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贵州独山县水稻霜霉病的发生及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独山县感病水稻病害症状观察表明,受害水稻植株矮化,比健壮植株矮1/3~1/2左右,受害株心叶褪绿呈淡黄色或黄白色且严重扭曲畸形.采用组织整体透明法和荧光染色法对感病植株观察鉴定,观察到病组织内有大量孢子囊,根据病害症状特征,病原菌孢子囊特征,可确定此水稻病害为霜霉病.气候条件与育秧方式是水稻霜霉病发病与传播的关键因素.在防治过程中应该把农业防治放在首位,同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
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对花脸香蘑进行不同时间液体摇瓶发酵,观察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考察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量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相关,发酵时间约在第12d时花脸香蘑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大量培养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的噬菌体 ,继而利用噬菌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试验设计了 10种液体培养基 ,分别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培养。研究表明 ,这 10种培养基中 ,1、4、7号培养基最适合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肖秋芸 《北京农业》2012,(33):15-16
随着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完成,很多基因功能的揭示,对水稻响应病原菌侵染的相关途径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手段,可以揭示在病原菌胁迫下,水稻蛋白组的表达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水稻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水稻品种多、乱、杂现象较突出,感病品种比例高。为切实减轻水稻稻瘟病、恶苗病、水稻螟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抓好水稻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和移栽时的带药移栽工作十分必要。一、水稻种子处理技术要点1.精选种子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可以大量杀死病原菌。采取风选、水选和人工精选等方法,将杂质、病粒和秕粒剔除,选用饱满的种子,可以增强发芽率和发芽势。2.药剂处理在水稻播种前进行种  相似文献   

7.
双基因联合PCR检测水稻叶鞘网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快速PCR检测体系,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水稻叶鞘网斑病病原菌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DNA为模板,分别以factor 1-α(tef1)和β-tubulin gene两个保守性极强的特定区域序列作为检测靶标,针对C.scoparium设计了EF-S-4/EF-A-4和BT-S-9/BT-A-9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双基因联合PCR检测技术。[结果]该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DNA灵敏度检测限达到550 fg·μL-1,病原菌可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2 bp和157 bp的2条条带,而其他对照组均未有扩增条带。[结论]田间时效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能准确检测出不同发病地区的水稻叶鞘网斑病病原菌,为农业生产早期诊断水稻叶鞘网斑病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苏南地区水稻穗期病害及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是水稻生长后期侵染稻穗的一种弱寄生性病原菌。本试验研究了由于该病原菌的侵染危害而对水稻各产量指标所造成的影响及其致病症状,并对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温度、PH值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水稻恶苗病在水稻主产区有严重蔓延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侵染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水稻稻叶褐条斑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初步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 oryzae (Berk.et Br.)petch];其症状与水稻窄条斑病类似,主要见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叶面上形成黄褐至黑褐色的短细条状斑,严重时均可致全叶枯死,引起穗枯,谷粒结实差或不结实,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对该病在广东主栽水稻上的发生症状、病原鉴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该病原菌在国内外不同寄主上发生、防治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07-709,71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菏泽赵王河公园概况,实地调查其植物景观现状,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基本理论,对公园中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形式、植物空间类型、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赵王河公园的植物景观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菏泽市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遗传标记杂交油菜组合及其不育系为材料,以不同不育株率、施氮量、播种期为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的产量效应.同时,还调查了大面积移栽和直播条件下不育株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在不同不育株率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38.89 %~50.00 %;2008年减产55.34 %~65.80 %.不同施氮量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减产41.83 %~76.34 %.不同播种期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50 %~58.76 %,2008年减产50.40 %~58.04 %.大面积移栽种植不育株减产47.28 %,大面积直播不育株减产45.33 %.以上试验不同处理不育株减产幅度为38.89 %~76.34 %,总体平均减产54.61 %.结果还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育株减产幅度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育株减产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正季田间纯度鉴定及杂株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生产的34个(148个样品)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武汉地区正季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合格率仅为87.84%,影响组合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异株和不育株,其次是异品种,其中变异株率为1.60%,不育株率为1.11%,异品种率0.09%。纯度高的样品变异株和不育株很少,更没有异品种。  相似文献   

14.
对冬春日光温室内的光照时间、番茄植株群体冠层上方及不同密度番茄植株群体内部太阳辐射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日光温室内番茄植株见光时数较少。番茄植株群体冠层上方太阳总辐射值季节间差异明显。番茄群体内部太阳辐射值同时受季节、密度、株高影响。春季太阳辐射值明显高于冬季;同一季节植株上部太阳辐射值明显高于下部;密度越大内部光照环境越差。日照时数、冠层上方总辐射、植株群体结构(株高和密度等)等是影响番茄植株群体光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樟树黄化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秀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40-2041
樟树黄化病是安庆市樟树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绿化效果。对安庆市区樟树黄化病的症状、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樟树黄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嫩梢黄化、整株黄化、梢头枯死和全株枯死。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太差,受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碱化,影响铁离子的有效吸收。街道两旁樟树的黄化率高,为39%,其中又以幼树黄化重,黄化率为54%。提出了土壤改良或改土为主,药液治疗为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根系铜含量和积累的铜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虽然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铁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和铜的毒害。铁存在对无机铜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酒石酸铜、苹果酸铜、柠檬酸铜、草酸铜,而对EDTA-铜的吸收抑制最小。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五指山油茶品种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典型抽样法,调查海南省五指山市油茶资源,观察和比较其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初步确定了该市的油茶品种结构类型,初步筛选获得2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测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的 5个高产小麦品种与 5个优质小麦品种 ,采用 5×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 ,研究了株高、单株穗数、主茎穗长、单穗粒数、单株产量和沉降值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 >单株穗数 >主茎穗长 >单穗粒数 >沉降值。从平均优势的方向来看 ,株高、主茎穗长的正向优势所占比例 >>负向优势 ,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正向优势所占比例略大于负向优势 ,沉降值的负向优势所占比例 >正向优势。株高、主茎穗长、单穗粒数、单株产量的遗传均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 ,沉降值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对11个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找出了影响杂种一代单株皮棉产量的显著因素及其超亲优势、平均优势的直接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政和县佛子岩景区各类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和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体系,包括植物景观观赏性、科研性、多样性3个准则和12项评价指标。根据评判者对景区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结合景观美学指数计算方法得出景区的植物景观关学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B中植物景观观赏性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景观优美;指标层c中森林覆盖率、珍稀树种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植物景观美学指数为7.94,属于较好水平,说明景区植物景观特色明显,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提出景区植物景观开发利用建议,旨在为今后景区的改造提升和进一步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