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建伟 《北京农业》2011,(18):169-170
就木家具表面的漆膜附着力的理论定义及其在生活及应用中的影响因数进行讨论,认为木家具表面的漆膜附着力的影响因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涂料对被涂木家具基材表面的浸润性、木家具所处的实际状态、木家具自身基材的特性、涂料的性质、涂料的工艺和实际环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不同漆膜对木质材料的附着力是不同的,采用多种现代分析手段,从微观角度和分子水平,对聚氨酯漆膜的附着力进行研究,揭示聚氨酯漆膜的附着力优异的原因所在,从而探索影响木质材料漆膜附着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砂光条件下,采用2种不同油漆对擎天树人工林木材进行涂饰处理。通过对涂饰木材的漆膜附着力、耐磨性、抗冲击性能、硬度等4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初步分析不同油漆及不同砂光条件对木材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性能而言,聚氨酯漆要优于硝基漆,使用的砂纸目数在360~600目比较合适,但漆膜的抗冲击性能不良。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曲柳基材的水性漆漆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水曲柳作为优良的硬质木材,常被用来制造中高档家具。水性漆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涂料,研究其在水曲柳基材上的漆膜性能对于水性漆性能的提高和涂饰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可为水性漆在木材上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方法  以水曲柳为基材,用商业水性漆对其进行涂饰,待漆膜完全固化后按照相应标准测定漆膜的各个性能,并用SEM和FTIR分析水性漆在基材上的附着机理。  结果  得到的漆膜厚度为96.63 μm,硬度为H,附着力高至0级,耐水性可达1级;涂饰前后总色差值ΔE为9.86,说明本涂饰较好地保持了水曲柳本身的颜色。由于底漆均匀地覆盖在基材表面,封闭了基材中亲水性的羟基,使得涂饰底漆后基材表面的接触角提高了10°,疏水性能得到提升。涂饰后基材的表面光泽度明显提高,且其平行纹理方向的光泽度比垂直纹理方向的高了40.4%。这主要是由于组成木材的细胞大多呈轴向排列,水性漆主要填充在纵向排列的细胞腔中,很难渗入到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的细胞壁中。水性漆与基材主要以机械互锁的物理形式相结合,此外也发生了化学反应。1 148 cm? 1处峰强度增加,说明水性漆中的羧基与基材中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出现了新的1 063 cm? 1峰,说明基材中的纤维素与水性底漆中的羟基发生了醚化反应。  结论  水性漆能在水曲柳表面形成较好的附着,保护性能较好,且能有效提高基材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单板划刀痕的工艺措施对红橡Quercus rubra,柞木Xylosma japonicum和帕利印茄Intsia palembanica等3种多层实木复合地板漆膜质量的影响,指出单板划刀痕的作用在于单板长度方向上的木纤维被分成3段,把因含水率变化产生的应力进行了有效释放,使地板的整体收缩变成局部变形,从而提高了漆膜质量。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6.
