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相关技术标准、输变电工程建设特征和水土流失类型,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通过对输变电工程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水土保持监测,准确掌握输变电项目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有效的提高监测质量,控制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为同类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5年江苏省典型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实例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建设阶段、不同防治分区、不同水土保持类型区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强度特点,以期揭示江苏省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工期是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建设阶段,塔基施工区是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防治分区,丘陵区是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水土保持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5630.00、5920.00、6690.90t/(km2·年),蚀侵级别均为强度。此外,利用EXCEL、SPSS软件,对不同水土保持类型区内输变电项目线路长度与水土流失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输变电工程项目发展迅速,工程建设加剧了沿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江苏省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合岷珠500 kV输变电工程实例,采用类比法和模型预测法进行了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并针对不同的防治分区,有效配置了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干旱荒漠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自然植被生长稀疏等自然地貌土壤水文特征,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对沿线区水土流失影响问题,采用勘测调研及综合总结方法,就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实施水土保持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协调实施是基础,按照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注重项目实施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控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及评价,在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中随时开展,以便不断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协调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进度,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给建设单位及时提供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建议,从根源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水土保持相关政策及措施,协调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两河口水电站为新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永久占地,造成植被和地表受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本文结合工程组成情况和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对9个防治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各项水土流失预期的治理目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进行电力系统建设极为重要,而输变电工程又是其中的重点。但是在输变电工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水土流失,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对于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就成了关键。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评估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应该对工程的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进行调查和监测,以此保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技术方案研究制定是项目工程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地处干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就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防治措施及布局、监测要求及范围、监测内容及方法等相关技术问题和要求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同类项目区水土保持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敷设管道开挖对当地水土保持的破坏,通过对项目提出的生态与工程防护措施.不仅把水土流失降至最低程度,而且加强了灌区及附近水土流失防治。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祁连县2014年水土保持工程小东索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为例,探讨相似水土流失特点、类似工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基本方法,为今后开展类似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洁  喻荣岗  谢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84-18786,18802
[目的]为了探讨果园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保育效果,研究红壤低丘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anco)园水土保持措施对园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便在果业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方法]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和室内分析,以果园清耕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处理小区的理化性状,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各措施改良土壤效果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全园覆盖〉百喜草(Paspalum natatum)全园覆盖〉百喜草带状覆盖+套种黄豆[Glycine max(L.)Merr.]或萝卜(Raphanus sativusL.)〉横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纵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百喜草带状覆盖〉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水平梯田+清耕梯面〉清耕。[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地果业开发中科学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黑土、白浆土钾的固定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固钾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土最大固钾量185.7mg·kg-1,最大释钾量44.2mg·kg-1;白浆土最大固钾量175.1mg·kg-1,最大释钾量7.6mg·kg-1。黑土的固钾和释钾能力强于白浆土。黑土固钾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白浆土固钾率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黑土固钾率高于白浆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和面积呈上升趋势。介绍了土壤酸化的概念、危害以及成因,从施肥和栽培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壤酸化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治理土壤酸化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其作为土壤退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已严重影响着作物的生长。综述了自然与人为情况的两大酸化原因以及酸化对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等的危害。最后从酸雨沉降的控制、土壤改良剂的使用、生物及农业措施等方面提出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与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质地黏重的红壤中掺入砂性客土的改良试验,研究客土改良对红壤质地及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方法]加入砂土的比例分别为10%、30%、50%、100%、0(不加砂性客土的对照)。[结果]在质地黏重的红壤中掺入砂性客土,随掺客土量的增加,土壤pH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掺客土10%有利于土壤速效磷的释放,掺客土10%和30%则有利于速效钾的释放;随土壤掺砂量增加,烟株生育期天数逐渐减少,掺砂50%处理能够获得最高的中上等烟比例,而掺砂10%处理处理可以获得最大的产量和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四川凉山地区利用砂性客土改良红壤土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唐崟  张宝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62-8864
[目的]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对低丘坡地红壤硒的保持效果。[方法]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保小区的土壤总硒水平,找出不同水保措施改良土壤硒保育效果的差异,同时找出土壤硒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结果]各种措施保育土壤硒效果顺序为: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前埂后沟〉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纵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柑橘净植〉横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标准水平梯田+梯壁清耕〉百喜草带状覆盖(果树-草)〉百喜草全园覆盖(果树-草)〉百喜草全园覆盖〉全园裸露。[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区果业开发中采取科学的水保措施、有效保护土壤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两季施用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对湖北省水稻产区酸性水稻土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的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对土壤的pH均有提高,提高值最高达0.29;土壤硅铝率提高0.23;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有一定影响,增加幅度最高达1.90 cmol(+)/kg;对水稻结实率提高幅度达5.56%,千粒重增加0.73 g;对土壤容重及耕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影响不大。表明在酸性较重土壤中施用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可以改善土壤酸性、硅铝率和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对土壤结构和其他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市郊菜地土壤、小麦根围土壤及水稻根围土壤中的腐霉种类及消长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分离鉴定了16个腐霉种,土壤中的腐霉种群数量消长呈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高峰,而夏秋季较少;小麦和水稻根围土壤中的腐霉则与作物生育期有关,作物生育前期腐霉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后期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区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国道045主干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6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挖方边坡适宜采用无防护措施,任其自然恢复,其土壤的抗冲抗蚀性更好;填方边坡适宜采用工程措施+本土适生植物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长边坡下部可适当采用无防护措施,土壤抗冲抗蚀性相对更好,工程措施倾向拱形骨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壤坡面侵蚀模型是当前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的重要工具,明确其应用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并提升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评价的科学性。采用同一数据源,对比研究三因子模型、USLE模型及CSLE模型的坡面侵蚀监测结果,揭示了3种模型侵蚀强度分级的差异性。三因子模型与USLE模型的侵蚀等级划分结果相近,而CSLE模型划分的侵蚀等级偏高。CSLE模型划分的中度及以下等级侵蚀分布在3.0°以下坡耕地,5.0°以上坡耕地以强烈及以上侵蚀等级为主且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80%以上,3.0°~5.0°的坡耕地各侵蚀强度等级所占比例相当,5.0°可以确定为东北地区坡耕地侵蚀强度由轻变重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