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滞育,是有机体对环境适应的标志,是昆虫在系统发育中形成的一种生理遗传特性.这一特性的形成是长时期变异和适择的结果.因此,在系统发育中愈居上位的昆虫,其滞育的机制愈完善,则生命活动的时期与一年中对其最有利的时期配合得愈紧密.家蚕在胚子中胚叶形成时开始滞育,到中胚叶前胸部分节时,完全进入滞育.但是,滞育的环境诱导却发生在亲代的胚胎发育期,相距一代,其机制是极其复杂的.本文拟对家蚕滞育,化性与环境的关系,滞育的生理调节,以及滞育卵的代谢等进行概述,进而对滞育机制进行推测.但由子学识浅陋,错误之处,请阅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滞育是昆虫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它发生在昆虫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并非滞育当时的环境条件所引起,而是由此前某个时期或阶段的条件所决定。在滞育期中的昆虫表面处于停止状态,代谢显著低下,但仍进行着“滞育发育”(Diapause Development),它受滞育中的环境条件,尤其是低温的促进,滞育发育不完成,便不能终止滞育,活化不能开始。  相似文献   

3.
滞育是昆虫渡过不利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柞蚕为兼性滞育昆虫,其滞育与否,取决于蛹前幼虫期的生活条件,影响其滞育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周期、温度、营养等。本文系统概述了有关柞蚕滞育的研究成果,包括其滞育特性、影响其滞育的环境因子、滞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与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今后柞蚕滞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家蚕垂体同源框激素PITX对滞育激素DH的分泌与作用有直接影响。为了探讨家蚕滞育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了3种典型的滞育发生诱导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对Pit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亲代催青期滞育卵诱导发生条件25LL显著上调了蚕卵中Pitx基因表达水平。整个世代持续25LL环境中,3龄前幼虫和成虫体内,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DD环境中的蚕体;胚后蚕体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组织差异,幼虫眠中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子代卵内Pitx基因mRNA的水平变化与亲代诱导所致的蚕卵滞育性差异密切相关,滞育性卵中未检测到母源Pitx基因的mRNA,卵龄12~24h的胚胎发生期则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卵龄72h后的滞育发生阶段后只有痕迹量;非滞育性卵中有较高水平的母源Pitx基因mRNA,胚胎发生及发育期,Pitx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滞育性卵;亲代20LD催青条件下所产卵滞育性不稳定,Pitx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滞育性卵,也高于非滞育性卵。亲代卵的孵化温度与光周期决定子代卵的滞育性,也影响到Pitx基因表达水平,子代卵内Pitx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不是蚕卵滞育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从卵孵化的幼虫,再经化蛹,而羽化成蛾,为一个世代.其品种很多,有的有“滞育”;有的无“滞育”.有“滞育”的品种,均以卵期“滞育”越年.化性是指一年之内孵化回数,即世代回数的遗传性.凡一年之内只完成一个世代,即产“滞育卵”越年的品种,称为一化性品种;一年之内要完成二个世代,而以“滞育卵”越年的品种,称为二化性品种;一年之内发生多回世代的品种,称为多化性品种.多化性品种分为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和无“滞育”多化性品种两个类型.多化性品种每年世代回数,一般表现不稳定.比如,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在亚热带年内发生八个世代的,往往因生活条件关系改变其世代回数.主要是气温条件的影响,例如,将广州的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引进合肥,即减少年内世代回数.  相似文献   

6.
滞育与非滞育柞蚕物质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守星 《蚕业科学》1993,19(1):53-56
<正> 柞蚕化性有其一定的遗传性,但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关于环境因子对柞蚕化性的影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幼虫期光照是蛹期滞育的主要原因,卵期光照对滞育也有影响;二是认为饲料营养是影响滞育的主要原因;三是认为温度对滞育也有重要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滞育性柞蚕及雌雄个体分别取样,测定了五龄早期至化蛹初期各物质的含量,比较了蛹期滞育与非滞育柞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家蚕垂体同源框激素PITX对滞育激素DH的分泌与作用有直接影响。为了探讨家蚕滞育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了3种典型的滞育发生诱导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对Pit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亲代催青期滞育卵诱导发生条件25LL显著上调了蚕卵中Pitx基因表达水平。整个世代持续25LL环境中,3龄前幼虫和成虫体内,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DD环境中的蚕体;胚后蚕体Pitx基  相似文献   

