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副产品,其含有丰富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秸秆还田是最经济简便的秸秆资源利用方式,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广泛应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其能达到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的效果,且在土壤结构的改良,杂草的抑制,化肥用量的减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秸秆机械化还田技...  相似文献   

2.
马建宏 《当代农机》2009,(11):71-7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极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3.
1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的作用首先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产量。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硫等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此外,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翻耕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及保水、肥、温、气的能力。其次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实施秸秆还田作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乱扔乱抛问题己经成为夏秋两季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宝应县近年来积极探索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使之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秸秆禁烧禁抛取得了一定成效。1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推进情况 1.1注重引导,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秸秆还田的认知度(1)培肥地力。稻麦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每公顷节约180kg纯氮、纯钾,折价约900元),提高作物产量(增产5%左右),增加农民收入。(2)改善土壤。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增加土壤释肥作用;提升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稻麦的抗旱、抗寒能力。(3)净化环境。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麦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稻麦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和农作物产量,一般每年亩还田稻麦秸秆500kg,可提高地力一个等级,对下季作物平均亩增产幅度为10%~15%,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技术是对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土壤对秸秆的分解作用,使秸秆的有机质充分溶解到土壤当中,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氮磷钾等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变得蓬松肥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徐州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8.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抛洒在地表,补氮后翻埋入土。还田的秸秆在土壤水分、温度等相关条件下,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增加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调控能力,改善了耕地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持续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池栽定位试验表明,连续多年的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土壤含水量增加1.04%-2.11%,其中以40-6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最多;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长,其增产作用也越明显,这表明作物秸秆有助于土壤蓄水保肥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三)培肥地力原理作物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每667m2覆盖300kg作物秸秆,经过分解进入耕作层,以30%腐解率计算,相当于增加了0.06%的有机质。由于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分解主要在耕层内进行,所以耕层中的有效磷、氮、钾的含量都比较高。免耕及作物残茬覆盖栽培不仅保证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政策的实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玉米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镁、钾、钙等营养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推进黑土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对于还田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还田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本文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从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麦秸秆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麦秸秆还田数量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明确了应用快腐剂能加快麦秸秆腐烂,且对水稻有一定增产效果,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田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明显高于秸秆未还田块,土壤理化性状均有较大改善,容重有所降低,各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均有所提高,秸秆腐熟过程中会与植株争夺氮素养分,以保障水稻正常发育,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实现当季增产,而且可以实现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在土壤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氮磷钾以及其他有机物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目的。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和农作物产量。而秸秆焚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秸秆禁烧政策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采取了很多秸秆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措施,采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和实施作业补贴等多种形式来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在众多措施当中,秸秆还田技术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6%~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力地提高土地农作物生长力。秸杆还田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及吸水、粘结等性状,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热、气的能力。随着秸秆还田年数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不断提高。据农业部门试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增加0.03%~0.15%,土壤容重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出现土壤疏松,通气性好,耕作比阻减小,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加;同时,秸秆还田可以…  相似文献   

17.
杨兴华 《河北农机》2023,(23):142-144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议题。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处理大量秸秆成为关键问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农业实践,玉米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栽培,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本文以山东菏泽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存在玉米秸秆还田数量与时间控制不到位、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土壤养分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等技术问题,并从合理配置秸秆数量,提升秸秆粉碎质量、提高整地质量,加强土壤肥分管理、增加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构建小麦播种与生长期间全过程病虫害防治等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实现农业生态平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轶楠 《农业工程》2013,3(3):99-100
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争抢农时,而且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及时直接翻压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韩杰 《农业工程》2015,5(4):71-72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不仅有效地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而且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蓄水和保肥保墒,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其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粉碎还田技术的推进,秸秆腐烂病虫害增加、粮食苗期长势不旺、产量减少现象日渐突出,就秸秆粉碎还田的利弊与对策建议分析如下:一、优势1.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状。秸秆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容重降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另外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能源,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返还土壤养分,节省肥料用量。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而且含有氮、磷、钾等,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