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中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的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一、种植技术1、细致整地圃地一般每年全面秋翻一次,深30厘米左右,不耙越冬,早春解冻后耙地,或再春翻一次,深20厘米左右,作床时要充分打碎土块,挖出草根、石块,使土层细碎疏松。2、种子处理混雪埋藏是处理种子的好方法。经雪藏处理的种子发  相似文献   

2.
一、选地。苗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质草甸土上。二、整地。一般每年全面秋翻一次,深30厘米左右,不耙越冬,早春解冻后耙地,或再春翻一次,深20厘米左右,作床时要充分打碎土块,挖出草根、石块,使土层细碎疏松。三、种子的处理落叶松大田容器育苗一般采用春季播种,播前15天对种子进行消毒及催芽处理,种子要选发芽率65%以上的一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在我国北方广泛栽植。落叶松分布广泛,耐寒性十分强,落叶松由名黄花松,落叶松的树干笔直,适宜作建筑、电杆、桥梁、舟车、枕木、椿木、矿柱、家具、器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落叶松可高达35m ,喜阳光,对水分要求较高,适应性较强,落叶松是十分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圃地选择苗圃地选在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质草甸土上。二、细致整地圃地一般每年全面秋翻1次,深30厘米左右,不耙越冬,早春解冻后耙地,或再春翻1次,深20厘米左右。做床时充分打碎土块,挖出草根、石块,  相似文献   

5.
<正>1、育苗地选择:要选择肥沃、平坦、排灌条件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作为育苗地,土壤PH值在6.5-7.5之间。落叶松喜连作,选地时要注意茬口,前茬为农时、菜地均不能选作落叶松育苗地。2、整地作床:整地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起苗后进行秋翻,深20-25厘米,耕后及时耙地。春季整地是在秋耕的基础上浅翻,轧地保墒。可结合浅翻施人足够底肥。播种前作床,一般多采用高床育苗。具体方法每隔一米宽挖30厘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选地布局 山药耐旱怕渍,块茎入土较深.故应选择地势高,排水顺畅,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种植.种植前于冬末春初各深翻1次,种植块茎的第1次翻深70~80厘米,种植山药豆的翻深40厘米;第2次再结合施肥浅翻1次,深35厘米,以利冬冻春晒,熟化土壤,深翻时切忌打乱土层.  相似文献   

7.
一、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在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质草甸土上. 二、细致整地 圃地一般每年全面秋翻1次,深30厘米左右,不耙越冬,早春解冻后耙地,或再春翻1次;深20厘米左右.做床时充分打碎土块,挖出草根、石块,使土层细碎疏松. 三、种子处理 混雪埋藏是处理种子的好方法.经雪藏处理的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一般播种后5-7天开始出土,10-15天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8.
正1、育苗地选择:要选择肥沃、平坦、排灌条件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作为育苗地,土壤PH值在6.5-7.5之间。落叶松喜连作,选地时要注意茬口,前茬为农田、菜地均不能选作落叶松育苗地。2、整地作床:整地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起苗后进行秋翻,深20~25厘米,耕后及时耙地。春季整地是在秋耕的基础上浅翻,轧地保墒。可结合浅翻施入足够底肥。播种前作床,一般多采  相似文献   

9.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平地或平岗地、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涝能排水、旱能灌溉,壤质或砂壤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地块为好,切忌重茬,也不要种在茄果类或白菜地上,以防止共患病害的发生,主要是深翻、深松、旋地、耙压。深翻最好在秋天进行,如果时间来不及,春翻也可以。深翻要达到20~25厘米。无论是秋翻还是春翻,都应当随翻随耙压,做到地平、土细、地暄、上实下虚,以起保墒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深松,一般深松25~30厘米,据试验深松25厘米比15厘米增产25%左右。一般为65~70厘米,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整地大豆种植方式可分为平播与垄作。在平播大豆地块又分为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为±1.5厘米;耕幅一致,误差为±4厘米;回垡一致,立垡与回垡率小于5%,并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少于5个,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  相似文献   

11.
一、精细整地、合理轮作1.整地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秆还田地采取浅翻深松或平翻深松。2.实行玉-豆-杂或玉-豆轮作要求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翻后及时耙地。3.秋起垄,进行垄底深松,深施肥深松30~35厘米,施肥深度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春玉米通过高产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玉米增产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1.冬前深翻耕冬前深翻耕须把握3个环节:一要早。前作收获后,低温霜冻来临前进行最好。二要深。夺取高产要求耕作层深厚,翻耕垂直深度达27厘米左右,耕层较浅的地块要逐年加深。三要翻。将含有大量病菌、害虫、杂草的上层土壤与作物秸秆一道翻至下层。  相似文献   

13.
1、育苗地选择:要选择肥沃、平坦、排灌条件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作为育苗地,土壤PH值在6.5-7.5之间。落叶松喜连作,选地时要注意茬口,前茬为农田、菜地均不能选作落叶松育苗地。2、整地作床:整地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起苗后进行秋翻,深20-25厘米,耕后及时耙地。春季整地是在秋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属于高寒地带,是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优质,高质大豆的发源地。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一、整地大豆种植方式可分为平播与垄作。在平播大豆地块又分为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为±1.5厘米;耕幅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①轮作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伏翻地。前茬以经济作物、绿肥和豆科作物为好。②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耕深不小于25厘米,不重不漏,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水份适宜时进行联合整地或浅翻深松整地,严禁湿整地,采用浅翻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地两遍,耙深15-18厘米,平地一遍,10月20日前起垄,垄宽135厘米。  相似文献   

17.
崔洪文 《农家参谋》2013,(12):16-16
果园可以套种绿肥或短期作物,这样做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地面覆盖率,又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和减少水土流失。果园绿肥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就地翻压。在蕾期至初花期收割后,粉碎,长度为10厘米左右,然后均匀撒于田面,晾晒半天后翻压入土,翻压量为每667平方米1000~1500千克。有条件的翻压后1~2天可浇一次水,以利于绿肥腐解,无条件的可待雨腐熟。②施入树下。沿树冠外缘向外挖数条60厘米深的沟或坑;将割下的绿肥晾晒后粉碎,长度为10厘米左右,每株树用绿肥50~70千克,与土壤混拌均匀后填埋,随填随踏实并灌足水。  相似文献   

18.
一、选地穿山龙适宜在山区、半山区栽培,以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呈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宜。二、整地农田地种植应进行秋翻地,耕深28—30厘米,做到随翻、随耙,结合翻地施底肥,每亩施有机肥4000公斤。于翌年栽种前作畦或早春顶浆打垄。一般畦宽1.2米、蛙高2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垄距65—70厘米。山地种植应选择山区林缘荒地,采取带状种植方式,即翻深20—25厘米,留50厘米的间隔  相似文献   

19.
一、选地 对于平播窄行密植,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整地大豆种植方式町分为平播与垄作。在平播大豆地块又分为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为±1.5厘米;耕幅一致,误差为±4厘米;回垡一致,立垡与回垡率小于5%,并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少于5个,耙茬深度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