8.
选择柞蚕5龄幼虫以及前滞育期、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中期、后期的柞蚕蛹分离卵巢细胞,利用新研制的柞蚕细胞培养基MLM-45,在不同温度、pH值及渗透压条件下进行柞蚕卵巢细胞的体外培养,探究最佳培养条件及卵巢细胞取材的最佳发育时期。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用MLM-45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活力,当在27℃、pH 6.3、渗透压325 mOsm/kg的条件下培养30 d时,上述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并且5龄幼虫、前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的卵巢细胞出现了增殖,其增殖率分别为54%、64%和2%,滞育期及解除滞育后发育中期和后期的卵巢细胞存活率也分别达到99.6%、96.6%和92.4%。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培养2个月后其形态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尤以5龄幼虫和前滞育期蛹卵巢细胞的培养效果最好,细胞增殖7~8倍,是适于以MLM-45培养基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  相似文献   

9.
家蚕滞育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简述了有关家蚕滞育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家蚕的胚胎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和遗传性支配的。二化性蚕品种在胚胎中期和晚期经受高温和长光照 ,其结果是下一代胚胎滞育。不同的环境信息被神经分泌细胞“解读”和“受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信息下 ,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和分泌滞育激素 (DH)。滞育激素进入卵内 ,调节和建立滞育卵专一的内部环境。其特征是 ,滞育卵中发生有关糖原和山梨醇转换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从而实现进入滞育、解除滞育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滞育是昆虫适应环境的重要生理特性,家蚕的滞育还与其经济性状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生物学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家蚕滞育发生于胚胎早期,为卵滞育型,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支配。家蚕二化性品系卵的滞育性由亲代卵期即胚胎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本文就近年对家蚕滞育及解除过程中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和遗传机制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滞育过程中涉及的色素、酯酶A4、多巴胺、氧化循环过程的物质变化,二甲亚砜对解除家蚕滞育的影响以及滞育激素作用过程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亚家族成员对家蚕滞育非遗传多型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杨仁奎 《蚕学通讯》2008,28(3):29-31
近年来,在为数不少的现行生产用品种中屡屡发生大量生种,个别季节个别品种甚至相当严重,如在秋蚕期繁育932、871等品种的各级蚕种,生种发生率可达70%以上,一般情况下也在10%以上,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我们通常把蚕蛾所产的卵分成滞育卵和不滞育卵两种,其中,滞育卵又称黑种,而生种是不滞育卵的一种。蚕卵的滞育特性,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蚕种生产的环境,向着有利于蚕种生产的方向变化,为生产滞育特性稳定的优质蚕种服务。下面拟就生种的发生机理及相关条件以及防止措施,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家蚕卵滞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在形态和生理上完全不同的发育时期.家蚕滞育发生在卵期,在自然条件下,一化性蚕通常在6月中下旬产卵,卵产下后不久便进人滞育,到翌春才能孵化,因此,一年中只能饲养一次蚕;多化性蚕没有滞育期,一个世代完成之后,产下非滞育卵,胚子继续发育,在25℃条件下,大约经过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3.
昆虫的滞育,不只是作为渡过不适于生存的环境(如冬期低温)的一种手段,而且使取得食物的季节与昆虫本身的活动时期的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滞育是昆虫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作出的特殊的生理状态,故应与由于环境恶劣一时的停止发育,区别开来。又因昆虫的种类不同,无论在卵期,幼虫期、蛹期或成虫期,都有进入滞育的可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家蚕是以卵滞育的昆虫,是重要的模式生物,其滞育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并与蚕种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内外有关滞育及滞育解除机制的研究内容,包括滞育的发生和解除、滞育激素的产生及调节原理,并对滞育及滞育解除机制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刚产下的越年卵虽然已经获得了越年性,但其越年性还没有完成。要使蚕卵安全地越年,就必须使蚕卵完成越年性,这是越年种产卵后初期保护的工作重点。越年性的完成是通过蚕卵的滞育实现的。但是,必须按照第2年的养蚕收蚁时期调节蚕卵的滞育时间,使其在人们希望的时间之前完全解除滞育,这是越年种初冬以后保护的主题。即时浸酸是在蚕卵越年性尚未确立之前,施以浸酸处理、中止蚕卵滞育,使其变  相似文献   

