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为探明引起新疆乌什县核桃树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连续3年(2014—2016)对区域内5个核桃生产园中叶片黄化的植株叶片及土壤中N、P、K、Ca、Mg、Fe、Mn、Cu、Zn 8种矿质营养进行测定,并对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及土壤矿质营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植株叶片N、Fe、Mn含量显著高于黄化植株(P0.01),其中正常植株和黄化植株叶片N含量均低于核桃叶片养分需求的下限值(2.1%);正常植株土壤中有效N、K、Fe含量显著高于黄化植株(P0.01),黄化植株土壤Fe含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土壤适宜范围的下限值(10%);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片中N、K、Fe、Mn含量和土壤中Fe、Zn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上述综合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引发乌什县核桃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是N、Fe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2.
云南紫仁核桃矿质元素含量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28份紫仁核桃样品中6种矿质元素,明确各元素含量范围:P 0.17~0.27 g·kg-1、K 0.19~0.45 g·kg-1、Fe 86.95~258.70 mg·kg-1、Mn 71.00~213.20 mg·kg-1、Cu 39.00~154.00 mg·kg-1、Zn 50.00~106.00 mg·kg-1,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为Mn、Zn,变异系数分别为36%、32%;变异系数最小的为P,变异系数为1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不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724%,基本概括了6种矿质元素的主要信息;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各元素权重值,对紫仁核桃各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价值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中,紫14号、紫9号、紫10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以重点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核桃生殖器官中矿质营养浓度随不同发育阶段而变化。雄花芽早春的活动伴随着很快的水合反应 ,随着其发育速度的加快 ,矿质营养含量随之增加。到了成熟阶段 ,随成熟度增加 ,干、鲜重均出现减少的趋势。雄花芽中 ,矿质元素的重复利用率以N、P、Mn、Cu、Zn较高。在雌花芽中 ,所有矿质元素在受精后 ,均不断增加 ,干重增长率高于矿质营养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5.
新高梨雄性不育与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雄性不育的新高梨和可育的丰水为试材,研究花粉母细胞期以及花蕾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变化,以探讨新高梨雄性败育与花蕾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时期,新高梨花蕾中Fe、Zn和Cu含量显著地低于丰水,Ca却显著地高,Mn、Mg和K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些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与其后发生的花粉败育有关;从四分体时期开始到二核花粉期,新高和丰水梨在花蕾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前者Fe、Zn、Cu、Mg和Ca含量均低于后者的含量,大部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Mn含量在单核花粉期后显著地高于丰水,K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成县核桃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成县不同核桃产区核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性,试图探讨成县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成县核桃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成县10个核桃主产地区选择了11株优树,分别测定其核仁中蛋白质、脂肪以及P、K、Mg、Z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统计分析了脂肪酸组分以及各矿质元素在11份材料中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成县核桃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19.12%),脂肪酸组分中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且亚油酸的含量(平均41.30%)远高于油酸(平均25.28%)和亚麻酸(平均17.98%)。除油酸和Mg外,脂肪酸各组分及P、K、Zn等几种矿质元素含量在11份材料中差异显著,表现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尤以Zn含量变异性最大。另外,成县核桃Zn含量偏高,平均含量达到了38.19 mg/kg,最高含量达到了55.72 mg/kg。[结论]成县核桃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所含脂肪酸属于亚油酸类油脂,脂肪酸各组分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产区差异性很大,表现出了较强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性状对野马追矿质元素含量与药理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了野马追种植大田内土壤的pH值及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野马追不同采收期各部位的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其与药理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野马追原产地土壤pH偏酸性,为5.617~5.883;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标准;野马追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以K、Ca、Mg为主,其次为FeS、r、Zn、Cu,而对生物体有害的As、Cd、Pb、Hg等重金属则未检出。[结论]野马追的幼嫩茎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最高,表明野马追的幼嫩茎叶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早实核桃园科学施肥, 研究了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 绿岭' 园地不同土层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 ~ 6 年园地速效K 、交换性Ca 、交换性Mg 、有效Zn 、有效Mn 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中层土(21~ 40 cm)高于上层土(0~ 20 cm)和下层土(41 ~ 60 cm), 全N、全P 、速效K、交换性Ca 、交换性Mg 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在1 ~ 8 年园地中, 1 年园地上层土全N 量和中层土有效Zn 含量最高,分别为0.532%和0.018 mg/ kg ;5 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 、交换性Mg 、有效Mn 含量最高, 分别为149 mg/ kg 、0.068 mg/g 和0.029 mg/ kg ;6 年园地中层土全P 量和下层土交换性Ca 含量最低, 分别为0.018 %和0.862 mg/g ;7 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 含量最低, 为59 mg/ kg ;8 年园地上层土交换性Ca 含量最高, 为0.969 mg/g , 有效Mn含量最低, 为0.011 mg/kg ;中层土有效Zn 含量和交换性Mg 含量最低, 为0.008 mg/ kg 和0.049 mg/ g ;下层土全P 量最高, 为0.070 %, 上层土全N 量最低, 为0.056%。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不同品种辣椒POD和PPO活性与辣椒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个不同辣椒品种胎座和果肉中的辣椒素与其降解相关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不同发育时期辣椒素含量及积累特点不同,其中牛角椒胎座中辣椒素含量最高,沈椒4号次之,农大40最少;沈椒4号果肉中辣椒素含量略高于牛角椒中含量,农大40果肉中最少,仅在花后36d检测到极少量的辣椒素,并且胎座中辣椒素的含量均高于果肉中。在整个辣椒果实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和辣椒素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因此,这两种酶有可能参与了辣椒素的氧化降解,且在该过程中有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香稻抗氧化酶的作用机制及播期调控。[方法]以香稻桂香占和农香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香稻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香稻SOD活性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早、晚季香稻的POD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早、晚季香稻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香稻在孕穗期主要是SOD在发挥抗氧化作用,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由SOD和POD协同起作用。[结论]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调整播期使香稻抗氧化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延缓叶片生理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莲雾生产上的产期调节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通过对紫红种莲雾和粉红种莲雾进行催花处理,以自然生长的粉红种莲雾(即不作催花处理)为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探讨莲雾叶片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莲雾花芽分化前需要积累足够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才能确保喷施催花药剂后花芽的分化;莲雾花芽分化与N积累量的关系不密切,而与P、K积累量的关系密切,较高的P含量和适当低的K含量有利于莲雾的花芽分化;莲雾花芽分化与C/N有密切关系,长时间维持高的C/N有利于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蕉类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蕉类果实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及香蕉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坐果后60、75、90、105、120d取样,测定果实的重量、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结果]威廉斯蕉(Musa cavendishii L.,AAA基因型)、大蕉(M.sapientum L.,ABB基因型)、鸡蕉(M.paradisiaca L.,AAB基因型)和粉蕉(M.paradisiaca L.,ABB基因型)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都相对较高,而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且同一品种中PPO活性均明显高于POD活性。[结论]蕉类生产中疏果时废弃的幼果含有较多的蕉类多酚物质。因此,若要利用蕉类果实的多酚物质,宜选用幼果作为原料。以成熟的蕉类果实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有利于酶促褐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