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1993年省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消耗量及消耗结构的调查资料,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线性规划对我省的林种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河南省现阶段的林种结构应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349∶159∶237∶211∶44。  相似文献   

2.
辽东水源涵养林体系林种结构规划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目标灰色决策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家量分析方法,对辽东水源涵养林体系骨干工程建设林种结构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计算,两种结果都非常接近定性分析的林种结构比例,即用材林39.5%,防护林33.5%,经济林13.7%,特用林5.0%,薪炭林8.3%,从而验证林种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南、北盘江下游鲁贡河上游防护林体系营建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到1992年,该地区林业用地比例已占61.17%,垦殖率由原来的45.86%下降到31.67%;森林覆被率为52.07%;在林种结构中,各小流域经济林比重都在30%以上;该地区已初步建成一个以防护林为主,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并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南、北盘江下游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7年卫星片并结合实地调查,在对平顺县林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组合立地划分级立地质量调查成果,确定了平顺县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组成类型及适宜立地类型,采用图表作业法,按全县4273个小班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三个主导立地因子,确定各小班适宜林种树种,以此为依据确定各林种面积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盐池沙区林业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盐池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化模型,提出了盐池县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林种、树种的最优比例。林地面积由原来的6.894万hm^2增加到10.905万hm^2,固沙林、饲料林、草原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分别占25.68%、20.39%、14.09%、12.09%、10.59%、8.78%、8.39%。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的检查验收时,发生验收方和造林方在有关林种的界定发生争执。广西有的地方在水源头及村的四周营造的八角林,造林方认定是水源涵养林(防护林),而验收方则坚持是经济林,因为八角是著名的调料树种,因而是经济林。我想这是对林种界定理解的片面性。我国《森林法》第四条将森林分为五大林种:①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④薪材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  相似文献   

7.
发展的现状武汉市现有林地面积1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12%。7个经济林主产区共有经济林面积3.15万公顷,经济林产品2000年总产量12.1万吨,产品年总产值2.64亿元。干果类1.16万公顷,水果类1.4万公顷,茶叶0.5万公顷,其他(油料等)0.13万公顷。在水果中,梨0.73万公顷,桃0.38万公顷,柑橘0.17万公顷,葡萄0.04万公顷,其他0.05万公顷。经过“八五”和“九五”时期的建设,我市经济林生产基地发展较快,综合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面积增长较快;二是产量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高效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树种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区水土保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山坡水土保持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山坡水土保护林、梯田经济林、山顶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沟边固岸林的比例分别为28.6%、18.2%、17.5%、17.4%、10.3%  相似文献   

9.
陕南低山丘陵区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防护林体系是改善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关键性措施。对陕南低山丘陵区防护林体系进行层次分析表明,本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应以发展经济林为突破口,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并重,各林种的相对权值分别为40.33%、23.52%、28.61%和7.54%。在树种选择上应首先考虑柑桔、桃、杏、马尾松、油松、华山杉、杉木、水杉、刺楸、樱桃、栎类、漆树、刺槐、杜仲、红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武义县森林资源调查分析,武义县林种结构不尽合理,用材林比重偏高,经济林、竹林比重偏低,薪炭林比重基本合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比重大大偏低。根据《武义县林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近年武义林业生产发展趋势,对武义县林种结构作一调整;钐要比重,适当提高经济林、竹林比重,大幅度提高防护林、特用林比重,使武义县林种结构趋合理,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木材纤维原料是世界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约占95%的纸浆产自木材,可以说,只有木材原料的广泛使用,才有造纸工业的高效率和现代化,同时制浆造纸是实现木材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一、中国林业和制浆造纸工业基本状况根据全国第4次(1989-1993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我国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我国森林资源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竹林,各林种构成比重列于表2。可见,用材林份额最大,占整个面积的66.08%,蓄积量的74.20%。而防护林仅占12.50%和19.56%,各种林种比例不尽合理。近年来,政府对…  相似文献   

12.
俄体乡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西南部,地处半干旱浅山丘陵区,总土地面积35.3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 该乡从1987年大力开展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到现在一个以水土保持林,经济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建成。目前,有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18.2%提高到37.7%;人均有林地面积8.06亩,营造农防林带120条、6万延长米,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境内2条河全部栽植护岸柳,1008个山头已绿化670个。俄体乡现在田渠路林配套建设已成格局…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以来,我省各地认真实施《河南省十年造林绿化规划》,林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林木覆盖率三增长。但目前,我省森林结构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一是林种结构不合理:我省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五大林种结构中,用材林、经济林所占比例偏大,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比例偏小;二是树种结构比例失调:我省山区森林多以油松、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林为主,阔叶林和混交林偏少,平原地区杨树比例过大,其他树种偏少。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省的森林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比例不协调。为此,提出了调整我省林种树种结构的意见:①建立防护林体系;②提高用材林的产量和质量;③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经济林;④重视薪炭林的营造;⑤发展特种用途林;⑥提高阔叶林的比例.并对每点意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沿海县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林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田、林、路综合设计,逐步形成带、片、网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的设想。并从造林规划、种苗规划、林种比例调整规划、经济林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如何建设我国沿海综合防护林体系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甘南县域防护林体系持续稳定性营建技术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南县自然环境现状分析 ,阐明营建县域持续稳定防护林体系的必要性。依据生态学相关理论 ,提出甘南县防护林体系持续稳定性具体的营建技术 :首先科学地配置林种 ,合理地选择树种 ,把针阔树种比例调整为1∶1,按照这一比例把甘南县的森林资源总量提高到 2 2 .7% ;体系建设中选用优质大苗 ,全面采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在湘北地区林种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湘北地区林种树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后的林种结构为:防护林19.61%,用材林33.08%,经济林38.02%,薪炭林9.27%;树种结构优化后针叶树为34.14%,阔叶树为37.82%。为本类型区湘北低丘岗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调整林种结构实现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山东省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为 2 6 3.84万 hm2 ,占全省面积的17.33%。其中有林地面积为 191.5 2万 hm2 ,占 72 .5 9%;用材林 11.6 8万 hm2 ( 6 .1%) ;防护林 49.44万 hm2 ( 2 5 .8%) ;经济林12 8.96万 hm2 ( 6 7.3%) ;薪炭林 1.12万 hm2( 0 .6 %) ;特用林 0 .32万 hm2 ( 0 .2 %)。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比例大致为 0 .5∶ 2 .5∶ 7,可见用材林、防护林比例偏低 ,经济林比例偏高。1.1 提高防护林的比例山东省是一个少林省份 ,人均林地面积是全国的 1/5。森林植被偏少 ,特别是生态防护林建设的严重滞后 ,造成水土流失面…  相似文献   

19.
田青  田红 《中国林业》1999,(10):17-18
一解放初期,山东省仅有30万公顷残次林,森林覆盖率只有1.9%,山东大地上到处是荒山秃岭。建国以后,山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林业建设步人快车道。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指引下,山东林业工作确定了“四大体系,两个基地”的建设框架:在山区建设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等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山区防护林体系,在平原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绿化体系,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体系。与此同时,为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大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林种结构合理,可使防护林体系产生最大的防护、生态和经济效益。文章采用了多目标综合评判和线性规划两种定量方法对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定性分析的林种结构进行了佐证。以此作为确定规划林种结构比例的方法之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