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以三系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下的分蘖动态变化及成穗规律,分析了穗粒结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22.5万穴/hm~2时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最高,较好地协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施氮及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湘早籼46号高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以施氮量为240kg/hm2且栽培密度为40×104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2)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多蘖型品种牡丹江28和寡蘖型品种龙稻5为材料,考察不同插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植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颖花数及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随插植密度增加,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有效分蘖率和穗粒重;单位面积颖花数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受品种分蘖力影响,多蘖型品种牡丹江28单位面积颖花数随插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寡蘖型品种龙稻5随插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牡丹江28在24穴/m2产量最高,龙稻5在28穴/m2产量最高,但不同插植密度间稻米食味品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抛栽不同时期晒田控苗对提高成穗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抛栽进行晒田控苗,是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群体质量、成穗率、稳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试验以亩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18万的80%~90%晒田控苗,成稳率达74.4%~79.5%,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地膜覆盖穴播条件下,选用张杂谷5号为材料,设4.95万、7.50万、15.00万穴/hm 2 3个单位面积穴数水平与1、2、3、4苗/穴4个每穴留苗数水平,共12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谷子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产量与群体密度的关系表现为“线性加平台”方式;4.75万~11.97万苗/hm 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线性方式增加;13.56万~47.25万苗/hm 2很宽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不敏感,在一个窄幅平台内波动。群体密度相差9.88~10.59倍,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相差2.58~3.87倍、2.06~3.00倍、1.03~1.05倍。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张杂谷5号每苗分蘖数、每苗成穗数、分蘖成穗率相应减少,密度最高的处理较密度最低的处理,每苗的分蘖数、每苗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分别减少2.3~5.2个、2.8~4.9个和37.2~47.7个百分点;群体密度相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穴数比增加每穴留苗数能形成更多的分蘖数和穗数。偏丰水年张杂谷5号子粒产量比干旱年高20.3%,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显著增加。偏丰水年,张杂谷5号产量以7.5万穴/hm 2和4苗/穴的组合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高3.9%~27.1%;干旱年,产量以15万穴/hm 2和1苗/穴的组合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高0.1%~30.5%,而7.5万穴/hm 2和4苗/穴的组合处理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粒数对水稻生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基本苗与早稻产量的关系,通过采用不同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或组合(2个常规品种和2个杂交组合),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基本苗(2苗/穴,3苗/穴,4苗/穴)对湖南双季早稻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和茎蘖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栽插基本苗的增加,早稻产量、有效穂数、总干物质重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大。出叶速度随栽插基本苗的增加而略有减慢。从茎蘖动态来看,在最高分蘖期(移栽后28天)以前,各个处理的分蘖速度基本相同,处理间的最高苗数表现出较大差异,但是基本苗较少的处理,后期的死亡分蘖数相对较少,至成熟期,各处理间的有效穂数差异较小。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的每穴基本苗多,有利于产量形成,较易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香粳111产量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粳111属迟熟中粳香粳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其高产栽培应以增粒和提高结实率为核心,稳定穗数和千粒重。在适期播种、培育壮秧的基础上,适宜栽插密度的375万/hm^2,基本茎蘖苗90~120万/hm^2,施氮量255~270kg/hm^2,肥料运筹上适当增加穗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
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播期对桔梗冠层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揭示不同播期桔梗的有效利用方式,为桔梗栽培技术的完善和建立提供依据。采用LP-80植物冠层分析系统研究春播和夏播2种播期桔梗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转化率、利用率等指标,比较其地上部和根部各项农艺性状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年收获期春播桔梗株高、主根长等农艺性状优势明显,但叶片衰老脱落严重,冠层透过率高,光能利用率低,而夏播桔梗冠层仍有较强光合效率,但冠层反射损失较大。春播桔梗当年产量高、根型好,适合用做1年药用栽培,可在10月底起挖;夏播桔梗在10月中下旬冠层光能利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适于做2年食用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宝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51-254
为了探讨白浆土不同改良剂组合施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7个处理,研究生物肥、有机肥和石灰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和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改良剂处理提高了大豆不同生育期株高、干物重,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粒数、荚数、但对百粒重影响不明显。不同改良剂施用提高了大豆产量,增产幅度为9.7%-25.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pH值含量,改善土壤化学性状;提高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改善大豆品质。综合以上分析,白浆土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是比较好的改良剂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15.
甘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中华 《种子》2002,(3):38-39,65
对32个甘蔗品种或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回归、通径关系和鲜蔗产量估测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高与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高、有效茎与鲜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茎径外,其余二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茎径、茎高、有效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除茎径外,其余均为较高正值,但以茎高最高,有效茎次之。因此,若想得到产量较高的甘蔗品种,固定其余因素,选择植株高大的对提高鲜蔗产量效果较佳;以有效茎为选择指标时,可在茎较高选择鲜蔗产量较高的材料。以茎高、茎径和有效茎计算理论值来估测鲜蔗产量的经验公式(Y=1896.3107+0.690DX1^2X2X3),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点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陇单016、陇单012明显优于对照杂交种沈单16(对照1)和豫玉22(对照2),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小区折合产量分别为13766kg/hm^2和13311kg/hm^2,比对照1分别增产16.4%、12.5%,比对照2分别增产17.7%、13.9%,陇单016比对照1和对照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陇单012比对照1和对照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施磷对豌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小丽 《作物杂志》2016,32(1):125-1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施磷水平对西藏地区豌豆新品种藏豌1号生育进程、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磷有助于缩短豌豆生育日期,增加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主茎分枝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可增加经济产量0.4%~6.5%,增加生物产量10.4%~15.3%,当施磷水平为375kg/hm 2时,豌豆产量最高,经济产量达6 467kg/hm 2,生物产量达12 095kg/hm 2。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胜爱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94-198
为了寻求高产小麦所需的最佳播种方式和行距,实现冬小麦高产和稳产。2011—2013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冬小麦三密一稀(A)、四密一稀(B)和六密一稀(C)三种种植方式,其中三密一稀(A)种植方式为目前生产上大面积采用的种植方式,三种种植方式的平均行距分别为17.6 cm、15.0 cm和11.7 cm。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四密一稀(B)种植产量最高,其次为六密一稀,三密一稀产量最低,四密一稀和六密一稀种植的冬小麦产量分别比三密一稀种植的产量2年平均提高12.2%和9.0%(P<0.05)。四密一稀(B)处理与三密一稀(A)处理相比具有增产效应,与六密一稀(C)处理相比农业生产中的可操作性强。因此,建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小麦四密一稀的播种方式。7).。  相似文献   

19.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相似文献   

20.
张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29-135
为了探讨不同亚麻品种在南方的生态适应性,提高亚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笔者对7个亚麻及2种耕作方式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倒伏率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免耕处理较旋耕处理原茎增产9.45%、种子增产0.37%;‘晋亚10号’产量综合排名第一,原茎产量为5285.98 kg/hm2,种子产量为402.7 kg/hm2,‘轮选2号’产量综合排名第二,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依次分别为:5225.95 kg/hm2和375.19 kg/hm2,其中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有‘晋亚10号’和‘轮选2号’,5级倒伏率为0。由此可见,洞庭湖区可选用抗倒性较强的品种‘晋亚10号’和‘轮选2号’,并可采用免耕措施,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