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起贵州,许多人对贵州还停留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印象里。甚至会联想起那些略带贬义或调侃的成语,什么"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好像贵州就是一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那么贵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事实上只要你去过贵州就会发现,其实贵州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是大自然的宝藏。不仅已经实现了连续多年的GDP增速排名第一,而  相似文献   

2.
贵州处在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的第二阶梯,是一个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省,喀斯特、红层丹霞、浅变质岩这3种地貌大面积分布。发育在这三大地貌景观中的上千条河流,是贵州自然山水风光的灵魂。苗岭南北的水贵州高原的河流水系,顺应自西向东倾斜的垄状高原山地的地势格局,向北、东、南三面呈扇状展布。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苗岭,在省境中南部作东西向延伸。苗岭以北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相似文献   

3.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稀有性,表现为南北过渡、东西过渡、喀斯特地貌向常态地貌过渡、高原地貌向盆地地貌过渡,不同植被类型叠加在红层地貌上,形成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红层绿洲"。  相似文献   

4.
兰科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贵州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兰科植物资源。该文介绍了贵州兰科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兰科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F0002-F0002
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批准建设。贵州省林科院为其技术依托和建设单位。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开阳站和茂兰站两部分组成。开阳站位于贵州中部的开阳县境内,包括香火岩、南江和小南江3个试验小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以喀斯特峡谷森林和喀斯特复合地貌上的亚热带原生性较强的次生林为主要森林植被。该试验区属乌江流域喀斯特中山地貌,拥有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动植物类群,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黎平 《森林与人类》2014,(5):165-166
<正>贵州像一块放在云贵高原上的山水画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貌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贵州境内山脉纵横,绵延起伏,重峦叠翠,全省森林面积8.4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8%。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贵州空气清新,能见度高,俨然是一个偌大的天然公园。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  相似文献   

7.
正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由乌蒙山东麓的贵州高原奔腾而下,横切七曜山的褶皱山脉,在涪陵汇入长江。在流经的石灰岩广布的区域,乌江及其支流不仅雕塑出了令人惊叹的喀斯特奇观,也造就了碧水翠峡、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天堂。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92.5%。贵州又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喀斯特地貌占了国土面积的73%。可想而知,贵州"地无三里平"的来历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森林与人类》2010,(3):10-10
<正>贵州,神奇而美丽的热土,她位于祖国西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使贵州享有"公园省"的美誉。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1960年贵州建立了  相似文献   

9.
贵州独特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类型,造就了油茶生境的多样性,现有油茶林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地貌气候类型区,长期的地理阻隔及对生境的适应,加之自然授粉的杂交优势,遗传分化大,使得现有油茶林中普通油茶品种类型十分丰富。70~80年代,贵州省林科院选育出优良农家品种"望谟红球"并参加了全国区试;2008年,在贵州省林业  相似文献   

10.
正古树是有灵气的。一棵古树是一个村子的灵魂,一个枝桠代表着一个生命,有古树的村子就有灵气。走进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山寨,树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古黄桷,千姿百态的古马桑、铁坚杉,珍稀名贵的古乌桕、红豆杉……随处可见"世间难寻百岁人,山中难觅千年树"的古谚语,在有"原始森林"之称的石柱县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吃水果,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早上金水果,中午银水果,晚上铜水果。"还有一个版本是,"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三点的水果是银,三点到六点的水果是铜,六点之后的水果则是铅"。这个说法最早源自国外的古谚语,意思是早上吃水果营养价值高,吸收利用率最好,晚上则最低,甚至对身体有害;更有人担心空腹吃水果不  相似文献   

12.
开展农业区划、土壤调查、土壤区划、土壤改良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地地学知识,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地学在农业上的作用日趋重要。以地质构造和地貌单元为基础进行综合农业分区,体现三个一致性,一是发展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基本一致。二是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相对一致性,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多部门结构特征,多作物的地区分布与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2018年福泉市林地"一张图"数据为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技术支持,对福泉市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泉市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林地面积分布最广的是中山,其次是低山地貌,丘陵几乎零分布。林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山区,分布面积顺序为斜坡陡坡险坡缓坡急坡平坡。全市主要是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分布在黄壤和石灰土。  相似文献   

14.
贵州的茂兰保护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实际上,茂兰南部相连着另一个世界级的自然遗产地—广西的木论保护区,却是鲜为人知。广西的木论保护区和贵州的茂兰保护区连成一片,共同构成当今世界上已知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原生性强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枣子乃天界仙果也,民间百姓不知其存在,更无福享受。曾经的仙枣,如今已光荣地成为都市人们健康养生的"宝"。从西医角度看,红枣富含蛋白质、糖、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特别是红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与猕猴桃维C含量相媲美,因此又有"天然维生素"的美誉。从中医看来,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养胃之功效。谚语有云:"一日食三枣,郎中不用找"。民间有传:"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这些源远  相似文献   

16.
一、防治水土流失是贵州一项紧迫任务贵州省地处长江中上游,在全省17.6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山地占87%,丘陵约占10%,平坝河谷占3%。贵州处于云南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貌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向东呈梯级状大斜坡逐级下降,为其地貌的突出特征。即由西部威宁一带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原降到中部海拔1400—1000米的丘原,东降至铜仁、玉屏一带海拔300—500米的低山  相似文献   

17.
<正>"三月三,小根蒜钻天"是一句民间谚语。春风乍起,小根蒜开始冒尖儿,那紫色的芽芽像插在大地的一根根绣花针。小根蒜,别名薤白、野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华北、东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盛誉,又有水乡、酒乡和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的美称。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四大山脉,其间分布有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三个盆地,北部是平原水网地区。绍兴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气候温和湿润,  相似文献   

19.
迷醉黔东南     
贵州是一个偏远的西南省份,正因为偏远这里很好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山水和民族风情。在贵州,人们一提起黔东南都会产生出一种向往的神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距离贵州省会贵阳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好山、好水、好风情,这里的一切部吸引着第一次来到贵州的人们。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也可以感受到青山绿水对心灵的透彻滋润。  相似文献   

20.
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球峰林地貌区岩溶湿地的典型代表,针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和特征以及湿地公园建设主要胁迫因子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以期为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