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开发大中型水域的物质基础 我省有各类大中型水面1539.03万亩,约占总水面的80%。其中江河外湖1145.91万亩,内湖120.66万亩,水库249.18万亩,哑河23.28万亩。具备养殖条件的292.77万亩(不包括江河外湖水面),其中水库11364座,面积158.75万亩,占水库总面积的63.7%,内湖1002处,面积94.87万亩,占内湖总水面的78.6%。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水域辽阔,江河众多,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域总面积为3498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其中可养鱼水面为981.3万亩。2004年,全省已利用养鱼水面达到690.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3万吨。  相似文献   

3.
一、大水面开发利用现妆常德市,水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市有可利用的大水面62.57万亩,占全市可利用水面61.5%。其中,内湖335处、31.06万亩,万亩以上的7个,千亩以上的59个,千亩以下的269个;水库1195座、22.56万亩,万亩以上的2座,干亩以上的32座,小Ⅰ,Ⅱ型1161座;哑河202条、8.95万亩,千亩以上的17条,千亩以下的185条。 1985年以前,我市大水面基本上处于“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状况,全市利用养鱼的大水面55.34万亩,亩产鲜鱼仅19.7公斤。近两年来,我市把大水面的开发工作作为发展水产生产的重  相似文献   

4.
汩罗市共有水域面积48.7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0.8%,人平占有水面0.80亩。其中可养鱼水面7.8万亩,占总水面的16%,包括池塘3.52万亩,水库3.05万亩,内湖0.95万亩,塘堰0.28万亩。水生资源丰富,有天然鱼类87种,引进新品种5种,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特别盛产三角帆蚌、皱纹冠蚌,水生维管束植物达17种。劳力资源充裕.  相似文献   

5.
沅江县地处洞庭湖畔,素称鱼米之乡,具备发展渔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堤垸内湖河港众多,有13万亩可养殖水面,外湖水域宽广,常年可捕捞水面53万余亩,并且肥源广,饵料多,温、光、水等气侯条件有利于多种鱼类的生长,是全国商品渔基地县。近几年来,县委和县政府坚持以“放开搞活”的方针和因水制宜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业。1985年与上年比较,全县可养殖水面利用率由64.9%提高到84.3%,水产品总量达10188.6吨,增长35.8%,其中垸内养殖产量8113.6吨,增长61.5%;渔业总产值2482.47万元,利润1202.81万元,分  相似文献   

6.
《渔业经济研究》1992,(2):33-36
涝洲镇地处松花江畔,松涝灌区主干线纵贯南北,沟泡湖沼星罗棋布,水利水产资源得天独厚。1991年全镇共有鱼池197处,可放养水面24000亩,人均占有养鱼水面1.7亩,户均5亩。鱼类总产量1875吨,其中成鱼1575吨,鱼种300吨,渔业总收入93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3%纯收入600万元,  相似文献   

7.
我县现有沟塘、荡滩水域资源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1988年已利用水面8万亩(河沟养鱼水面5万亩、占62%,内塘2.5万亩),开发荡滩5000亩,(以10亩折算1亩);水产品总产量9901吨,其中养殖产量7500吨,亩平93公斤;渔业总产值1890万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占农业总产值3.47亿元的5.4%。但对照我县的水面资源优势,本人认为差距还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对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较大,高产精养塘亩产成鱼已近1000公斤,低产河沟、荡滩亩产才几十公斤,有相当一部分水域、荡滩粗放经营,处于荒废,半荒废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1987年渔业经济形势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1~10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3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8万吨,增长22.5%;种植湘莲13.1万亩,生产壳莲8112.6吨,面积比1986年略减,产量增长27.5%。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44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15%,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其主要特点是: 1、大中小水面开始全面开发利用,精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省放养水面509万亩,比1986年扩大2万亩;特别是池塘精养水面增加。全省池塘养鱼269.8万亩,其中精养面积105.4万亩,比1986年增长22.6%。洞庭湖区10万亩丰产片预计产鱼3.5万吨,亩产350公斤。全省上下开始把大中水面作为渔业翻番的突破口来抓。开发利用内湖、水库、  相似文献   

9.
湘阴县总水域为985618亩,比耕地面积还多41.1%。其中可养水面达133334亩,占总水面的13.5%。可养水面中已精养水面5.6万亩。占可养水面的42.1%。为了改变“失误在水”的状况。从1983年起,全县有计划地进行了荒废水面的开发利用。通过几年的努力,投资近两千万元。新开挖和改造鱼池3万亩,使全县13.3万亩可养水面利用了12万亩,鲜鱼产量每年递增2500吨;到1987年,水产品产量达1.63万吨,比1982年增长281.8%。但这仅仅是对水面平面式的开发,利用的深度还不够,表现在水面单位面积产出率仍然很低,效益不高。全县5.6万亩精养鱼池亩产只有223.5公斤。水面立体开发,混合养殖还相当落后,其表现在面积小,品种少,产量低,市场供求矛盾大。加速水域立体开发,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是  相似文献   

