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中的线性空间的特点,然后概述和赏析了植物造景意境美手法,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植物造景中"突出季相,色香染景"和"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手法在现代园林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剖析了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广泛性,对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  相似文献   

3.
桂花在园林中的审美艺术与造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园林植物中,桂花因其优美的姿态与飘逸的幽香而成为一种传统的造景植物。由于桂花在姿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审美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造景中来表现其丰富多采的园林美感及深厚的文化蕴涵。桂花造景主要有独立造景、与其他树木配置造景和用作专题布置3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竹类植物因其特殊的美感和自然物性一直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竹景更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为现代园林带来了无限的诗情画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竹类资源在植物种类中,竹类植物自成一王国,有70余属,千余种之多,属禾本科竹亚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物资源广博,植物栽培以及园林应用历史悠久。从17世纪开始,中国植物开始陆续向世界传播,期间对运输保存技术、园林造景方式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英国园林引种中国植物为例,记述了相关引种栽培历史以及探索了对英国园艺技术的影响。植物的引种栽培促进了英国园林风格的改变,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英国园林中的温室和各式的花坛替代了大面积的草地以及希腊罗马式建筑小品。19世纪后期花境开始在英国园林中风靡,英国园林中草花的应用也成为了植物造景的主流。相较于其他地区引种的植物,中国的植物耐寒性强观赏性高,因此在英国园林中应用频率较高。17—19世纪中国植物在英国园林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植物,作为造景要素中具有生命力并孕育生命的元素,为园林增添了时间的美感,同时也承载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其诗情画意之美在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应用史,并从中总结古人植栽配置原则,为现代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介绍了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以及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太原市园林植物造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今后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园林果树造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代园林造景的新要求,针对果树造景的发展情况,探讨了观赏果树品种的区域性应用以及观光果园和果树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植物造景的依据、原则及植物配置形式和栽培方式,以实现果树在园林造景中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悠久的栽竹传统和深厚的竹文化内涵。竹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性使其成为园林造景的必备植物和重要的创作素材。园林展作为以园林园艺为主题的专业级盛会,在竹园林造景、竹文化符号的挖掘、提取和应用等方面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对昆明、沈阳、西安、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竹文化景观的调查研究,从竹园林造景和竹文化符号的表达两方面入手,探讨园林展中竹文化的景观应用特色和表达方法,为当代园林展中竹文化的景观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中国传统海棠和现代海棠的特点,总结了海棠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以及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利用不同海棠的花期延长观赏期的方法,以及海棠在具体的景观配置中的应用方法,为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广臻  陆琦 《广东园林》2019,41(1):23-29
现存于广州的药洲遗址,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宫苑园林。南汉国宫苑营造始于南汉乾亨八年(924年),在宫苑营造中大量使用了置石、堆石等。宋统一中国后,这些宫苑园林变成了服务州民的风景园林,因此遗留下来。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多为明后所建,因此药洲九曜石也成为我国古代古典园林石景中重要的早期遗存。本文结合山水画中的石景和历史文献,对药洲遗存九曜石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唐宋时期我国古典园林中石景形态的可能进行了探讨。综合来看,药洲九曜石作为目前罕见的古典园林置石遗存,是石景演化进程中的关键证据,对探源我国古典园林石景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萧蕾  林雅橙 《广东园林》2019,41(2):79-83
以瑞士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花园为例,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为心理和物理空间双重安全营造、五感体验与园艺操作并重进行植栽设计,以及根据行动力差异布局,得出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建立跨学科团队以提高科学性和专业性,运用老人熟悉的场景要素营建心理安全感,组织布局要考虑老人行为习惯、行动能力和行走距离的差异性,提供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方志及诗文游记资料和图像资料,梳理了西樵山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概况,借鉴冯纪忠先生“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寄情探理、游观畅神、品景抒意,进而论述其景观审美特点的具体表现,以期推进和丰富中国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许哲瑶 《广东园林》2019,41(4):22-27
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基于城市双修,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风貌以实现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通过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坚持全要素的核心建设理念,将道路及其周边环境、人的活动需求、区域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统筹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品质化提升措施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包括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城市代表性景观的塑造、品质生活景观的营建、城市人文品位的提升和智慧型绿色基础设施几大方面,成功塑造了代表性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华南地区选择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研究对6个省(区) 24个种源的225个苦楝家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苦楝家系在雷州试验点生长表现良好,各性状在家系间及各效应项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与冠幅和树高相比,胸径、干形和枝下高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根据多性状综合指数结果,初步筛选出23个优良家系,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以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遗传增益均大于前10%家系均值作为选择标准,进一步选出5个整体生长表现优于其他入选的优良家系。此外,214、227号等10个家系的整体生长水平较好,个别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有潜力的候选种源。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及其景观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景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见植物种类组成及不同墙体材料对墙面植物的影响,并对156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研范围内记录植物71种,隶属于37科58属,最多为天南星科,有7种;应用频度最高的3种植物分别是绿萝、合果芋和异叶地锦;挡土墙是最常见的应用墙体类型,表面较粗糙的毛石和花岗石则是最常见的墙体材料,适合大多数的藤蔓植物附壁生长;评价等级最好的23个景观单元主要以薜荔、绿萝、异叶地锦以及香荚兰等种类组成;文章最后对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景观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择广州玉带濠及其沿岸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历史景观视野出发,基于玉带濠沿岸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遗产特征,构建了城市景观形态物质特征-经济社会文化非物质特征的关联性研究框架,探讨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与城市遗产物质形态的互动,从而综合得出玉带濠沿岸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历史景观意象,以期为广州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的理论研究提供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19.
都市中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下,屋顶空间逐渐被用以支持都市农业的发展。由于地域气候和屋顶生长环境的限制,选择适应性强的可食用植物是屋顶可食景观营造和推广的关键要素之一。以广州为例,结合文献研究和调研结果,对常见的90种可食用植物开展适应性评价。通过观察植物长势、受病虫害和鼠害干扰程度,以及在夏季高温多台风、冬季偏干旱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得出61种适应性优良的种类,为都市屋顶可食景观营造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不同年代建设的9个居住区进行调查研究,对常见保健植物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与归纳,结果表明,广州居住区保健植物的树种虽然较多,共记录有55科80种,但能广泛应用的树种较少,常用的只有33科50种。在保健功能应用上,树种多以观赏型、芳香型、环保型植物为主,而听觉型、触觉型和抑菌释氧类的保健植物应用较少,建议加强科普宣传,增加这些保健植物在居住区绿地中的应用,为保健植物在城市居住区的应用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