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黄 《江西饲料》2002,(4):33-33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等。奶牛感染口蹄疫,不但奶少、干涸,而且奶中还会带有疫毒。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d,最初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每年因口蹄疫的暴发给社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接种口蹄疫疫苗是惟一有效的措施。由于口蹄疫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病毒类型多、为多种动物共患等原因,迫切需要了解口蹄疫的流行现状、病毒结构特性、流行传播特点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镜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运用相应的现代科学技术,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禁止口蹄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可形成全球大流行。国际兽疫局(OIE)已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表明,FMDV包含7个血清型,即O、A、C、Asia-Ⅰ、SAT(Ⅰ、Ⅱ、Ⅲ)。根据病毒RNA碱基排列顺序的同源性,可分为2个群,O、A、C、Asia-Ⅰ为第一群,SAT(Ⅰ、Ⅱ、Ⅲ)为第二群,群内各型同源性达60%-70%,但两群间同源性仅为25%-40%。各型之间彼此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力。因此,为防制和消灭FMD,必须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血清型。在临床上,FMD与其他水泡性疾病,包括猪水泡病(SVD)、水泡性疹和水泡性口炎不易区别,而且不同型的FMDV鉴定,对于制定FMD的防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任何可疑的FMD病例均须作实验室诊断。近年来,随着血清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FMD的诊断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FMD的诊断技术应用及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RT-PCR方法检测口蹄疫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蹄疫(FMD)是致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点是流行广、传播快、发病率高,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该病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性极大,是世界各国检测和防疫的重点对象。由于FMDV传代速度快且有多种传播途径,特别是康复和亚临床感染动物及其畜产品(主要为肉、奶类)带毒,给FMD的防疫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目前,检测FMDV常用的技术有动物接种、  相似文献   

5.
1病原及其特性1.1病原口蹄疫病毒目前已知有A、O、C、南非1、2、3(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1(AsiaⅠ)等7个血清型,每个型又分为若干个亚型,目前已知有O1-11、A1-32、C1-5、SATⅠ1-7、SATⅡ1-3、SATⅢ1-4、AsiaⅠ1-3计65个亚型,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只有在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1.2特性口蹄疫病毒对低温稳定,对热敏感,对酸、碱特别敏感,酚、酒精、氯仿等消毒剂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食盐也无杀灭作用。2流行特点2.1易感动物偶蹄兽是最易感的动物,以牛最易…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case,简称FMD)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口蹄疫病毒(FMDVS)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口腔内粘膜和蹄部、乳头部等皮肤上发生水疱,水疱很快破溃、糜烂、遗留浅表性的溃疡,猪尤其多见于蹄部和吻突鼻端皮肤上,严重(有继发感染)时跛行,甚至横卧,蹄壳脱落。俗称  相似文献   

7.
认识口蹄疫     
英国发生口蹄疫,欧洲震惊,欧盟及其成员国紧急行动,构筑防火墙;全球惊恐,联合国发出警告:全球严防口蹄疫;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严格措施严防死守,惟恐避之不及。约90个国家和地区对来自欧盟国家的牲畜和产品颁布了禁令 口蹄疫是什么?口蹄疫是如何传括的?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其原因及其控制措施?这是谈牛色变,闻蹄心惊时应调研、认识的。1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感染的传染病。患病动物的口、舌、唇、鼻、蹄、乳房等…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MDV)。侵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引起以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水泡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可通过患病动物及带毒的动物产品、各类物品和空气等媒介传播,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世界性大流行,往往严重影响畜牧生产、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及地区间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日益频繁,存在着境外口蹄疫疫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所以,必须加强防疫意识,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笔者结合实践,浅谈口蹄疫病畜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丙坤  邱宝辉 《兽医导刊》2016,(16):199-199
口蹄疫是一种偶蹄动物较易感染的疫病。这种疫病使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患病动物的口腔粘膜、乳房皮肤、蹄和鼻部等常常出现水疱或溃烂,所以口蹄疫由被称为口疮或蹄癀。另外,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它的传染性非常强,并且传播速度非常快,有时也会传染给人类或其它动物,所以口蹄疫非常容易造成大范围感染,不容易被控制和消灭。本文围绕口蹄疫的症状展开分析,进而对其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口蹄疫防疫诊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FMD)爆发和流行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不仅对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奶品、肉品供应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影响到相关产业如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目前国内FMD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很多,新疆地区如何对于该病做出快速诊断确认,则是控制和消灭该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