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蕉城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基干林带是国家规定的特殊保护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沿海地区抵御台风和风暴潮的第一道、最重要的防线。本文阐述了蕉城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历程及第三期建设的必要性,其体系由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构成,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建设类型包括红树林恢复造林、基干林带人工造林、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和老化基干林带更新、困难立地造林和退塘造林;纵深防护林对进一步防御和减轻登陆台风、台风引起的暴雨和泥石流等危害具重要作用,建设类型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防护林改造。文中详细阐述各类型的建设任务,规划了人工巡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抚育管理等管护措施,提出确保建设资金,保障建设用地,加强法制建设,科学规划设计等建议,并对建设效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阳县沿海防护林泥质、岩质基干林带的现状分析,根据基干林带存在的建设质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森林火灾、病虫害、造林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林带修复等恢复措施,以实现平阳县基干林带的全面合拢.  相似文献   

4.
浅谈泥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山东泥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初步划分了泥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规划设计的 5个功能区 ;总结了泥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相关技术参数 ;提出了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技术 7项技术 ,并列举了生产中的实例 ,为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以余姚市泗门镇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规划为例,在总结该重点区域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思路、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泥质海岸由于土壤盐碱较重,淡水资源缺乏,重盐度潜水位高,土壤黏重,养分缺乏,具有立地条件差、林木种类稀少、造林不易成活的特点,是沿海防护林营造中最困难的地段。该文在深入分析泥质海岸生态防护林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思路,即以基干林带的改造、完善、提高为重点,着力推进宜林荒地造林、高标准农田林网、城乡绿化美化、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构筑"网、带、片、点"相衔接,城乡绿化美化相协调,乔灌花草相搭配,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提出了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对策建议,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实施分类施策;依靠科技,突出示范,提高防护林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标准,活化机制,加大建设投资力度;依法治林,加强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厦门沿海防护林调查分析发现,厦门沿海防护林存在树种单一、林带老化、基干林带闭合难度大、护路林建设质量不高、沿海防护林定位较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为厦门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福建沿海基干林带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和生态防护线。简单介绍了福建沿海基干林带保护利用的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基干林带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滦南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例,探讨了沿海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的组成结构、功能分区及泥质海岸防护林所采取的造林模式,并指出在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造林模式的选取应考虑生态优先,适地适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北嘉兴泥质海岸基干林带现状调查,按照新建国家标准前沿海堤、地方标准海堤和新围垦海涂三种典型立地类型,分别采取护堤平台宽林带造林、老海堤林带修复完善和农林间作方式,研建了前沿海堤宽林带模式、双重海堤复合林带模式、围垦海涂农林复合经营林带模式等三种浙北泥质海岸基干林带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1.
景观型防护林是现代防护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简要回顾沿海防护林发展过程、介绍景观防护林概念及一般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以舟山普陀东港新城基干林带为例,提出了景观防护林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沿海基干林带是国家规定的特殊保护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文章介绍了连江县沿海基干林带的区划工作思路及界定的原则。根据最新区划结果,初步分析了全县沿海基干林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明确了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护卫琼岛的绿色屏障罗晓宁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到去年底,海南省共营造沿海基干林带568万公顷,使全岛沿海基干林带总长达1463公里,占宜林海岸带总长的98.7%,基本合拢。这绵延的海岸第一道“绿色长城”与荒山绿化、农田防护林组成完整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宁泥质海岸防护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情况,探讨辽宁省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旨在为推动辽宁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热带林业》2009,37(2):F0002-F0002
2009年4月10日,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海南召开。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交流上介绍,海南森林面积达到297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48%,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4月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极大地促进了海南的海防林建设。目前,全省沿海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对维护海南生态平衡,优化沿海地区人居环境的“天然屏障”作用已初步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6.
沿海基干林带营造技术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工程,它主要营造于距海岸较近的滨海盐碱地上,滨海盐碱地一般地势平缓,地下水位高(一般在1~1.5m左右),土壤盐分中以氯化钠为主,属氯化钠盐土,pH值8~8.5。因此,根据其环境条件,营造沿海基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平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按垂直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划分的基干林带后沿片林、基干林带后沿林带、基干林带前沿林带和基干林带前沿等4个典型类型林带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典型类型样地组的物种数分别为15、10、11和9个;平潭沿海防护林人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均受人工调控的影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乔木层最低,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高;多样性 Shannon’指数与均匀度 Hurlbert’指数均能较好反映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刘斌  王志和 《江苏绿化》2001,(2):23-23,33
江苏省海岸线1 000余Km,沿海地区由于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双重过渡带,风速变化急剧,水分循环剧烈,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每年因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国家于1991年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0年来,沿海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海防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为我省的千里海疆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一、综合防护林体系初具轮廓。全区1 000多Km海岸基干林带(国家特殊保…  相似文献   

19.
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体,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和生态防护线。文章阐述了福建省沿海基干林带发展历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初次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全省基干林带长度、断带率、平均宽度等相关指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加强基干林带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晋江沿海防护林的5种主要类型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运用RS和G IS技术,对1989年,1993年,2001年,2008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得到晋江市4个时相防护林的景观格局图。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其景观格局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1993年,5类防护林面积均明显减小,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大;1993—2001年,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而以农田防护林网最为明显;2001—2008年,防护林景观格局整体好转,但海岸基于林带仍呈下降趋势。说明基干林带一旦遭受破坏则很难恢复,应加强基干林带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