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三十团棉田的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科学指导生产,对该团棉田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十团棉田土壤总体偏碱性,平均pH值7.53,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1%~2.7%,平均为1.50%;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72.4 mg/kg,其变幅范围为49~385 mg/kg;速效磷含量范围在6.8~56.1 mg/kg ,平均为24.67 mg/kg;速效钾含量范围在95.6~293.7 mg/kg,平均为218.9 mg/kg。  相似文献   

2.
山区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养分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环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引起猕猴桃黄化病的土壤养分环境因素,以黄化果树和正常果树根部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立体采样和t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猕猴桃树下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为距离果树中心较近较浅的位置,有机质均比较远较深位置高,正常猕猴桃树下土壤有机质分布较均匀;正常猕猴桃园土壤有机质明显比黄化园含量高,达0.01极显著水平;黄化猕猴桃根部土壤中的速效钾都较正常高,达到极显著水平,钾可能拮抗猕猴桃对铁的吸收,诱导猕猴桃黄化;其他养分和因素如碱解氮、速效磷、pH值在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0.05显著水平。土壤各因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是影响黄化的主要成分,三者的累积百分数为90.89%,其中以土壤有机质影响最大,占52.96%,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是防治猕猴桃黄化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食品安全示范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面积为450000m2农田为采样区,使用手持式GPS定位,网格法采集0~20cm耕层土壤样品,实验室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受常规施肥措施影响较大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异相对较大;常规施肥有机质投放较少,变异相对较小;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半方差结构,分别拟合Circular、Pentaspherical、Exponential模型,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显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河套平原典型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河套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状况,探究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分布特征,以杭锦后旗县域耕地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状况,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13.90 g/kg、0.93 g/kg、16.25 mg/kg和170.79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处于缺乏状态,速效磷含量中等,而速效钾的含量较为丰富。从空间变异及相关性看,各土壤养分的变异程度都为中等变异,有机质和速效钾为中等相关性,全氮和有效磷均为弱相关性。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分布规律相近,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土壤速效钾整体分布较为均衡;速效磷空间差异明显,呈东高西低格局。针对该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在进行养分管理过程中,应以控氮、稳磷、稳钾、全区规划与重点应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施肥策略。对县域尺度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明晰了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河套平原耕地土壤养分管理、地力培育以及合理施肥运筹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三峡库区花岗岩母质不同经济林模式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了各模式下土壤pH、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土壤pH外,经济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变异较宽,为中等变异。随土壤层次的增加,各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则存在不规律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对经济林土壤质量的高低产生着主要作用,土壤养分综合排名表现为柑橘(精细管理)>柑橘(常规管理)>板栗林>茶园。因此,利用生物措施和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该区域经济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施用稻草等有机物料对黄瓜连作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林  彭宇  袁飞  张春兰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30-32,36
不同有机物料稻草,猪粪,锯木屑成分不同,入土转化过程不同,对连作土壤速效率养分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培养实验表明猪粪有增加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稻草能提高土 速效磷,钾含量,但降低土壤铵态氮的含量;而锯木屑地土壤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给晋南黄土残塬沟壑区梨园土壤养分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合理进行土壤培肥,在县域尺度下采集48 个覆盖隰县梨园的典型土样,通过主成分和方差分析模块对其养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隰县梨园0~20 cm土层中,大量养分相对适中;20~60 cm土层中,全磷和速效钾适中,其余大量养分偏低。(2)研究区梨园整个土层中有效铜含量适中,有效硼明显不足,其余微量养分含量偏低。(3)对梨园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NImac和NIm(ic 土壤大量和微量养分综合指数)主要分布在较低(Ⅳ)级,且各土层中1~5 年生梨园有效样本在NImic为低级(V)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10~20 年生梨园。随着土层的加深,1~5 年生梨园有效样本在NImac和NImic为低级(V)的样本所占比例有明显降低的趋势;10~20 年生梨园有效样本在各土层养分分布趋势相差不大。该区梨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锌及有效硼的含量有待提高,1~5年生梨园土壤养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排序为白浆土>草甸黑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排序为黑土>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盐碱土,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盐碱土>白浆土>黑土>草甸黑土>草甸土;水稻对不同类型土壤氮、磷养分吸收量与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对钾的吸收无规律性变化,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主要受水稻生物产量和植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成熟期水稻穗部氮、磷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茎部钾含量高于穗部和叶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秦岭汉中地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为秦岭汉中植烟土壤科学施肥和土壤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软件分析秦岭汉中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表明:秦岭汉中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平均值分别为16.69 g/kg、159.31 g/kg、43.34 mg/kg、375.22 mg/kg和pH 6.21;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属于第4级别,所占比例为34.09%,速效氮主要属于第2级别,所占比例为46.59%,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pH主要属于第1级别,所占比例分别为38.64%、75.00%和23.86%;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以南郑县和西乡县接壤地区最高,有效磷含量以宁强县和南郑县最高,速效钾含量以南郑县、宁强县和西乡县最高,p H等级以略阳县中南部、勉县南部、南郑县北部和西乡县中部最高。