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整地方式与直干桉造林早期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退耕还林的荒地上对大穴整地、全垦整地、撩壕整地(20×40cm、40×40cm、60×40cm、80×40cm)进行试验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对直干桉高生长影响显著,造林早期效率差异明显,以撩壕整地方式早期效益最佳;不同撩壕规格整地对直干桉高生长影响也显著,以60×40cm规格直干桉造林早期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一、深翻改土。栽培板栗的土地大多是山岭薄地,立地条件较差,造林前一般需进行深翻改土。荒山可采用鱼鳞坑或水平阶整地:丘陵进行全面耕翻,耕翻深度要达60厘米以上,然后再进行走穴整地,规格为长,宽各10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堆放,回填时将表土填在地平面下30~40厘米处,有条件的可在穴底放入适量的作物秸秆和杂象是,每穴施20千克土杂肥和100-150克复合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杉木速生丰产是遗传品质、立地条件和栽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屏边苗族自治县建设杉木速生丰产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技术简介如下: 一、苗木培育 1、圃地选择。按就地育苗、就地造林的原则,圃地选择在阴坡、半阴坡,背风、土层深厚肥沃、湿润、A层土25厘米以上,通透性好的中壤质或轻壤质生荒地上。 2、整地。8至9月份割草炼山,深挖25厘米以上或沿等高浅带状整地。11月份碎土平整苗床,床宽1对1.2米。长度视地形而定,床面上块最大不要超过蚕  相似文献   

4.
蓝桉、直干桉是我省推广种植的速生树种。在适宜蓝桉、直干桉生长的地块,要达到年平均生长量树高1米、直径1厘米、材积每亩0.7立方米以上的速生丰产目标,需抓好以下八项生产技术措施:一、选好造林地蓝桉、直干桉喜温和气候,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4.5—17℃之间,适生范围在海拔1300米到1900米地段。对土壤要求稍严,喜深厚肥沃、疏松潮润、通透良好的土壤。但抗寒抗旱能力弱,在山地选择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玉溪市研和镇小龙潭进行薪炭林超短轮伐期栽培试验,造林树种为直杆桉、银荆、黑荆树,造林密度为0.5×1米、1×1米,1.5×1米,1993年进行首期轮伐,获气干材3105.7公斤/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滤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地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60cm×60cm×6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即株行距为2m×3m.在轮伐期为6-8年时,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3.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们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营造了大面积的樟子松,成活生长良好。根据樟子松耐旱、耐寒、耐贫瘠、根系发达、生长快等特点,沙丘造林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一、整地。在一般平缓或起伏不大的固定沙丘地上进行带状整地,带宽60~80厘米,带距80~100厘米,带的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地势平坦处可全面整地,并及时进行机械造林。人工造林可采取穴状整地,穴的大小为1×1米,深度15~20厘米;或只临时“抢草皮”,深4~5厘米。二、造林方法。春雨秋三季均可造林。密度为3×1米或8×0.75米。在每个小班  相似文献   

10.
蓝桉纸浆材综合丰产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因素为整地、密度、施肥;菌根菌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幼林阶段生长量、生物量、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营造蓝桉丰产林,选择Ⅰ、Ⅱ类立地类型,采用撩壕整地,规格60×60厘米,造林密度1.5×3米,底肥施垃圾,追肥施尿素的处理组合对林木生长是有利的,且经济效益最高;蓝桉苗接种菌根菌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初期生长有一定作用;蓝桉幼林3年生左右,对林木实施间伐、松土、施肥等技术措施并采用双层经营方式,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杉树造林后的早期生长,是速生丰产的重要阶段,采用施肥措施促进幼树生长,以探索速生途径.一、试验区概况试验区在江津县海拔1117米.年均温13.0℃,积温4966.8℃,雨量1550毫米,无霜期278天.黄壤,PH6,立地指数12.5.造林前以60×60×30厘米的块状整地,1983年11月用当年生苗造林,苗均高15厘米,1984年5月初施N·P·K复合肥25亩,邻近26亩不施肥作对照.二、试验方法及结果每株施肥15克左右,置幼树上方10厘米处,埋深5厘米.1984年11月上旬在试验和对照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地在海拔500米的云务坪林场,为撩壕整地.规格:高深各为40厘米,用上方表土埋入壕中至水平.外侧为穴状整地,规格为50×50×20厘米.1976年3月整地,1977年2月造林,苗木未经选择.1980年12月10日连续选20株,每年进行树高、胸径的测量,生长情况如表:造林后3—5年内幼林根系扩张很快,撩壕整地加深了松土层,为杉木根系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抚顺县大伙房林场,是辽宁省营造落叶松人工林历史较久,经验较多的老场。1966年春在水库上游山地阴坡的中下腹撂荒地上,营造了长白落叶松和紫椴混交林293亩。该地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造林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坡度5-15°,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大于75厘米,质地为轻、中壤土。主要草本植物有紫芒、水蒿、牡蒿和败酱草等。造林前一年进行了穴状整地,规格为35×35×25厘米。株行距1.5×1.5米(每公顷4,444株),行混。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第一年全面和带状割草各1次,第二、三年每年带状割草1  相似文献   

