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野生北乌头人工繁育关键技术,林下栽培的选地、立地条件、土壤、播种、栽培管理、采收等方面提出规范措施,为辽东山区野生北乌头人工繁育及林下栽培技术推广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毛尖蘑是大兴安岭地区珍稀野生食用药用真菌,栽培难度大,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团队经过5年攻关,实现了毛尖蘑人工种植成功,毛尖蘑林下栽培更接近野生,商品性状好,价格高。本文就毛尖蘑林下栽培技术作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3.
黄芪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依据本溪地区林地栽培生产实践,对黄芪林地栽培中的相关技术规程进行了规范,以期为本溪地区的黄芪栽培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集云南河口野生黄精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获二年生黄精根茎产量16.6 t/hm2,初步总结出野生黄精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探索橡胶园林下黄精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6年,于杨树林下采集到野生金针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纯化获得野生金针菇菌株,对其进行菌种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驯化栽培试验,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及林下半野生栽培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伊春地区十几年来刺嫩芽栽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要性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直播建园进行半野生栽培模式,并较系统地介绍了刺嫩芽林下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猴腿蹄盖蕨林下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山区林下资源丰富,科学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猴腿蕨林下栽培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并提高猴腿蕨的商品率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是东北山区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该文以桓仁县二户来林场原生野生黑木耳为菌株来源开展仿野生栽培试验,通过调查木耳产量,探讨菌株来源、培养基配方、光照和水分等条件对野生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适用于桓仁地区的林下野生黑木耳栽培方法,即选用桓仁原生野生黑木耳菌株,按照柞木屑∶核桃楸木屑=8∶2制作培养基;林分郁闭度0.6~0.8;晴天浇水,浇水频率为1天1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内野生羊肚菌的生长特性观察,结合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经验,从羊肚菌原种菌丝培养,栽培种制作,林下栽培及最后收菇等操作流程,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林下栽培黄精可以减少黄精野生资源的消耗,并满足市场对黄精的需求。在简述湖南省洪江市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从选地和种子的采收、处理与保存及根茎采收,以及根茎的选择与处理、整地、种植、管理、采收与初加工等7个方面综述了黄精的林下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林下栽培生长情况和生产成本。可为黄精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方向。白及是中国珍稀中药材之一,野生资源已经枯竭,人工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白及林下生态栽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多年试验研究成果,总结出白及林下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前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森林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药国际化形势下,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广阔前景,并指出林下药材能促进山区群众增收,利于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中药国际化和规模化的需求。亦分析了发展林下药材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玄参,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但野生玄参资源已日渐枯竭.祁门县2001年对玄参进行林下栽培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点阐述了林下栽培轮叶党参的苗木培育、林地选择、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这种模拟轮叶党参原生态的人工栽培,旨在恢复和扩大轮叶党参的野生存量,确保轮叶党参高效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提高轮叶党参的人工产业化的栽培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严寒  翁海龙  孙楠 《林业科技》2019,(1):22-23,43
以林口林业局青山林场野生蓝靛果为研究对象,选取全光和林下两个经营类型,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野生蓝靛果在林下的草本和灌木的物种数、林下更新、物种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全光下的野生蓝靛果,说明适宜的郁闭度有利于丰富野生蓝靛果林下植物多样性。建议在野生蓝靛果经营过程中,要采用相应的人工辅助措施进行干预,达到扩大野生蓝靛果资源,增加林下经济收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匍枝委陵菜为多年生匍匐草本,野生于阴湿草地、水泉旁边及疏林下。文章介绍了匍枝委陵菜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就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日常栽培养护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anb.)Makino]系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多为野生。1987年进行驯化栽培,在林下套种2亩,1988年分在大田、杉木、柳杉木、柑桔园、葡萄园、桑园等各种套种方式栽培12亩,已获得成功,并总结繁育栽培、管理收割等技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丹 《中国林副特产》2023,(1):50-51+54
黄芪是一种我国常见的名贵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食用黄芪可以达到抗血压,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补充人体气血的效果。我国朝阳地区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林下中草药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尤其是黄芪的种植和生产面积较大,产量较高,但黄芪的栽培和种植仍有很多技术不够成熟。因此从黄芪的选地,挑种,种植,管理,采集等各方面对黄芪的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黄芪的种植和培养提供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黄芪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芪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的描述,表明我省的黄芪是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优质地道药材。指出了野生黄芪资源逐年减少,人工栽培潜力巨大,各地可建立固定的人工繁殖基地,解决民有林以短养长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82-85
以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作为对象,研究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北乌头时影响发芽率的因子及最佳因子参数,具体包括:选择在林下或新造林未成林下栽培北乌头;林下栽培林分树种选择落叶松;林下栽培的郁闭度为0.2~0.7;新造林未成林下栽培的树种选择也对栽培效果影响显著,红松和水曲柳新造林未成林下的栽培效果明显优于云杉;栽培密度为10~20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