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茎蜂(Cephus sp.)是春小麦的主要蛀茎害虫。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有关麦茎蜂发生与为害的报道。麦茎蜂的生活周期为1年1代,除成虫羽化出土进行交尾产卵的3~5d外,其余时间均在小麦茎腔内生活。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内结茧休眠越冬,幼虫休眠期为300余d。本文着重研究麦茎蜂幼虫在休眠越冬期间,环境条件对其生存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生态及耕作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麦茎蜂(CephusfumipennisEversmann)是为害青海省春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卵和幼虫均生活在小麦茎秆中,老熟幼虫在土壤根茬中越冬和化蛹,隐蔽性强,化学农药难以触及,成虫羽化期不整齐,且羽化当天即交配产卵,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探索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成为麦茎蜂防治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从改变麦茎蜂生存环境的思路出发,在手扶拖拉机牵引旋耕器翻耕土壤的启发下,将旋耕器刀片换成自制的能锤打粉碎根茬的刀片,制成了根茬粉碎灭虫器,以此来锤打粉碎根茬,破坏了麦茎蜂的越冬环境…  相似文献   

3.
麦茎蜂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害虫,以幼虫钻蛀小麦茎秆为害,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产量减少,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麦茎蜂幼虫为害隐蔽,单一的措施很难及时有效地降低其种群数量,不同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也即害虫综合治理,已成为治理麦茎蜂的主要策略。本文以灰翅麦茎蜂和北美麦茎蜂为主,综述了麦茎蜂的为害特点、寄主选择、田间分布、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今后麦茎蜂害虫防控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翅麦茎蜂是取食冬、春小麦的单食性害虫,在甘肃、青海一年发生1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根茬中滞育越夏、越冬。经研究明确了此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以大面积轮作倒茬最为有效,药剂防治以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hm23.75~4.5kg或3%颗粒剂60~75kg配制为毒砂土,在成虫羽化盛期地面撒施防治幼虫效果好,对成虫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5.
麦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是南阳地区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小麦茎内组织,使麦株提前枯死形成白穗,被害株千粒重下降48—61%。我们在邓州市及有关县、市,通过人工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对该虫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后胸背板有一梨形淡黄斑;触角丝状,长5—6mm,顶端几节略大;雌成虫  相似文献   

6.
吴向军  高洪 《植物医生》1998,11(6):14-15
麦茎蜂(CephuspygmaeusLinnaeus)是南阳地区小麦主要害虫之一。80年代以来,邓州市植保站的有关技术人员对其发生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麦茎蜂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一、麦茎蜂的预测预报1.根据其化蛹进...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麦茎蜂的初步观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相国 《植物保护》1989,15(1):41-41
自70年代后期以来麦茎蜂在青海、甘肃等地区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春小麦产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 麦茎蜂(Cepbus pygmacus L.)成虫体长10—12mm,全身呈黑色,触角丝状,前胸长,翅膜质透明,幼虫浅黄色,体长9—10mm左右,呈“S”形,口器褐色,足退  相似文献   

8.
我国3种梨茎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我国3种梨茎蜂成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建立了3种梨茎蜂成虫图文检索表 ,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季梨芽萌动时,梨茎蜂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出枝,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雌蜂造成的折梢高峰期紧随成虫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幼虫为害枝梢髓部,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枝条内越冬。黄色粘虫板不仅诱杀梨茎蜂成虫,同时也诱杀蜜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因此,应抓住梨茎蜂出枝盛期诱杀防治,一旦成虫数量大幅降低,及时解除黄板。  相似文献   

10.
刘爱萍  徐林波  路慧 《植物保护》2008,34(6):117-121
对甘肃、青海地区春、冬小麦麦茎蜂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ersmann)在甘肃地区的平均危害率为7.9%,在青海地区平均危害率为12.5%。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天敌以镜面茎姬蜂(Collyria catoptron Wahl)为优势种,甘肃地区天敌寄生率为9.6%,青海地区仅为1.6%。有针对性地对麦茎蜂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天敌保护利用、抗虫育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