化治理区建植5年所形成的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早熟禾(Poa annua)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探讨了在高寒干旱沙化生态系统中不同草本植物作用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人工治沙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2)早熟禾在青海湖区域治沙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改良效果显著(P0.05);3)在3种栽培草地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在表层土壤中普遍显著高于流动沙丘对照(P0.05),披碱草和早熟禾栽培草地的脲酶活性较高,0-20cm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个栽培草地中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早熟禾栽培草地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转化酶在各栽培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4)各栽培草地中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普遍与土壤中的碳氮磷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以作为沙化治理过程中评价土壤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沼液浇灌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的影响,揭示沼液提高土壤肥力的机制,本文采用氯仿熏蒸法、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和PCR-DGGE法研究不同梯度沼液浇灌量(折纯N量200,150,100,50kg N·hm-2)对狼尾草(P.americanum×P.purpureum)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浇灌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和C,且沼液浇灌量与微生物量N和C的增量显著相关。沼液浇灌还能显著增加细菌16SrDNA基因和真菌SSU rDNA基因丰度,其中200kg N·hm-2处理含16SrDNA基因和SSU rDNA基因的微生物数量最多,沼液浇灌量与土壤中含16SrDNA基因和SSU rDNA基因的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但显著降低固氮菌nifH的基因丰度。沼液浇灌人工草地对包括细菌、真菌和固氮菌在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可促进含16SrDNA基因和SSU rDNA基因的微生物繁殖,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含nifH基因的微生物的繁殖,改变土壤含16SrDNA基因、SSU rDNA基因和nifH基因的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了苜蓿-苜蓿(L-L)、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和苜蓿-谷子(L-M)6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苜蓿后茬轮作不同作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吸收汇,且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L-L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最高,L-W处理较之降低了42.43%;L-C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最高,L-P处理最低;CH4吸收量以L-M处理最高,较L-F和L-L分别增加了62.71%和31.87%,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L-L>L-M>L-C>L-P>L-F>L-W。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2、CH4、N2O排放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有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温度、过氧化氢酶是CO2和CH4排放的主导因素,土壤温度极显著影响气体排放,N2O排放主要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来看,与长期苜蓿连作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种植一定年限之后轮作粮食作物能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弱农田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其中以小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通过生物毒性试验,探讨镉对泥鳅肝脏的损伤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静水养殖法,设置0.05、0.5、5.0mg/L三个浓度Cd2+的染毒组和一个对照组,分别在2、4、6、8、10d取泥鳅肝组织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制作石蜡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同一浓度处理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出现肿胀、破裂,细胞核出现浓缩、溶解,甚至消失;同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发现,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越来越弱,说明Cd2+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综合分析表明泥鳅对Cd2+反应较为灵敏,当Cd2+浓度达到0.5mg/L时,泥鳅的肝脏出现了损伤,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温度下沼液养分在土壤中的淋失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液因其养分利用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环境温度可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沼液养分的淋溶损失。试验采用土柱模拟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土壤沼液养分淋溶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季节土壤养分淋溶可能存在的差异,为生产中合理施用沼液提供理论依据。土柱规格为内径7.5 cm、高20 cm的聚氯乙烯(PVC)管,按每公顷施入0,130和260 kg N,设置每土柱沼液灌溉总量为0,200和400 mL。按当地年平均降雨量的70%计算实际浇灌量为1500 mL,分5次每隔6 d模拟不同降雨次数进行浇灌。沼液浇灌前用清水补足不足部分并混匀。土柱放置于20和30℃的温室培养,每次淋溶后收集土壤淋溶液,测定其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后淋溶液中氮、磷、钾淋失量较清水对照显著增大,其中40 mL沼液水平下,全氮含量平均增加73%,全磷含量增加880%,全钾含量增加388%,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淋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呈增加趋势。环境温度的提高增加了沼液养分在土壤中的淋溶损失,30℃时淋溶液中的硝态氮、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含量及电导率整体高于20℃,其中全氮平均提高14.68%,全磷平均提高33.59%,全钾平均提高24.08%。整体而言,30℃下沼液养分较20℃时更易发生淋失。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适当减少夏季高温时的沼液施用次数,增加春秋季节施用次数,但沼液用量不要超过130 kg N/hm2,防止沼液养分大量流失,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8.
恢复措施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围栏封育、补播、重建等恢复措施,并以围栏外为对照,研究各措施对不同退化梯度的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数量补播显著高于其它措施和对照(P<0.05);各植被恢复措施对山地草甸细菌数量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补播>自然封育>重建,而对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为重建>补播>自然封育;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为自然封育>补播>重建;土壤脲酶活性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依托于内蒙古农牧科学研究院长期放牧平台(2004年开始放牧),每个区组内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重度(Heavy grazing, HG)、中度(Moderate grazing, MG)、轻度放牧区(Light grazing, LG)和对照区(Contral, CK),各小区放牧羊的数量分别为12,8,4,0只,于2021年5月利用土钻法进行野外取样,室内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发生显著变化(P<0.05)。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与C(αG、βG)、N(NAG、LAP)、P(ALP)相关的5种酶活性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随放牧轻度增加,向量长度(Vectoe Lengh)和向量夹角(Vectoe Angle)均显著增加,与C、N、P循环相关的5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显著降低(P<0.05)。荒漠草原受C、N限制,且放牧强度越大限制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利用沼液种植水芹菜的安全性,对某规模化猪场沼液和施用沼液的水芹菜不同部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猪场沼液和水芹菜中的重金属元素以Cu、Fe、Mn、Zn为主,含有少量的Cd、Pb、Cr~(6+),未检出Hg和Se;(2)沼液中Cu、Fe、Mn、Zn、Cd、Pb、Cr6~+的含量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施用沼液后,水芹菜中除了Pb之外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水芹菜根中Cu、Mn、Zn和Cd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P0.05),叶中Pb的含量显著高于根和茎(P0.05),Fe、Mn、Zn、Cd、Pb和Cr~(6+)在茎、叶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施用猪场沼液对水芹菜中重金属元素Pb的含量提升较为明显,说明相对于其它重金属,水芹菜对Pb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此外,水芹菜根部对Cu、Fe、Mn、Zn、Cd和Cr~(6+)的富集能力强于叶部和茎部,但是Pb则表现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