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1 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其防治1.1 棉花枯萎、黄萎病.敦煌市50年代黄萎病就有发生,但面积很小.枯萎病1983年发现危害,当年发病面积7.3hm2.1995年发病面积扩大到217.2hm2,比前一年增加75.7hm2,增53.5%,其中重病田66.5hm2,占发病面积的30.4%,发病范围广.2001年发病面积达5223.7hm2,占调查面积的37.4%,比上年增加1692.4hm2,增47.9%.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7年无棣县植棉3180 hm2.尽管出苗齐全,前期长势好,但由于受病害、虫害、阴雨、寡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棉花平均减产11.8%.主要原因是枯黄萎病发生重,发病面积达2066.7 hm2,占总面积的65%.其中,26%的病田病株率为6%;27%的病田病株率为28%;12%的病田病株率为51%,防治效果不显著,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调种引种频繁,种植品种多乱杂,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2001年植棉面积9467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4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49.3%,减收皮棉1120 t,经济损失13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的棉田有1000 hm2;种植品种8个,其中抗虫棉品种1个,种植面积为667公顷.2002年植棉面积7600 hm2,黄枯萎病发生面积5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74.6%,减收皮棉1870 t,经济损失22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1333 hm2;种植品种12个,其中抗虫棉品种3个,种植面积为1333hm2.2003年植棉面积为9200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8000 hm2,占植棉面积的86.9%,减收皮棉3000t,经济损失3600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2000 hm2;种植品种为24个,其中抗虫棉品种8个,种植面积为3333 hm2,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落叶型黄萎病在山西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型黄萎病是棉花中期发生的重要病害,也是国内外的检疫对象.这个类型的病害致病性很强,现已成为阻碍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近几年来,北方棉区也有发生.为尽快的摸清落叶型黄萎病在山西省的发生和危害,及早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于2000~2001年进行了定株观察、摸底调查及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6.
郑红霞 《中国棉花》2007,34(5):31-32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棉花是本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在4500~5500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0%,单产皮棉在1200kg上下徘徊。长期以来,由于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提高。为了减轻病害、提高单产,2004-2006年对枯、黄萎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1危害症状两种病害都是侵染危害茎秆内的维管束组织,影响养分和水分向上输送。其中枯萎病病叶主要表现为黄色网纹型,病叶全部或局部叶脉褪色变黄,叶片增厚,凹凸不平,最后全叶变黄枯焦脱落,植株矮缩,剖开病株的茎秆可见到黑褐色条纹;黄萎病病株从…  相似文献   

7.
利用棉花黄萎病枯斑型菌系BP2、落叶型菌系V991人工病圃为鉴定场所,以鄂荆1号为感病对照,对8个不同来源的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棉花抗源种质对不同黄萎病菌系的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棉花抗源种质对同一黄萎病菌系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枯斑型黄萎病菌系;苏远6071、苏远6072和苏远6077与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达到同一抗病水平,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调种引种频繁 ,种植品种多乱杂 ,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 ,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 ,2 0 0 1年植棉面积 9467hm2 ,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 4667hm2 ,占植棉面积的 49.3% ,减收皮棉1 1 2 0 t,经济损失 1 344万元 ,其中因病死苗 2 0 %以上的棉田有 1 0 0 0 hm2 ;种植品种 8个 ,其中抗虫棉品种 1个 ,种植面积为 667公顷。 2 0 0 2年植棉面积760 0 hm2 ,黄枯萎病发生面积 5 667hm2 ,占植棉面积的 74.6% ,减收皮棉 1 870 t,经济损失 2 2 4 4万元 ,其中因病死苗 2 0 %以上棉田有 1 333hm2 ;…  相似文献   

9.
棉花早枯是一种生理性病害,2003年在敦煌市有轻度发生,2004年达到3000hm2左右,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21%,发病田块造成的损失为5%~10%,成为生产上继烟粉虱入侵危害后的又一大问题。1棉花早枯的症状表现早枯植株先是在田间呈点片状不规则分布,继而迅速扩展至全田。从8月中旬昼夜温差加大、夜间气温下降较快时开始,9月上旬进入高峰期,初期表现为叶片失水状萎蔫,主茎叶柄下垂,剖开茎秆,与枯黄萎病发病症状截然不同,茎部维管束无病变迹象,后期仅根部有腐烂,到吐絮期则整株枯死,铃重下降0.5~1.0g,衣分下降0.5~1.3个百分点,产量损失10%左右。2发生…  相似文献   