勉县、洋县、略阳县和西乡县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南郑县和宁强县土壤养分状况相对较好,建议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减少化肥的施用,增强土壤固碳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9—2011年,二十一团再次进行了耕地土壤养分普查工作,与1999年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下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上升,其养分含量现状是:富磷,氮、钾含量中等水平。针对目前养分含量现状,笔者结合田间肥效试验和大田调查结果,提出了二十一团四大作物的施肥策略,并提出了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阳东陵古松根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古松的纵向和横向研究了沈阳东陵不同深度古松土壤磷酸酶活性及与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距树干4m处可能是古松根系吸收养分较强的地方,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磷酸酶可以表征古松根区土壤中磷素的含量状况;古松根区不同深度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潮土区超高产田与高产田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潮土区超高产田与高产田的土壤肥力差异,选取河南省温县、浚县和兰考县3个试验点,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状况等方面对超高产田和高产田的土壤肥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高产田土壤容重普遍低于高产田,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高产田;超高产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高产田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养分均显著高于高产田,其中,超高产田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99 g/kg和142.75,42.93,246.47 mg/kg,分别比高产田高1.59%,10.64%,85.01%,33.40%;超高产田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高产田,硝化细菌数量显著低于高产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草地>耕地,且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地和林地的全钾含量相差不大,速效钾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0~10 cm深度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且三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最大,耕地的含量最小。耕地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9.47 mg/kg)显著大于草地(5.73 mg/kg)和林地(5.19 mg/kg)平均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长期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提升尼洋河中上游流域流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为改良该区域的土壤效应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农十三师垦区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师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9 g/kg;有效磷含量为14 mg/kg;速效钾含量为185 mg/kg;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的有效含量较适宜,但有效锌含量较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略有下降,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山地进行种植作业通常要考虑防治土壤侵蚀,起到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和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本研究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境内香榧基地山场里4种复合种植与1种香榧单种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土壤养分的总量和迁移状况分析复合种植模式对该类型山地土壤养分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榧—掌叶覆盆子复合种植(T1)对土壤总氮、总磷、总钾、速效钾和pH的影响显著,其含量分别比香榧单种(CK)提高了1.2倍、0.5倍、0.2倍、0.3倍和0.1倍;香榧—黄精复合种植(T2)对土壤总磷、有效磷、总钾、速效钾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0.4倍、2.3倍、0.2倍和0.3倍;香榧—前胡复合种植(T3)对土壤速效钾和pH的影响更为明显,分别比CK提高了0.5倍和0.1倍;香榧—艾蒿复合种植(T4)同样对土壤速效钾和pH的影响更为明显,分别比CK提高了0.2倍和0.1倍。(2)土壤养分在坡顶、坡腰和坡底处分布不均衡,其中香榧—黄精和香榧—艾蒿复合种植对有效磷的分布影响均较大。(3)复合种植后土壤pH和含水率均有一致性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pH和含水率与土壤养分含量分别成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区模拟方法,研究了免耕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玉米田免耕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三种养分含量。其中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最大,降低达显著水平;速效磷含量次之;对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小。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15.3%~51.2%。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40.9%~46.7%。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土壤养分供应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高沙土地区小麦不同产量水平土壤养分供应特点的分析表明:高产条件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较高,碱解氮含量在生育前期较高,拔节期出现峰值,速效磷含量生育前期值较高,速效钾在小麦一生中含量均较低,不同产量永平条件下差异不大。高沙土地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小麦产量高低的主导因子,通过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轮作、连作对白浆土养分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年连续研究表明,轮作区与连作区白浆土中养分变化的总趋势相同。有机质和全磷变化不大,在土壤中均有所积累。全氮和碱解氮前6年下降较多,后6年趋于平衡。速效磷和速效钾提高很多。阳离子交换量(CEC)稍有降低,pH变化不大。轮作区与连作区相比,轮作区土壤中碱解氮低于连作区,而连作区土壤中的速效钾高于轮作区。连作区中三大作物相比,小麦消耗土壤养分较少,大豆消耗土壤养分较多。随着种植处限的增加,轮作区作物产量愈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养分测定是棉花平衡施肥的重要环节,也是制定棉花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因此,土壤养分测定在棉花平衡施肥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土壤养分测定方法有:M3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推荐方法)、ASI土壤养分测定法、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方法和土壤养分速测等4种方法。目前新疆棉花平衡施肥的土壤养分测定以常规方法为主,亦有采用土壤养分速测的。为了统一测定方法.应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的“新疆土壤分析方法标准”为基础。棉花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的测定项目通常包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测定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