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我国红松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从红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红松引进到乌兰浩特地区造林后的生长状况,从而得出初步结论为红松不适宜在该地区大范围引进造林。  相似文献   

2.
姚博 《防护林科技》2019,(4):37-38,9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了红松人工林在辽宁境内发展历程,对辽宁地区红松人工林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红松人工林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辽宁地区红松人工林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庄河地区红松人工林营林技术初探于相洋(辽宁省林业学校110101)庄河地区属华北植物区系,是红松天然一分布区的边缘。1962年开始营造红松林,现已郁闭成林的面积有37.88hm’。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与红松的主栽区相比明显较差,故其生长表现亦有明显...  相似文献   

4.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最主要乡土树种,也是我省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树质优良,坚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种子市场十分走俏,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随着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红松林的锐减,红松种子的产量日渐下降,供需矛盾突出,为此做好红松种子产量调查,对加强种子资源管理,搞好种子园、母树林的开发和建设都显得十分必要。1调查地区选择本次调查地区选择在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的完达山林区的东方红林业局永幸林场,该场现有红松林2893hm2,共区划了14个林班。林分平均年龄120年,平均胸径37.2cm,平均树高20.5cm,…  相似文献   

5.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背、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地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沙地树种结构,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试验。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试验表明,在该地区用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嫁接成活率达到47%。嫁接10年后调查,红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487cm,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44m,平均冠幅181m,形成了正常发育的树冠。  相似文献   

7.
红松林是抚顺地区主要人工针叶林之一,在森林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的红松人工纯林为以红松为取食对象的林木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源。红松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简单,天敌数量少,为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爆发成灾提供了条件。为了培育健康的红松林木,避免危害发生,对抚顺地区的红松林木有害生物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监测,以掌握其发生趋势,发出预报,为实施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兴海 《中国林业》2008,(24):50-50
红松,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其红松林是该地区的顶级群落,社会、生态和经济作用巨大。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对红松林木进行了过量采伐,导致红松林木大量减少,目前,成熟红松林木仅存约500万株。因此  相似文献   

9.
红松种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种实害虫危害红松的球果及种子,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质量低劣,严重的可导致红松种子绝产。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直接危害红松种实的害虫主要有赤松梢斑螟、冷杉梢斑螟、松梢螟、红松球果种蝇、红松球果种小蜂等。其中冷杉梢斑螟为原始红松林果梢的重要害虫,赤松梢斑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红松幼树的球果、嫩梢及干部,是该地区危害红松种实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0.
红松开花及其内源激素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彦清  吴捷 《林业科技》1998,23(5):9-11,17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由于每年都被大量采伐,其资源已日趋枯竭。为了迅速恢复红松森林资源,不少地区陆续营造了红松人工林,其中还有一部分被改造为种子林。但是,目前红松幼林有提前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11.
红松干果林改建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是长白山区的主要乡土树种,曾经与阔叶树相拌形成顶极群落,在通化地区广泛分布。由于红松材质列各树种之首,长期以来倍受人们推崇和青睐,加之生长周期较长,所以该区域天然红松已非常稀少,被列入珍贵树种名单,因此,如何加快红松人工林的培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红松引种中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呼伦贝尔市引种红松,其地理位置及诸多气象因子等与原产地有很大差异,因此将小兴安岭温带湿润地区的树种引种到寒带或温带半湿润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栽培,要经过科学的试验和采取相应的驯化措施,才能达到引种目的。本文通过在大兴安岭地区引种红松的中间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栽植的方法,为今后寒带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红松栽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红松种子形态特征与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红松种子的形态特征和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长白山的红松种子千粒质量较高,小兴安岭的红松种子的出仁率较高.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红松种子灰分含量均较高;水分质量分数小兴安岭最低为1 85%,长白山地区的为3 75%;蛋白质质量分数小兴安岭地区略高于长白山地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  相似文献   

14.
天然红松异龄林缺少条件一致的可比性,选择优树困难。利用不同地区的解析木和伐根资料,研究了天然红松异龄林生长规律,提出了3种相关选优法,并从应用角度对其特点和实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不同区域栽植红松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t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我国东北珍贵的乡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树干通直高大,材质兼优,生长迅速等特点。我省栽植红松已有8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解放以后,有不少地区营造了大面积红松人工林。为扩大红松的栽植范围,最大限度地普及和发展红松用材林基地,我们进行了扩大红松栽培区域的试验。现将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湿润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对辽东、辽南、辽西、辽北的气象因子和红松人工林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和北部湿润度偏大,西部和南部湿润度偏小。湿润度在0.7以上的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生长旺盛,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势都最佳;湿润度在0.5左右的辽南、辽北地区,红松人工林能正常生长;湿润度在0.3左右的辽西地区,红松生长不良,保存率50%左右,不宜发展红松。  相似文献   

17.
洪悦 《防护林科技》2021,(1):24-26,59
为了探究岫岩地区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内土壤储水能力,对该区域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落叶松(Larix spp.)林、灌木林、混交林[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松采伐迹地等5种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水源涵养林中,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相似文献   

18.
天然红松异龄林速生性状选优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红松异龄林缺少条件一致的可比性,选择优树困难。利用不同地区的解析木和伐根资料,研究了天然红松异龄林生长规律,提出了3种相关选优法,并从应用角度对其特点和实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疱锈病为害。国内最早于1957年在我省草河口地区的红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至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13万亩(不包括近年新植幼林)红松人工林,发生面积达6万亩,占该地区红松总面积46.1%,已有1600亩红松林毁于该病的为害。发病严重的林分发病率达75%,严重威胁着红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1958年以来,中科院林土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东北林学院等单位,对该病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发展红松生态经济林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艳  蒲实  王巍 《防护林科技》2010,(4):113-114
文章从选择优良红松接穗、营建红松生态经济林的林地选择及途径、嫁接方法等方面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红松生态经济林的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