10.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是棉花黄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菌丝致病力强,因此,病田的病情发展快,落叶光秆多,产量损失重,防治难度大。为此,组织普查、检疫控制,综合防治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灌水技术的不断提高 ,本区灌水方式呈多元化发展 ,以滴灌、喷灌、淹灌为主 ,其中 2 0 0 2年新疆兵团农五师滴灌面积 60 0 0 hm2、喷灌面积9333hm2、淹灌面积在 1万 hm2左右。而本区黄萎病发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黄萎病的发生受外界条件尤其温度影响较重 ,适宜温度 2 5~ 2 8℃ ,低于2 2℃或高于 30℃发病缓慢 ,超过 35℃出现隐症。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 ,现就以上 3种灌水方式对黄萎病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1试验设计2 0 0 3年分别在 84团 9连、89团选种植新陆早1 2号棉花品种的滴灌田、喷灌田和淹灌田 (没有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黄萎病是我国棉区的重大病害 ,难以防治 ,且日渐严重。新疆的 80 %棉田发生黄萎病 ,发病株率达 30 %~ 5 0 % ;棉花枯萎病现已发展到 9地(州 )、31县 (市 )、2 0 2个植棉乡和兵团的 5个农业师中的 2 2个团场 ,1 995年统计发病面积 4万~ 4.7万公顷 ,估计绝产面积 2 667公顷以上 ,仅莎东县因枯萎病绝产 667公顷 ,损失皮棉近 1 0 0 0 t。据报道 :2 0 0 3年河北省棉田黄萎病发病面积占 5 2 .93% ,其中衡水市 80 %以上棉田受害。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已成为棉区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障碍因素 ,引起了有关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农…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性危险性病害。据1982年普查,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病面积达146万hm2,年损失皮棉7.5~10万t。2002年统计我国黄萎病发病面积已达300万hm2,控制该病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科研重大课题。1危害现状90年代初一四七团连年调换棉种,种子未经检疫,黄萎病菌原体随种子带  相似文献   

14.
落叶型黄萎病在枝江市发生严重①赵瑷玲湖北省枝江市植检站443200据本站1996年系统观察及大面积普查结果表明,从8月下旬开始黄萎病见病,9月下旬发生为害严重,落叶型病株发生普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1996年10月3~4日本站和乡镇农牧站联合普查,...  相似文献   

15.
新疆垦区棉田主要病虫害为"三虫三病",三虫即:棉铃虫、红蜘蛛、棉蚜;三病即: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烂根病. 1棉田主要病害 1.1棉苗烂根病.农五师棉花烂根病历年的发病面积均在6667hm2以上,2000年发病面积为1.06万公顷.特别是遇上春季低温多雨的年份烂根病会大面积发生,对棉花保全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黄萎病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有些地区病株率高达70%以上。2002-2003年在全国各棉区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高达300万hm2以上,对棉花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棉花黄萎病的品种和高效的的防治药剂,为进一步探讨敌力脱和爱苗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棉原种厂进行,试验田为砂壤质地,水浇条件良好。为多年种植棉地块,黄萎病发生均匀且较重。棉花品种:新植1号(河南省新乡市新植原种厂提供)。试验共设置以下药剂处理,25%敌力脱EC(…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棉花种植历史悠久 ,也是全国棉区单产水平最高的棉区之一。棉花枯、黄萎病近年来面积呈逐渐扩大、发生程度加重趋势 ,特别是 2 0 0 3年 7月份持续特大暴雨 ,病区面积迅速扩大 ,由此造成的危害将日益严重 ,搞好棉区枯 ,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症状棉花枯、黄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检疫性病害。棉花枯萎病在棉株上症状复杂多变 ,在苗期主要表现为子叶或真叶凋萎下垂 ,有的叶脉发黄 ,叶肉仍保持绿色 ,形成网纹 ,被害棉苗大量枯死。成株患病叶片半边黄 ,半边绿 ,节…  相似文献   

18.
周继军 《中国棉花》2007,34(8):29-30
双斑萤叶甲在本区是近两年新发生的一种棉田害虫,2005年6月13日新湖一场棉田内首次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6月16日共青团农场棉田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2006年新湖一场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明显加重,从2005年的8块条田30.5 hm2,发展到2006年的76块条田402.47 hm2,以超过10倍的速度发展,且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在本场双斑萤叶甲也已由一个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将该虫在本场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宪辉  余渝  陈红 《中国棉花》2003,30(8):38-39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危害新疆棉花最严重的两种病害 ,曾被棉农认为是棉花的“癌症”,随着新疆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 ,重茬面积的不断增加和连作年限延长 ,棉花枯、黄萎病危害迅猛扩大并日益加重。据调查 ,自 1 995年以来 ,枯萎病危害 ,每年绝产面积在 3330公顷左右 ;发病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 2 0 %~ 30 %。摸清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情况、流行特点以及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新疆棉花生产的迫切需要。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流行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流行受着多种因素影响 ,最主要的是寄生病原菌和生态条件。正确地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与江苏省主要推广杂交种中29和鲁棉研15在黄萎病严重发生条件下生育特性比较研究表明,该品种产量潜力大,早熟性强,在30000株/公顷群体下,成铃均匀分布,棉铃体积大,株高和叶片等营养生长平稳,蕾数多,结铃盛期成铃强度大,叶片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运转效率高.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黄萎病能力,在黄萎病严重田块能保持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