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斑黄枝尺蛾Parectropisextersaria(Hubner)一年1代,以蛹(包在丝质茧内)在地被物下越冬。蛹期8个月,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期21天,卵期13天,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期3个半月。每雌可产卵2-263粒,幼虫共7龄,食性较杂.  相似文献   

2.
白斑黄枝尺蛾Parectropis extersaria(Hubner)一年1代,以蛹(包在丝质茧内)在地被物下越冬。蛹期8个月,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期21天,卵期13天,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期3个半月。每雌可产卵2-263粒,幼虫共7龄,食性较杂。  相似文献   

3.
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是黑龙江省农业和林业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对苗圃育苗造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1 生活史 东北大黑鳃金龟在黑龙江省东部2~3年1代,以成虫、2龄幼虫、3龄幼虫在土内越冬。越冬成虫在5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在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以前产出的卵当年可以发育进入3龄,7月中旬以前产出的卵当年只能进入2龄,7月下旬以后产出的卵当年只能进入1龄。8月中旬以后孵化的1龄幼虫因不能正常越冬而死亡。9月下旬,2、…  相似文献   

4.
栎毒蛾在吉林省敦化一年一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5月初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及其附近,在适宜条件下,吐丝垂吊随风扩散,取食柞叶,5,6月上旬干旱是栎毒蛾猖獗危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榆凤蛾EpicopeiamenciaMoore幼虫为害榆树。山西省于1989年首次发现。在晋城市泽州、高平等地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表下15~30mm处越冬。蛹期自9月至次年6月,可长达10个月。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幼虫共5龄,危害期达40天。以5龄幼虫危害最大,其食叶量占整个幼虫期食叶量的88.33%。防治措施为保护天敌、人工捕杀老熟幼虫和蛹、喷施敌敌畏或1605等农药。  相似文献   

6.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应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也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模毒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阿尔山林区模毒蛾的寄主有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模毒蛾1年发生1代,其中以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为主,也有少量在树皮缝等处越冬;第2年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为幼虫,幼虫期共5龄;老熟幼虫于7月初开始化蛹,7月9日为化蛹盛期;7月20日开始羽化为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雌雄蛾寿命分别为7天和5天。  相似文献   

8.
黄色阿异Xiu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阿异XiuAruanoideaflavescensChenetWang1所1代,7月以卵越夏,冬。翌年3月孵化开始为害,共6龄,5龄至成虫期最主要危害期,5月中旬以前是化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李文龙 《吉林林业科技》2010,39(4):58-58,60
对吉林省东部林区天然柞树林中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的栎毒蛾生活史和习性进行了观察,在汪清县范围内进行了生产性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色阿异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阿异AruanoideaflavescensChenetWang1年1代,7月起以卵越夏、冬。翌年3月孵化开始为害,共6龄,5龄至成虫期是最主要危害期。5月中旬以前是化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碎斑簇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碎斑簇天牛Aristobia voeti Thomson是危害柿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兰溪市3a发生1代?越冬虫态有卵、1龄幼虫、老熟幼虫和蛹?成虫羽化期为7月底-10月上旬;卵期8月上旬-翌年4月上旬;老熟幼虫于第3年9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2.
甘肃线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当年新芽,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此虫1a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5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新芽,蛹期7月上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中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用40%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3.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4.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5.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梳角窃蠹 ( Ptilinus fuscus Geoffroy) ,亦称梳栉窃蠹 ,属鞘翅目 ( Coleopptera) ,窃蠹科( Anobiidae)。嗜食多种杨 ( Populus spp.)、柳 ( salix spp.)及白榆 ( Ulmus pumila L.)的干材 ,尤以青杨 ( P.cathayana Rehd.)受害最重 ,除钻蛀居室木材外 ,还能寄生于活立木的枯朽枝、干部 ;如云杉 ( Picea spp.)木与杨、柳木混用时 ,也能轻度危害云杉木。据报道国外分布于欧洲、埃及、叙利亚 ,国内分布于青海、辽宁[1] 、甘肃 (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等8地 (州、市 )的 46县 (市、区 ) ) ,是甘肃省房屋木材构件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长足大竹象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足大竹象是慈孝竹上危害性较大的害虫,文章首次报道了其在上海的发生。在上海浦东局部地区,已有63.28%的慈孝竹新笋受其危害而不能成竹。该虫在上海1a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7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持续至10月上旬,幼虫危害的高峰期在7—9月,7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11月上旬成虫在土中羽化。宝发1号、氧化乐果、乐斯本、阿克泰等4种农药喷雾防治长足大竹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70%、31.42%、31.42%及9.09%。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调查了昆明刺(虫脩)Cnipsomorpha kunmingensis Chen&Pan的分布及危害,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发育历期。该虫在云南省昆明市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期3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期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卵期9月至翌年3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日本隐石蛛Titanoeca nipponica Yaginuma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的若蛛在乱石板下,落叶杂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4月中旬发育至成蛛,开始交配。5月上旬开始产卵、孵化,10月中旬产卵孵化结束。卵期13(11~15)d,若蛛期326.2 d,成蛛期58.4 d。雌雄比为5∶1。成蛛日均食小绿叶蝉4.5头。  相似文献   

19.
杜英六星吉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杜英上为害的吉丁虫Chrysobothris igai Kurosawa属国内新记录。该虫在衢州1a发生1~2代,越冬休眠幼虫在4月底-5月化蛹,1代成虫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7月为1代幼虫为害高峰,8月后部分1代老熟幼虫侵入木质部筑蛹室化蛹,8月底-9月出现2代成虫。还有部分发育稍迟的,以l代幼虫老熟后侵入木质部筑蛹室后直接进入休眠越冬,表现为1a 1代。9月后多有生活史重叠,10月下旬至11月2代老熟幼虫侵入木质部做蛹室,在蛹宣休眠越冬。作者在查清其在山杜英上发生和为害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营林措施、检疫措施、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等综合对策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在余姚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其幼虫在枯死松树根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松树根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卵开始孵化。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的平均危害率达42.9%,其发生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松幽天牛幼虫在主、侧根内的分布数量差异显著,主根内的幼虫数显著多于侧根内。还依据松幽天牛的生活学特性提出了松幽天牛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