14.
巨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 ,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 6 0cm× 6 0cm× 6 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 16 6 7株 /hm2 ,即株行距为 2m× 3m。在轮伐期为 6~ 8年时 ,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 3 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油松、侧柏为材料,在黄龙县试验研究了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带状整地等不同整地方式以及50cm×40cm×3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等栽植穴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为穴状整地和50cm×40cm×30cm栽植穴规格最好,建议该地工程造林选择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50cm×40cm×30cm。  相似文献   

16.
李永红 《湖南林业》2008,(11):22-22
一、造林地的选择与垦复。一般要求低山丘陵区土层厚度不少于60厘米,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质地中壤土较粘,石砾含量少的黄棕壤、黄壤、红壤或黄红壤。风害严重的山口、迎风面和山顶冈头,低洼积水地,均不能选作造林地。坡度小于25度,可采取全垦整地,定植穴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坡度大于25度,采用水平梯地,大穴栽植。立地条件较好的小面积造林,宜全面割灌,水平带状全垦整地,丘陵还提倡撩壕整地,带宽1米。  相似文献   

17.
1983~1984年,林业部先后下达给我省“杨树良种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营造丰产林466.7公顷,培育10年每公顷立木蓄积达150立方米的指标。在推广中,我们选择了既适应关中条件,又能经过集约栽培达到丰产的沙兰杨,截叶毛白杨,15A杨、陕林1、2号杨作为推广的优良品种。推广中的主要栽培技术是:确定适宜密度:鉴于确定轮伐期为10年,不进行中间利用,并实行农林间作,因此株行距一般采用4×6米,树冠较窄的陕林1号杨采用3.5×6米。大苗造林:要求2年生苗,高4米,地径4厘米以上;2年根1年干的苗木,高  相似文献   

18.
对武定县2019年引种湿加松造林地块进行样地监测调查,分析海拔、土层厚度、整地方式、经营管理措施对湿加松树高和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适宜在海拔1 800~2 300 m的温凉坝区和云南松原生分布区种植;中厚层土壤、阳坡、缓坡有利于湿加松生长;机械全垦,布设70 cm×70 cm×60 cm以上规格种植塘,基肥施入农家肥和复合肥,湿加松速生丰产杂交优势明显;造林后全面封禁,适时松土、除草、抹蘖,幼树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宁河流域花椒品种、造林密度、整地规格、施肥量四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1800米-2500米地带栽培大红袍比正路椒、青椒5年生幼树结果量分别高20%和32%;造林密度、整地规格对花椒单产影响达显著水平。施肥量对结实量影响不显著。说明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是建立花椒丰产园最佳栽培区,为该区域推广和经营花椒经济林提供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0.
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石萍  莫晓勇 《桉树科技》1996,(2):32-36,22
通过对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树种选择在雷州半岛应以尾叶桉为主,适度发展雷林1号桉;经筛选 W5、MLA、GU1 等无性系应作为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无性系。采用全面机垦开沟挖穴整地方式;尾叶桉造林密度为1.33×3m,雷林1号桉为1.5×1.5m 或1×1×3m;MLA、GU1 为1.33×3m 或1.67×2m,W5为1×3m;有机肥中加入 N、P、K 复合肥配制的基肥,对林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造林头3年采取追肥和松土除草的幼林抚育措施,能促进林木生长,缩短轮伐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