10.
水库渔业在我省渔业中占有耍=要地位,全省现有各类水库1,216座,塘坝4,812座,总水面约300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200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水面的50%,国管水库养鱼面积135.58万亩,占全省总养鱼面积的58.5%。1982年全省101座国管水库成鱼养殖产量7,150吨,占全省养殖产量的60.7%。因此,充分利用水库水域资源,搞好水库渔业生产,对于加速我省渔业的发展,改变养鱼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1.
岳阳市水产资源丰富,全市拥有472万亩水面,占全省总水面的23%,其中大中型水域达90%以上。选择正确途径加速大中型水域的开发。尽快实现水产主攻重点的战略转变,促进渔业生产的全面发展,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开发方式岳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在“七五”后三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要以每年增长1.25万吨,“八五”、“九五”每年增长1.5万吨的速度发展,1990年突破10万吨,2000年达到25万吨。实现这个战略任务,其增产来源一是小水面精养,二是大中型水域开发,三是稻田养  相似文献   

12.
湘阴县共有可利用水面54.3万亩。其中大水面46.5万亩,占可利用水面的82.3%。外湖41万亩,1000亩以上的内湖、哑河、水库22处5.5万亩。过去这些水面只捕不养或人放天养,基本上处于荒芜状态。1986年以来,我县努力探讨开发利用大中型水域的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开发大中型水域近10万亩。累计增产鲜鱼4915.9吨,名特水产品217.6吨,新增产值2670万元,增加盈利1035万元,单产比开发前提高13.2倍。六年来,我们摸索出了五种不同形式的技术开发模式: 一、外湖低坝型。选择外湖条件适宜的地点,以土  相似文献   

13.
我市今年的渔业生产进一步实施科技兴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养殖结构,促使水产品产量继续实现稳步增长。保持了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市民菜蓝子作出了贡献。 一、讷河市养鱼生产的现状及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我市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境内江河纵横,库、塘、泡沼星罗棋布。总水面达14.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1.4%。其中,江河水面8.6万亩,占总水面的59.72%,养鱼水面5.8万亩,占总水面的40.28%,还有1.44万亩宜渔资源尚待开发利用。据调查,全市水域中共有自然鱼类13科63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鲤科鱼类占68%以上,年扑捞产量在500吨左右。 近年来,我市水产业有了长足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已利用养鱼水面5.8万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市水域面积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松花江、嫩江流经我市435公里,乌裕尔河、双阳河及"三引"水利工程灌注我市湖、库、沟、塘,形成网状水系。全市总水域面积44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其中可养鱼水面300.1万亩,占全市总水面的68.2%;全市已利用养殖面积186.2万亩,占可养鱼水面的62%。全市水域盛产70余种经济鱼类和虾、蚌、菱角等水生生物,渔业资源得天独厚。2011年,全市商品鱼产量达到9.15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5.1亿元。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到110.3万亩;驯化养鱼1.79万亩;大中水面移植增殖技术72万亩;水质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5.
沅江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优越的农业县,特别是水面资源非常丰富,据区划摸底统计,全县境内水面共有713115.4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3.9%,占耕地面积的80.5%。在总水面中.外河江湖常年可扑捞的水面有537480亩,占总水面的75.4%,垸内湖、沟、塘水面175635.4亩,占24.6%。可养水面131446.1亩,其中湖泊44017亩,占33.5%.  相似文献   

16.
我县水域辽阔,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嫩江、乌裕尔河两大天然水系和“中引”、“南引”、“八一”幸福运河、龙虎泡引水干渠等引嫩工程,形成水域面积205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1%,其中,可养鱼水面140万亩,占全省的近20%,是名副其实的水产资源大县。同时养鱼水面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7.
我省有总水面2042.9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4%,其中池塘水面346.92万亩,只占全省总水面的17%,其余大多数为大中型水面。长期以来,在开发利用大中型水面发展渔业生产的体制方面,着重强调水面的权属问题,实行封闭式经营,约束了渔业生产力的发展。1985年全省已放养的内湖水面平均单产只有17公斤,水库仅14.4公斤。如何把我省大中型水面渔业生产搞上来呢?首先,要解决好经营体制问题,要按照中共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明确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可以适当分开的原则,在坚持水面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适  相似文献   

18.
(一)怀化地区的沅陵、辰溪、麻阳、怀化、芷江、新晃六县市处于武陵山脉中,是侗、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总人口222.24万人,总面积22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12.53万亩,总水面65.3549万亩。其中可利用水面100763亩。沅水及其支流酉水、辰水、舞水横贯全境,水域资源比较丰富。到1994年,五强溪电站蓄水后,可增加养殖水面25.5万亩,具有发展水产养殖、捕捞生产的优势。 1986年,六县市放养水面达91906亩,占可利用水面的91.2%。养殖产量达到5779吨,亩平66公斤。其中山平塘亩产88公斤,水库亩平16.1公斤;捕捞产量731吨;稻田养鱼发展到287235亩,产鱼  相似文献   

19.
各地信息     
各地信息湖北洪湖淡水养殖总产值跃居全国县南第二位洪湖市水产资源丰富,水面占湖北省水域总面积的1/10。1994年全市放养水面达28.6万亩,投放鱼种1.5万吨,预计年产量可达9万吨。水产品总产值可超过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1995年全市力争水...  相似文献   

20.
我省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总水面3498万亩,可养鱼水面981.3万亩。在我省的各种水域中有鱼类105种,可供养殖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鲤、草、鲢、镛、鲫、鲂、鲶等品种,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渔业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渔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1998年,全省养殖水面达550万亩,占可养鱼水面的56.7%;水产品产量达35.7万吨,其中养殖产量28.4万吨。渔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由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