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定西农试站为例,对其自动站观测土壤水分资料和人工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从春季解冻开始,各层土壤水分各要素数值随着时间开始增大,在汛期前后达到最大值,汛期过后,由于降水减少和植被覆盖率降低,各要素的数值均随着时间有波动减弱的趋势。总体而言,人工观测土壤水分资料的各要素值比自动观测的要素值偏大,可能是由于人工观测的地段有植被覆盖,本身蓄水能力比自动观测站所在的地段强,并且有作物种植,有额外的灌溉,这也是造成人工观测土壤水分比自动观测土壤水分资料数值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客观评估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方法]采用对比差值、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013年1月1日~7月31日沭阳国家农气一级站的人工与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结果]人工观测值略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变化趋势相当一致;在分析了人工与自动观测值相关系数后,为降低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系统性误差,获得较准确的订正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沭阳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资料序列订正模型,并利用该站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对比观测资料对其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发挥观测资料的应用价值和气象服务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对比差值和差值概率等方法对武功县2011年3月3日至2013年4月28日期间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自动传感采取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与同地段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在40 cm、50 cm土层表现最好,在10 cm土层表现相对最差,二者数据差异常在多雨季节大于少雨或干旱季节,并从理论上分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取土土壤水分观测存在误差的原因,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莒县气象局2011年2—8月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与人工同步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和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回归建立湿度模型。结果表明,单层平均最大误差为5.799%,最小误差为2.025%,0~100 cm 8个层次平均误差3.306%,符合中国气象局考核标准。但30~40 cm误差值较大,说明厂家给出的订正曲线误差偏大,订正后对比观测的数据绝对误差很小,订正效果比较理想,通过了对比考核。相对湿度模型的构建,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临邑县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数字标牌的系统流程、优点及其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以期为提高临邑县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方法】对柳城县所有乡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安装的3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在实际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对比分析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前出现的两次暴雨天气致灾实例。【结果】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应用,为防灾减灾赢得时间,提高了定点、定时、定量预报的准确率,提高农业灾害监测能力,是准确编制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的基础。【结论】区域自动气象站在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增加频次加强区域站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莱阳气象局近3年获得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简称器测数据)和人工观测土壤湿度数据(简称人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器测数据为因子的订正方程,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湿度经订正后误差明显减小;各种订正方程的订正效果不同;不同的深度层订正效果不同,深层土壤湿度订正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上层土壤湿度订正后未获得满意效果。同时,分析了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根据青海省小灶火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际,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在为农服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对策,以供气象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和必要性,论述了人影作业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对人影作业进一步发展进行思考,以期为气象为农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对天气的演变产生影响。基于此,介绍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云观测,并结合气象台站的探空资料,综合分析探空资料在地面云观测中的应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工作原理、组成,安装要点、日常应用和维护注意事项,通过分析常见故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手机3G在为农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泰州市为农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全方位满足现代农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当前通信技术,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3G天气客户端软件。该系统利用其携带方便、网络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使农业用户可以随时浏览、获取最快捷、最权威的气象信息和为农服务产品,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卓平台搭建了一套针对我国2 000多个气象观测站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运行监控APP,软件采用伸缩性部署架构,内部通过数据交换总线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中间件通过HTTP API接口为APP提供数据服务。该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土壤水分仪设备故障诊断、湿度数据产品统计、观测数据产品分析及站点管理等功能,可自动生成数据异常、设备故障的类型及其原因分析,并推送至农业气象员手中;软件建立了一套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算法、观测设备故障维修分析库等,实现了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农业气象干旱实时监测和站点设备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土壤水分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为更好地利用自动站数据、发挥资料应用价值及服务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7年7月28日—2018年9月18日青海省海北牧试站架设的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人工烘干法平行对比观测土壤水分资料数据,通过对比差值、计算差值概率等相关统计方法,对10~50 cm土壤重量含水率进行逐层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海北牧试站自动与人工观测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自动站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较人工观测值偏低,其中30~50 cm差值相对较小,10~20 cm差值相对较大。根据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对各层土壤重量含水率进行订正,绝对误差均小于3%,表明海北牧试站自动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进而为推进农业气象的自动化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双向时间序列插补模型,利用缺失数据前后已知的观测数据,插补出短期缺失通量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环境因子辅助参证模型,利用各种与标量通量存在明显生态学响应关系的环境因子观测资料预测长期缺失通量数据.并结合Forest Site Mongolia森林生态定位站2003年的NEE观测资料,人为剔除一定比例的数据,分别用平均昼夜法(MDV)和非线形回归法(MM-S)以及2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剔除的数据补齐,用各种插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原NEE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插补模型对通量观测缺失数据能够进行较好的插补.  相似文献   

18.
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Second Copy软件的安装与初始化。Second Copy软件实现了单站Z文件在省气象局共享目录自动备份Z文件到本地计算机的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报表制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Second Copy软件也可同时实现台站其他业务数据自动的备份,对于测报、雷达资料等各种数据的自动备份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