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努力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精神,狠抓技术服务,柑桔产量从1985至1989年分别达到564万、684万、761万、822万、1120万公斤,在1984年全县产果420万公斤的基础上分别比上年一年增产34.28%,21.28%,11.26%,8.02%,36.25%,实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开创了我县柑桔生产的新局面。我县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2.
我县在1979~1981年,春番茄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48公斤,平均亩值297.58元。1982年开始,我县参加市春番茄高产协作组,进行技术攻关,7年来我县设协作点16个,试验田184.5,平均亩产4365.5公斤,亩产值819.96元。比同期全县亩产2595公斤增68.2%;亩产值增79%。据统计,1982~1988年全县春番茄平均亩产2595公斤,亩产值458.07元,比成立高产协作组前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登     
龙眼葡萄丰产栽培技术龙眼葡萄又名红葡萄,为我县主栽品种。为了提高其产量,摸索出一套栽培管理技术,我们在吴村选择了刘万宝的1.3亩地作为试验示范田。栽后第三年获得亩产500公斤,总产700公斤;第四年亩产2000公斤,总产2800公斤的好收成。我们的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4.
前言为更新我县早熟马铃薯品种,八一年引进“东农303”试种,到八六年累计推广5,600亩,总产952万公斤,平均亩产1,700公斤(最高亩产3,945公斤)比“红眼圈”品种增产一倍,早熟十天。六年增产400万公斤,增收100万元。自八四年以来已成为我县早熟马铃薯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我县柑桔在七十年代末开始发展,技术力量薄弱,种桔经验不足,全县二万亩柑桔普遍低产,平均亩产仅350公斤。因此,如何提高单产是当务之急。 1988年10月起,我们对仕阳镇早阳村一片1979年种植的20亩兴津温州蜜柑低产园进行了改造。1989年总产量从上年的10000公斤上升到17500公斤,1990年总产量提高到42500公斤,平均亩产达2125公斤。其中一亩攻关园亩产达到4500公斤,创造了我县山地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我县脐橙商品生产发展迅速,1992年产量将达1100万公斤。但每年脐橙采摘前产量损失较大,主要因脐黄落果和裂果。仅裂果我县年损失产量15~30万公斤,占年总产的3~5%。严重的年份裂果占10~40%。“小旱少裂果,大旱大裂果,不旱年份仍裂果”。为了克服或减轻裂果危害,现就几年来的裂果调查及其预防措施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张铁军  周盛泉 《蔬菜》1990,(3):11-12
大白菜低密度栽培可增加单株重,提高商品率,减轻病虫害,保障稳定、高产。1987~1988年,我县半壁店乡东沙窝村120亩大白菜采用低密度栽培(亩株数比常规栽培减少三分之一)亩产蔬莱8000公斤以上,平均单株重5公斤以上。1989年亩产蔬菜9641公斤,平均单株重5.85公斤.最高达9公斤。商品率高达91.3%。通过全市测产,在单株重方面居全市第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红富士苹果品质好,耐贮运,丰产性好,是当前世界主要推广的晚熟优良品种.我县自1977年起,历经引种观察、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等过程,该品种在我县得以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规模.1989年在全省的优质果品评选会上被评为第1名.目前,我县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已超过3万余亩,约占全县果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产果达150万公斤,红富士已成为我县推广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9.
柿树是我县栽培最广泛的树种,全县有成龄结果树19.5万株。过去由于管理粗放,致使树势弱,单株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年产量在1000万公斤左右徘徊。1987年以来,加强了综合科学管理,产量连年上升,1987、1988两年均达到1500万公斤,1989年突破1500万公斤,产量居全省第一。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刘义龙 《蔬菜》1995,(5):9-10
日光温室越冬韭菜──春黄瓜栽培技术274900山东省巨野县农业局刘义龙我县董官屯乡张街村农民张峰采用新技术,于日光温室内进行越冬韭菜-春黄瓜茬口栽培,获得亩产韭菜5500公斤、黄瓜5750公斤的好收成,年亩产值达1.2万元,实为高产高效典型。主要栽培...  相似文献   