  目的  竹集成材性能优异,常被用于家具、建筑等行业。涂饰水性漆能有效保护竹集成材,目前竹集成材水性漆涂饰面临水性漆渗透困难、附着力差的问题。因而探究涂饰工艺及清漆和色漆对竹集成材水性漆的漆膜性能和附着机理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竹集成材水性涂装的难题。  方法  以竹集成材为基材,采用简易的多次喷涂底漆的涂饰工艺将水性清漆和色漆进行涂饰,并对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度、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进一步利用电镜和红外分析探究漆膜在竹集成材上的附着机理。  结果  清漆漆膜硬度为1H,附着力为0级,而色漆因含有颜料,硬度更高为2H。颜料颗粒的存在影响了成膜的交联程度,使得色漆的附着力较差为1级,表面粗糙度高于清漆。说明本涂饰工艺能保持较强的附着力与漆膜硬度,能够对基材进行较好的保护。经过水性漆涂饰后的竹集成材表面光泽度显著增加,纵向的光泽度提高了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其装饰性能。且清漆涂饰前后总色差值较低,说明清漆能较好地保持竹集成材本身的颜色。水性漆中的成膜物质与基材之间产生了物理和化学结合,有助于水性漆更好的附着。  结论  本研究探明了竹集成材水性清漆和色漆的影响以及水性漆漆膜的附着肌理,为竹材的水性化涂装及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硝基外用清漆、聚氨酯清漆和醇酸树脂清漆对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进行涂饰处理,在紫外老化的作用下,通过测定试样表面色度学和光泽度参数,对3种涂膜的耐光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种桉木经清漆涂刷后,桉木漆膜表面的亮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细叶桉和粗皮桉亮度较低,赤桉、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亮度较高。黄色指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照时间越长,黄化现象越严重。总色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细叶桉总色差变化最小,巨桉总色差变化最大。2)漆膜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漆膜劣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光泽度均有小幅下降趋势,但变化均不明显。3)3种清漆均发生劣化变色,醇酸树脂清漆的耐光性最好,聚氨酯清漆次之,硝基外用清漆最差。建议用户在选择清漆涂饰时,应加入抗紫外光的吸收剂等提高漆膜的耐光性,或者选用耐光性能改良过的木材加以使用,实现木材的耐光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影响涂饰质量诸因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正确砂光的方法、均匀染色的工艺措施及漆膜厚度的确定,为消除各种有害因素、提高家具透明涂饰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漆器,是髹漆器物的俗称。所谓髹漆,就是在漆胎上施漆一道,待漆干透后再施漆一道,如此反复十余遍后,在漆胎表面形成至少1mm厚的漆皮,光润洁净。中国漆器艺术的发展十分悠长,据文献记载,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祖就开始使用自然漆髹饰木器。以天然漆制作的漆器漆膜坚韧光滑,经久耐用,耐侵蚀。  相似文献   

10.
在40%乐果乳油2500倍药液中加入0.01%-0.04%的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其表面张力降低39.53%-55.10%,在芥兰叶表面和背面上接触角度分别降低48.49%-53.26%和41.30%-47.81%,在乐果药液中分别加入0.02%和0.04%浓度的APSA-80,对萝卜蚜幼触杀毒力提高2.2倍和6.8倍,在乐果2500倍药液中分别加入0.01%,0.02%和0.04%深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硅酸盐浸渍改性对杉木表面水性漆膜附着力的影响,论文中以水性漆为测试滴液,对改性杉木材的接触角进行了测试.并对两种常见的水性漆在杉木素材与改性杉木表面漆膜附着力进行了研究与对比.结果发现,水性漆在硅酸盐改性杉木表面的接触角1 s时为85.1°、60 s时为79.6°,均大于杉木素材表面接触角,说明漆液在改性材表面扩散与渗透的速度较杉木素材慢;改性杉木润湿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处于部分润湿状态.杉木素材1级漆膜附着力为33%,改性材为28%,说明改性处理对漆膜附着性影响微弱.两种杉木的水性漆底面分开型1级漆膜附着力达到45%,而底面合一型仅为16%,且水性漆底面合一型出现了3%的4级漆膜附着力.同时,杉木素材与改性材使用水性漆底面合一涂刷1遍时,漆膜附着力分别为3级(100%)和4级(20%),在涂刷4遍时均达到了2级(20%)、1级(80%);使用水性漆底面分开型涂刷1底1面时,附着力均为3级(80%)、2级(20%),在涂刷3底3面后均达到了1级(100%),表明油漆类型与涂刷遍数对杉木表面水性漆附着性能的影响较大,且明显大于硅酸盐改性处理的影响.杉木素材与硅酸盐改性杉木若要获得较为理想的漆膜附着力,应优先选择底漆面漆分开的水性漆类型,且涂刷遍数应达到底漆2~3遍,面漆2~3遍.  相似文献   

12.
运用伏安法研究了表面包膜后的黄铁矿电极的电化学行为。黄铁矿电极在0.20mol/L Na2SO4溶液(pH4.5)中,扫描电势在0.15 ̄0.55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内,无明显的阳极氧化电流出现;而当电势大于0.60V时,电流呈指数式的急剧增加,作为阳极的黄铁矿电极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黄铁矿电极表面经pH3,5和7的0.10mol/LH2O2与0.05%配合剂混合液成膜处理2和6h后,塌流一电势  相似文献   

13.
