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兰察布盟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1949年播种面积为6.5万hm^2,1958年增达21.2万hm^2,60~80年代稳定在13.3万hm^2。进入90年代中后期,通过种植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乌盟确立起马铃薯立盟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9年来的具体实践,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现已达到29.1万hm^2。  相似文献   

2.
随着马铃薯产业化的调整,国内各地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仅内蒙古2003年种植面积就达53.1万hm^2。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种植面积较大,而且相对集中,有利于马铃薯栽培实现机械化。实践证明,实现马铃薯机械化栽培,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是今后马铃薯种植发展的方向和北方地区实现马铃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1基本情况马铃薯是促进固原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八五"期间的5.33万hm~2,扩大到"十五"时期的7.33万hm~2,2005年种植面积8.21万hm~2,2006年种植面积14.09  相似文献   

4.
毕节地区脱毒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是毕节区主要的粮、经、饲兼用型作物,近年来,我区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到2004年,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已达21.29万hm^2,其中脱毒种薯面积为6.8万hm^2,较2003年的5.96万hm^2。增14.7%,占整个播种面积的31.8%。  相似文献   

5.
柳静萍 《中国马铃薯》2004,18(2):109-111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早地面积大,是个田少地多,经济欠发达发区。全市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3350hm^2左右,其种植面积占全市春粮作物的50%以上。针对近年来马铃薯生产因种性退化,发病率高,品质偏差,商品薯比例低,造成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欠佳等问题。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  相似文献   

6.
省马铃薯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佩华 《中国马铃薯》2004,18(5):306-308
四川省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30万hm^2总产达460万t,单产15t/hm^2。根据四川省马铃薯分布、栽培特点、生产水平和各地生态条件可将四川省马铃薯划分为盆周边缘山地和川西南山地两个主要种植区,盆地内仅有零星种植。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开发优质稻米推进河南水稻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省在优质稻米开发、节本轻简栽培、优质化栽培技术应用以及水稻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开发等方面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面积和总产稳定,优质稻比重加大。2000~2002年,全省累计水稻面积134.5万hm^2,总产858.0万t,年均面积47.0万hm^2,与“九五”相比基本持平。优质稻面积逐年增加,2003年达20万hm^2,所占比重接近70%,较“九五”期间提高了30%;二是先进技术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8.
西吉县旱地马铃薯套种豌豆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已成为西吉县的支柱产业,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种植面积4.86万hm^2,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4,8%,其中优质专用马铃薯3.4万hm^2。这样,在马铃薯的丰产栽培技术中面临着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轮作倒茬年限不够,甚至在个别地区出现了迎茬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大面积推广马铃薯与豌豆等其它作物间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6.75万丛/hm^2和6.00万丛/hm^2时产量最高,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结论】6.00万丛/hm^2的密度是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0.
1前言马铃薯是粮、菜、饲兼用的高产作物,也是我省主要的春粮作物之一。在1990年以前,我省春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1.4~2.0万hm2之间,单产水平也较低;1990年种植面积第一次超过3.3万hm2,此后每年以平均10%以卜速度递增(表1)。至1997年,全省春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672万hm2,产量14775kg/hm2,鲜薯总产量98.75万t,实现了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创历史的最高水平。表1浙江省近几年春马铃薯和早熟马铃薯的面积和单产2春马铃薯早熟栽培的提出及发展趋势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冬季开发农业的发展和水田优化种植结构的需要,针对…  相似文献   

11.
近半个世纪以来,丹东农业科学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玉米自交系,这些自交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仍在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年种植面积大于6.67万hm^2的品种有50个,年种植面积大于6.67万hm^2的品种占我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平均比例为14.71%。  相似文献   

12.
西南山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有100万hm2左右,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4%。马铃薯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山区农民的温饱和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在山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山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马铃薯的栽培制度类似,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连公 《中国马铃薯》2004,18(2):116-11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我市逐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粮经两用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取得了明显成效;90年代初,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一手抓粮、一手抓钱,制定了马铃薯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收到了显著效果:“十五”期间,各地将马  相似文献   

14.
对推进陕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是陕西第三大种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仅次于小麦、玉米。作为全国主产区之二,陕西有着发展马铃薯生产的优越条件和基础。在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形势下,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发展壮大这一传统产业,培育区域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从1987年起,由于苎麻原麻供过于求,导致卖麻难,种植面积下降较快,1988年下降到78000hm^2,1989年下降到42387hm^2,1991年下降到11153hm^2,1992年开始回升,面积为12953hm^2,1997年恢复到21000hm^2,1998年23307hm^2。从1999年起,由于苎麻国际市场看好,湖南省苎麻种植面积稳步回升,当年达到29267hm^2,此时湖南省苎麻栽培品种开始大面积更新,产量上升较快,产量达到6.00万t。调查表明,至2002年底,湖南省的苎麻种植面积已恢复到66060hm^2,总产14.63万吨,且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趋于稳定,最近5年来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表8)。  相似文献   

16.
渭源县是甘肃省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2.3万hm^2,马铃薯已发展成为渭源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县北部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但由于我县北部半干旱山区地广人稀,多年来农民对农家肥的投入量有限,加上农民偏重N、P化肥的投入,致使土壤中钾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为13.67万hm^2,比上年的13.34万hm^2增加0.34万hm^2,总产14.92万t,比增0,59万t,毛茶总产值20亿元,比增1.18亿元。其中绿色食品茶园面积l.53万hm^2,比上年增加0.46万hm^2,产量2.3万t,比增1.1万t;有机茶园466hm^2,比增266hm^2。名优茶产量3.6万t,产值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0.23万t和0.53亿元。2003年茶叶生产业务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曲靖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万hm^2左右,2003年播种面积达到9.24万hm^2。从1992年以后,农业科技人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有计划、有步骤的选择自然条件类似的地区重点引进一批外地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选育适宜当地栽培的新品种,如会泽县自己选育的会一2号、合作88号,宣威市选育出“802—552”小春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为全国第三大马铃薯产区,种植面积已达46万hm^2,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近1/2的定西地区,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座落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具有先进水平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  相似文献   

20.
吴夏明 《茶叶通讯》2005,32(4):48-49
长沙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最盛时期县内仅高桥一带茶行就有48家,高桥茶庄是全国72家著名茶庄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茶产业发展加快。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提高,规划建设“百里茶廊”,重点发展9个乡镇茶叶生产。现有茶园0.43万hm^2,其中采摘面积0.24万hm^2,占55.2%。乡、镇、村、民营茶厂24个,加工厂房6.8万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