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红  路红卫 《中国棉花》2008,35(11):30-31
棉花制种田的田间检验是保证和提高棉花种子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抓好田间检验,就抓住了种子质量的关键.结合近几年棉花杂交制种实践,谈谈棉花制种田如何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制种田“十看”去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稻种子纯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大田产量的 高低。而制种田母本群体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混有程 度不同的保持系等杂株,根据哪些明显标志才能及 早准确地把杂株彻底去除?笔者在多年的制种实践中总结了“十看”去杂法,农民一看就懂,效果很好. 一看抽穗时间:杂株比母本早2天左右,在喷 “九二0”前和喷第1次“九二0”后,凡田间植株较 高,抽穗较早的均为杂株. 二看包颈情况:杂株不喷“九二0”穗颈也顺利抽出;而母本则包颈1/3左右。 三看花药:杂株花药饱满,在田间透过颖壳明显可见颖内发黄,花药伸出后有大量花粉散出;而母本则花粉败育,花药白色透亮,…  相似文献   

4.
母本带叶去雄对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张伯东 《杂粮作物》1999,19(3):30-3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持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达不到要求标准,就会造成种子质量下降。因而,在杂交玉米制种的过程中,改进母本去雄的方法,对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和产量起到很大作用。1改进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的方法改进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过...  相似文献   

5.
杨秀英 《杂粮作物》2001,21(3):39-39
玉米杂交制种的田间检验是指从播种至收获期间进行的田间质量检验,其中心环节是抽雄散粉阶段对杂株,散粉株率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在杂交油葵制种过程中,因气候、父母本播期、父母本行比、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制种田母本授粉不良,结实率低,制种产量与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对亲本适应性、生育期等特征特性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针对油葵制种田不利于母本授粉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好父母本花期,保证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使母本充分接受父本的花粉,利于提高母本的结实率,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徐关印  刘海清  刘子英 《玉米科学》2006,14(Z1):121-122
针对玉米制种田对母本授粉不利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摇动父本株授粉、人工采集父本花粉授粉、人工剪短母本苞叶、人工剪短母本花丝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母本的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实用,在玉米制种基地推广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田间检验通常有5种特殊情况:一是种子田中有杂株,而亲本种子小区种植鉴定中没有观察到;二是种子田处于难以检查状态;三是严重的品种混杂;四是在某一样区发现杂株而其它样区并未发现杂株;五是种子生产田中有一种生育期长、结实率低(本身花粉发育不良)的杂株.对这5种特殊情况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田间检验的实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北疆不少师局开始从内地引进杂交棉品种试种,无论子棉、还是皮棉都是北疆主栽品种无法比拟的,2004年农七师到内地引种标杂系列杂交棉大面积试种,初见成效,本文探索了新疆杂交棉制种的关键技术。1严把亲本纯度关亲本应在无棉区繁殖,或者连片隔离繁殖,周围100m不能种植其它棉花品种,以杜绝因异花传粉引起的亲本混杂和退化,同时还应及时田间调查拔除杂株杜绝人为因素引起的混杂。2合理的父母本比例母本比例大有可能提高制种产量,但是由于父本比例偏小,若遇上开花偏少时,就影响杂交授粉的质量,从而影响杂交成铃率,降低制种的产量。棉花杂…  相似文献   

10.
标杂系列杂交棉之所以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是因为利用了两个纯合的自交系杂交,这两个自交系的遗传异质性大,所以才有特强的杂交优势。为确保标杂系列杂交棉的纯度和质量,一定要严格执行制种技术规程。1父母本材料标杂系列杂交棉的父本是具有标记性状的自交系,母本是具有标记性状、经纯化后的抗虫棉,均经封花自交、病圃鉴定、海南冬繁后统一提供,不得随意更换或留种使用。2制种田选择及种植方式为了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增加收入,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排灌方便、无病无碱的两合土棉田。秋冬种一季蔬菜,春季地膜直播或移栽制种…  相似文献   

11.
12.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在采种甜菜育苗时期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种甜菜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在山东高密地区利用两种种衣剂,对采种甜菜在育苗时期进行保苗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种甜菜育苗期使用种衣剂包衣保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特别是含有杀虫剂的种衣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技术发展概况公元 1世纪 ,在罗马Pling首先提出种子处理技术 ,用酒和柏树叶混合防虫 ,但公认的是MathieuTillet为第一个成功者。他于 175 0年用盐和石灰处理被污染的种子 ,降低了小麦腥黑穗病感染。 186 6年Blessing提出用面糊处理棉花种子以方便播种。众所周知 ,种子入土及萌动过程中有可能遭到病害、虫害、水涝、干旱、冷害等逆境的侵袭而延缓萌发 ,甚至不能出苗。为解决这些生产问题 ,种子处理技术迅速发展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薄膜包衣(FilmCoating)和丸化 (Pelletin…  相似文献   

15.
选择毕节地区主推品种威芋3号微型薯开展不同粒级对一级原种繁殖的影响试验,设每粒≤5、6~10、11~20、21~30、31~40 g 5个处理粒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品种和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晚疫病危害程度与原原种粒级存在一定关系,当原原种粒级每粒≤5 g时,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当原原种粒级在每粒6 g以上时,晚疫病发生情况接近;粒级为每粒21 g以上的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产量较高,生产上调进原原种时建议选择大粒种薯为宜。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