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近几年,信阳地区的养鸭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计划引进外地品种鸭和种蛋。致有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尤以罗山县的高店乡为甚,尚未被信阳地区人们注意,给养鸭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1985年10月及1987年7月,我们对发病区的病鸭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防治研究。确诊为雏鸭白痢病,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沉郁、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为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雏鸭精神不振、拉稀,育成鸭或蛋鸭呼吸困难、产蛋量下降为特征。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抵抗力降低,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笔者诊治了多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2003…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渗出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这两种疾病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们既可  相似文献   

4.
当前鸭群中流行鸭疫病的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鸭疫病在黑龙江省的流行情况.我们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市)的鸭群开展了鸭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黑龙江省流行的主要鸭疫病为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茵病、鸭(禽)霍乱、鸭大肠杆茵病和鸭副黏病毒病等疫病;并对黑龙江省当前养鸭和鸭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鸭病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禽流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是危害鸭的主要传染病,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性疾病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及禽流感和细菌性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使用疫苗预防效果较好;而沙门氏菌病等,疫苗预防效果不理想。鸭病的有效控制必须从免疫、消毒、饲养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方可达到良好效果。1进鸭前的准备工作1·1机械清扫机械清扫是搞好鸭舍环境卫生最基本的方法。据试验,采用清扫方法可以使鸭舍内的细菌总数减少21·5%,如果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  相似文献   

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7.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是危害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 发病情况河北省昌黎县樵夫山村畜主宋某2006年5月1日购进10日龄雏鸭2000只。前2天采食饮水正常,第3天发现少数病鸭打蔫、不食,并死亡20只,第4天死亡180只,离群病鸭增多,精神萎靡、部分病鸭表现剧烈抽搐、转圈、头向后仰,最后呈角弓反张样死亡。畜主来不及投药,前来本站求诊。2 病理变化10只病死鸭全部呈现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心肌柔软,肝肿胀、呈金黄色或土黄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及出血点,胆囊充盈、胆汁浓稠呈黑褐色,脾肿大呈花斑状,肾微肿、瘀血,少数胰脏轻度充血,其他器官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以氟苯尼考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或鸭败皿病。该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近几年江西省大部分县市均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缩颈,眼鼻有分泌物,拉黄绿色稀便,全身发抖,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发特点为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2002年10月,笔者应用氟苯尼考对一典型病例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费学俊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1-212
<正> 1984年至87年6月,我场鸭群曾用口服禽霍乱弱毒菌苗(下称口服苗)预防免疫,终未能控制本病流行,一度时间,种鸭生产遭到严重威胁;87年7月至今,重新选用和制订807禽霍乱弱毒冻干菌苗(下称807)与鸭瘟疫苗联合免疫程度,预防鸭瘟和鸭霍乱(下称两病),经3年多实践和观察,凡经免疫的鸭群,基本控制两病的流行。鉴于目前各种禽霍乱菌苗的免疫原性较差,免疫程序又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本  相似文献   

10.
1.鸭瘟 由疱疹病毒引起。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囿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  相似文献   

11.
于福利 《兽医导刊》2020,(4):131-131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家禽肉类的需求量日益增高,这给鸭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养鸭业逐渐朝大型化、规模化趋势发展。但随着鸭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数量的增加,鸭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给养鸭业造成极大的困扰和阻碍。本文从主要的鸭病展开介绍,介绍了鸭类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和常见鸭病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够减少鸭病的发生,保障鸭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 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火鸡和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H endrickson和H ilbert1932年首次报道纽约长岛的北京鸭发生本病,并把该病原命名为鸭疫斐佛氏菌(Pfeifferella anatipestifer);1954年Bruner等建议采用鸭疫莫拉克菌(M oraxella a-natipestifer)命名;1986年Piechulla等根据DNA结合,以甲基奈醌基和分支脂肪酸产生,建议将RA划入黄杆菌/噬纤维素菌中;Segers等1993年根据DNA-rRNA杂交分析,以蛋白质、脂肪酸组成的表型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鸭的巴氏杆菌病又名鸭霍乱,为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正常情况下在较大的鸭和成年鸭中多发,雏鸭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15.
1主要细菌病1.1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鸭均有染病几率,以2~6周龄雏鸭易感,商品肉鸭感染死亡率接近50%。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也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等,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多发于1~8周龄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分别高达90%与75%。1.3鸭巴氏杆菌病该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大于1月龄的鸭易感,具有流行性强、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极易引发禽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南宁市安吉路屯里村某一个体养鸭场1、3周龄鸭发病。病鸭表现腿软,眼鼻有浆性分泌物,排白绿色粪便,食欲不振,进而不能行走而死亡;剖检病鸭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从病鸭中分离出的细菌分离物,经过各项生化试验,鉴定为溶血性巴氏杆菌。因此该病确诊为鸭溶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鸭里墨氏杆菌病防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11月5日,一养殖户带来6只病死鸭,据畜主介绍,该批雏鸭为24日龄,共2500只,已发病3d,死亡30多只,病鸭约40只。病鸭精神沉郁、嗜睡、缩颈、腿软、不愿走动、拉黄绿色稀便、不食或少食、眼流泪、  相似文献   

20.
(一)病原和主要症状该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主要有3个不同的血清型:Ⅰ型鸭肝炎病毒为典型株,是常见的致病毒株,只感染5周龄以下、特别是3周内的雏鸭;其他二型病毒在我国鲜见致病报道。病鸭神经症状出现后,一般几分钟或几小时就会死亡。病鸭肝肿大,质地柔软,外观呈淡红色、土黄色或红黄色,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肾脏多数肿大、充血;脾脏有的肿大,有花斑;胰脏肿大充血;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此病与鸭瘟和禽霍乱的主要区别是: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