11.
山楂是我县主栽果树树种之一,面积已达三万多亩。为抓好山楂低产园的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及促新建园的管理,特选择我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层薄、肥水条件差的葛家山岭薄地成龄山楂低产园进行低产变高产的技术开发。从1984年至1987年采取七项关键技术措施,四年来亩产由-99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 主要措施如下: 1深翻改土,为根系生长创造条件。1984年全部进行深翻,深度为60厘米。 2、地膜覆盖,穴贮肥水。3月底到4月初进行,每树四穴。 3、树盘压草。每株压草50公斤。 4、改革施肥制度: (1)由春施基肥改为秋施基肥(9月中旬),每株5公斤棉籽饼加0.5公斤…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胶东东端,春季温度回升迟缓,严重影响了早春蔬菜生产。因此蔬菜早熟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春甘蓝是我县春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1986年以来我们进行春甘蓝早熟丰产栽培试验研究,把取得的经验用于大面积生产,有效地推动了甘蓝生产的发展。1988年甘蓝早熟丰产千亩田以上,一般亩产3250~425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以上。而且于5月中下旬即可上市、比往年提早上市近一个月,明显的调节了蔬菜淡季供应。亩产值  相似文献   

13.
我县栽培草菇历史悠久,但过去都采用堆畦栽培,单产较低。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利用蘑菇床架室内栽培(适当增加天窗),培养料配方为:干稻草100公斤,碳酸钙1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粉5公斤,牛粪粉5~8公斤,草木灰2公斤。每米~2约用稻草  相似文献   

14.
我县由于西瓜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西瓜生产大发展。1985年3500亩,亩产2250公斤,1986年12000亩,亩产3250公斤,1987年20000亩,亩产3500公斤,1988年27000亩,亩产3550公斤。1987年经烟台市验收最高亩产达8525.5公斤。现已形成高产、早  相似文献   

15.
克新一号(374 128×疫不加)是由黑龙江克山县农科所选育而成的马铃薯高产良种,从1985年起,通过北种南调引进我县示范试种以来,已普及推广成为我县马铃薯当家品种、该品种在我县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在3000公斤以上,比本地品种丰收白增产40%左右。该品种产量高而稳,薯块大而整齐,对病毒病抗性强。我县原有品种病毒病发病率高,种性退化现象严重,自引种克新一号后,迅速解决了病毒病及种性退化问题,使马铃薯单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春大白菜是解决蔬菜“春淡”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几年,在我县迅速推广,1990~1992年我县春大白菜面积2000亩以上,平均亩产达2330公斤。根据我县的经验,要种好春大白菜,应掌握以下几点: 选择适宜品种针对我县春季短、夏季早、雨水多的气候特点,选择生长期短,不易抽薹,结球率高,  相似文献   

17.
我县芦笋种植是从1986年5月开始,迄今已有3年时间,是我省种植最早,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县。由开始试种的8分地到1987年发展到2600亩,现在已发展到1万亩。1986年冬移栽的600亩到1987年秋有400亩已开始投产,收鲜笋5万余公斤,加工罐头3O吨,出口12吨。平均亩产125公斤,高的达1102公斤,现就三年来种植芦笋的主要高产技术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县原有黄花菜种植面积4630余亩,由于栽培管理不当,盛产期亩产干花只有30—75公斤,致使部分黄花菜园地荒芜或改种其它作物。1985年开始至1987年止,我县以石桥垦殖场、红壤开发公司、河上乡园艺场和巴山镇知青场为基地,应用红壤坡地黄花菜高产技术进行新品种栽培管理和老品种更新改造,经过多点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收成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新植品种250亩,一年苗平均亩产干花60公斤最高70公斤,二年苗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9.
苏密一号西瓜在我县大面积栽培,已有4年的历史。该品种上市早,吃口好,销路畅,效益高,因此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7年全县种植西瓜51709.5亩,其中苏密一号42130.5亩,占西瓜总面积81%,已成为我县西瓜的当家品种。产量也不断提高。1987年平均亩产1117公斤,涌现出一批亩产超2000公斤的高产户和丰产田。为了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进一步提高大面积生产水平,我们调查  相似文献   

20.
陈士化  杨光峰 《蔬菜》1993,(1):14-14
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市场供应为前提,以提早供应,增加收入为目标,以优化棚体结构为突破口,进行了春黄瓜不加温早熟栽培的探讨,取得平均亩产5220公斤,平均产值4000元左右的良好效果。春黄瓜的上市期由4月11日提早到3月28日,提早上市15天左右。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 一、优化棚体结构为了改善棚体采光和增保温性能,我县对原有的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