助剂YZ-905能显著提高杀虫双药液的湿展能力,使药液在固体表面展开面积增加1.85~3.17倍,提高药剂在叶表面的沉积量0.63~06.9倍,使防治菜粉蝶幼虫增效6.8%~19.5%,防治小菜蛾幼虫增效24.5%~36.9%杀虫双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加入YZ-905合适的比例约为0.03%。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喷涂过程中喷头的状态和运行参数对涂层厚度性能的影响,自制了自动喷漆试验装置(喷漆枪型号:WA-101-082P),采用聚氨酯(PU)木器漆,通过调节喷头与工件之间的喷涂距离、喷头喷射方向与工件表面的角度及喷头相对工件的运行速度(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36块尺寸大小为800 mm×200 mm×15 mm中密度纤维板(MDF)试件表面进行试验喷涂工艺处理,对漆膜厚度、漆膜表面粗糙度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当空气压力为0.28 MPa时,在喷涂距离为250 mm,喷头角度为30°,运行速度为55 mm·s-1条件下,可得到漆膜厚度较薄、均匀性较好且具备较好性能的涂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木质家具表面对紫外光的耐久性,以樟子松基材为研究对象,采用CeO_2-ZnO复合纳米粉体与市售木蜡油进行共混改性处理,探究CeO_2-ZnO复合纳米粉体改性剂添加量对木材表面漆膜理化性能和表面耐老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木材相比,改性木材表面的水接触角随着CeO_2-ZnO复合纳米粉体浓度增大而增加1%~2%。改性之后的樟子松表面漆膜附着力略微提高,涂膜硬度可达3 H、附着力为0级、耐水性优异。经过CeO_2-ZnO复合纳米粉体共混的木蜡油涂饰处理的樟子松吸光性能优良,且吸光性能随着粉体比例的增大而变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手术矫治方法。方法:应用同种异体角膜组织制成+10D~+14D的表面角膜镜片,通过手术将其嵌镶在患者术眼的角膜表面。结果:本组10例10眼术后角膜屈光力平均增加9.25D,裸眼视力均0.2以上,矫正视力在0.4~0.8之间,并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及矫正了弱视,经1~3a随访观察,表面角膜镜片保持透明,无排斥反应发生,患者视力稳定。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屈光性角膜手术  相似文献   

17.
在pR4.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5-溴水杨基荧光酮-Co(Ⅱ)-CTMAB可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将此配合物预富集在玻碳电极表面,阴极溶出时可产生一个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还原峰电位在-0.76V.峰电流与钴(Ⅱ)的浓度在5.0×10-5-1.0×10-7mol/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表面蛋白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微孢子虫表面蛋白的提取法研究表明,在微孢子虫的纯化中采用蔗糖法,甘油法及Percoll法,结果Percoll法是纯化微孢子虫的理想方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采用高盐法,碱法及SDS法提取,其蛋白量的OD值分别为0.094,0.021和0.268,SDS法提取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Mg2+)扩散的动力学方法,提出了1个区分氧化物(SiO2)表面的离子静电吸附量和化学吸附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当温度为298K时,水合SiO2表面有0.040g/kgMg2+处于化学吸附态,有0.081g/kg的Mg2+处于静电吸附态。而在308K的温度下,化学吸附态Mg2+的数量是0.047g/kg,而静电吸附态的Mg2+数量是0.046g/kg。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子(Mg^2+)扩散的动力学方法,提出了1个区分氧化物(SiO2)表面的离子静电吸附量和化学吸附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当温度为298K时,水合SiO2表面有0.040g/kgMg^2+处于化学吸附态,有0.081g/kg的Mg^2+处于静电吸附态,而在308K的温度下,化学吸附态Mg^2+的数量是0.047g/kg而静电吸附的Mg^2+数量是0.046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