17.
家蚕二化性品种的卵滞育与否受上代环境影响,25℃高温明催青将产滞育卵,而15℃低温暗催青将产非滞育卵。为探究催青温度调控二化性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对从家蚕卵巢细胞中克隆的家蚕滞育激素受体基因(Bmdhr)的5种c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mdhr基因的5种cDNA由相同的mRNA转录本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而来,其中Bmdhr mR-NA-1与Bmdhr mRNA-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Bmdhr mRNA-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家蚕滞育激素BmDHR-1的序列相似度达99.2%。将家蚕二化性品种秋丰的蚕卵用蛾区半分法分成2组,分别以15℃暗催青和25℃明催青,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催青温度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及蚕体组织中Bmdhr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Bmdhr mRNA-1主要在蛹期卵巢中表达,在对滞育激素最敏感的化蛹后4 d时,其转录水平急速上升至峰值,并且高温催青的转录水平高于低温催青;Bm-dhr mRNA-4主要在各发育时期的蚕体血液中表达,特别是在高温明催青条件下,其在蛹期血液中的转录水平是低温暗催青的7.7倍,说明BmDHR-4可能是决定家蚕二化性品种卵滞育与否的关键因子之一;Bmdhr mRNA-5在化蛹后2~3 d的卵巢中转录水平高,且低温催青的转录水平高于高温催青,化蛹后3 d其转录水平开始下降,至化蛹后4~5 d 2种催青处理间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阐明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积累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滞育诱导温度与光照对家蚕近日节律基因pe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光照是昆虫近日节律基因表达的授时因子,也是影响家蚕滞育的决定因素。为了解家蚕滞育与近日节律调控的关系,研究了滞育诱导发生温度与光照对家蚕近日节律基因per表达的影响。家蚕整个世代在25℃高温环境下,或幼虫期与蛹期在20℃的较高温度下,per基因在黑暗环境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光照环境。家蚕幼虫及蛹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per基因转录水平在高温环境中高于低温环境,黑暗环境下又呈现20℃25℃15℃的变化趋势,且温度的影响大于黑暗环境;在25℃持续光照条件(25LL)下,胚后时期per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持续黑暗的条件(15DD),而20℃及光照与黑暗各12 h条件(20LD)下变化更加敏感,这与温度和光照对家蚕滞育的诱导作用一致。在处女蛾和卵产出后0.5 h的未受精蚕卵中都检测到了高水平的母源per基因mRNA。亲代卵催青期的单因子25℃高温或黑暗、以及20LD,都会引起子代卵内per基因mRNA水平的上调,这种上调只出现在滞育出现或活化发育的转折时间点(卵龄72 h)之前。家蚕滞育诱导温度和光照条件直接影响per基因在整个世代的差异表达,该基因在卵期的表达与胚胎滞育性差异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1 越年种的保护蚕种保护是指产卵到蚕种冷藏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管理。春制越年种这一阶段长达1 0个月以上 ,蚕卵生理发育上经历着受精———胚体形成———滞育———活性化的漫长复杂过程。蚕卵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蚕种保护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环境条件的控制来实现对蚕卵越年性的管理。蚕种保护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蚕卵越年性变化的进程 ,关系到蚕种质量的好坏。蚕种保护的要领在于通过对蚕卵各期的合理保护 ,使蚕卵滞育和滞育期后耐冷藏的累计日数大于产卵后到次年收蚁期间的天数。实验和实践证…  相似文献   

20.
<正> 蚕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能顺利地进行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但在食物短缺、气候寒冷的冬天,蚕就不可能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只有成功地渡过这个不良环境,才能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蚕卵是不向外界摄取食物的,再加上滞育的卵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因此,以滞育卵越冬是蚕战胜不良环境的巧妙手段,这是蚕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的遗传特性。滞育和冬眠夏蛰是不同的生态现象。冬眠和夏蛰是在动物的任何发育阶段和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