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65-1667
阐述了我国农业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宁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41-16442,16450
在分析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加大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力度;统筹安排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区域布局;优化农业吸引外资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农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产品质量;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外商撤资是对外开放过程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利益关系变化的必然产物。外商撤资在产业结构、就业、国际金融等方面对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东道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外商撤资现象,我们既要坚持已被实践证明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输出的基本观点,又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研究,为我国合理而有效地吸引外资,理智地对待外商撤资现象找到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戴钢 《甘肃农业》2009,(10):35-37,3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调整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就要在我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中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管理,放大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在进行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针对九四年到零七年间我国对 外经济贸易往来的数据,可以推断出,我国农业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且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本文将采用几种分析方式,来对外商对华农业的投资带来的农业贸易方面的 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下文将借助图表来对关联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费平  徐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09-9712
以198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农产品出口(EX)、农产品进口(IM)、总贸易额(TE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为变量,利用Eviews5.0软件,运用协整分析和VAR模型对农业FDI与农产品国际贸易额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FDI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在短期内可能发生FDI对进口的替代而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现象。因此笔者针对农业FDI对农产品出口额具有促进作用,提出了完善市场体系和加强对外资企业的进口管理两项政策建议,以缓解我国农产品进口压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同时对FDI和国内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做了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两个指标来度量技术进步,利用我国1979~2000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结果表明,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相比较而言,国内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温州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处于整个浙江省的中下游,为了探究温州在外商直接投资上的发展对策,在借鉴和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温州市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信息与理论为依据,并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对温州市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理论阐述,梳理了温州市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寻找温州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难的原因,并针对存在地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袁莹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93-5394
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利用外资额度、进出口贸易量与GDP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分析我国1985~2003年间共19个年度的数据样本,得出对外经贸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利用对外经贸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表现为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本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工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扩大了居民消费和就业。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在引资、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着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投资区域不合理、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问题。所以,黑龙江省应制定包括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采用1983~2007年25年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分析,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罗军林  张宁 《甘肃农业》2006,(7):153-154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但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极不均衡。本文采用Pan- el Data分析方法,选取1992~2003年全国各省份的历史统计数据,对FDI区位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各地区引进FDI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FDI对我国食品工业技术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食品工业及其子行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但对食品制造业不存在技术溢出。深入分析了其原因,并通过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能促进我国对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具体是否能促进我国农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尚不明确.文章以我国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为实证研究对象,就美国和日本对我国农业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日本对我国农业直接投资与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度的提升有显著影响;而美国投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作为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凭借人缘、地缘等优势在吸收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福建省利用外资的地位不断下降,不仅绝对量上的优势在缩减,其利用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该文以福建省年鉴数据为基础,选取适当的经济指标作为福建省经济表现指标,并采用压缩降维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利用模型结论深入探讨福建省外资利用存在的具体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既是引资大国,也是逃资大国。介绍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外逃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外逃进行了协整检验,同时给出了误差修正模型;阐述了形成二者关系的原因,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投资区域的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政治法律条件、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选择投资区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宁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21-15922,15925
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美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通过一系列贸易标准削弱了中国的贸易优势,TPP成为孤立中国、扼制中国崛起的工具.为降低TPP对我国的影响,应大力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新规则的制定,玩固WTO作用,加强中美双边谈判,加快企业转型和体制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