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津市武清区是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在京津冀地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为了着力打造京津冀地区"生态高地",更加突出生态特色和营造宜居城市环境,确立了"生态优先、生产高效、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突出重点、科学培育"的生态储备林建设原则。一、项目背景为保证国内木材供应,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推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  相似文献   

2.
《绿色大世界》2014,(5):124-124
国家储备林是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意义重大。此次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充分利用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成果。省林业厅成立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初步安排我省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100万亩,预计5月底这项工作可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储备林是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意义重大。此次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充分利用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成果。省林业厅成立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正在将全区1/8林地逐步建设成为国家储备林基地,继独占全国最大木材产区"鳌头"之后,又坐上全国最大木材储备区"头把交椅"。这项庞大的绿色生态工程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300亿元贷款,到2022年完成21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加上其他渠道资金参与,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投资高达380亿元、建设总规模2800万亩。基地建成时,全国  相似文献   

5.
国家储备林建设剖析与实施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林业局于2012年启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13年福建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省,并连续5年承担试点建设任务。以福建省为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家储备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国家储备林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与建议,对国家储备林制度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种大树蓄良材——高峰林场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到2020年,全国25个省(区)将建成2.1亿亩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以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广西入选首批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示范项目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省(区)。2013年12月,高峰林场被评为"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先后在界牌分场、长客分场、银岭分场等地选良种、种大树、蓄良材,推广珍贵树种混交造林、松杉林套种珍贵树种等新模式,发展珍贵树种和培育大径级木材。截至2015年6月止,全场累计划定国家储备林面积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储备林项目,是依据国家林业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利用贷款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解决我国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问题。项目整个运营周期为30年(其中建设期5年,抚育管护期25年),利率按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执行现有财政贴息政策,其中中央级贴息比例3%,省市贴息比例2%,剩余部分由贷款主体承担。实行"统贷统(自)还、融资担保、契约管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正>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是提高木材自给率、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治本之策和创新之举,是提高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效益发挥效能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选择。在林地生产效率低、木材进口依存度高且进口受限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构建"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格局。2012年,国家启动以增加高价值乡土珍稀树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印发实施《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于2月17日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目标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的国家储备林制度,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储备林基地,探索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10.
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且有助于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稳定和风险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其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江西吉安国家储备林项目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合格承贷主体,"以存量带增量"设计项目现金流,有效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通过分析江西吉安国家储备林项目融资模式和适用推广条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与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储备林项目融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已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重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由于对森林资源长期过量采伐,可采资源处于枯竭状态。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国家储备林是为了保障木材安全、缓解珍稀树种及一般树种大径级材结构性短缺而建立的。河南省是林业大省,但现有的木材总量,尤其是大、特大径级木材储备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国家储备林制度,对增强河南省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意义重大。在总结河南省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为河南省国家储备林工程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融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主要森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多地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的宏观背景下,对于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笔者从森林培育技术角度,对树种选择、项目布局、林木培育技术和木材产量四方面进行经验归纳总结,从而准确把握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主要技术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自古有忧患意识,家家户户都需要留余粮,国家也会设有粮仓来储备粮食,以备战事和灾荒年。同样的,有忧患意识的中国人,也在储备着森林。提高自身木材供给能力,保障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的木材战略储备制度——国家储备林制度应运而生。我国走出一条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本溪市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600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76%,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之首,成为辽宁东部山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城市群水源涵养基地。从"十三五"开始,辽宁省被国家列入储备林基地建设范围,而本溪则成为了国家储备林基地的主要建设范围。国家储备林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短周期原料林、乡土大径级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国家储备林建设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将广西作为先行先试地区重点支持。在广西林业迈向森林经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东门林场森林经营依托自治区林业政策支持,由规模扩张转入高质量发展,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近年来,东门林场高度重视森林经营战略规划,科学开展顶层设计,提升科研水平,推进集约经营,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和生态广西、壮美广西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木材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木材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我国用材林资源的权属、起源、龄组、树种等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对我国近70年的木材产量、目前的木材需求及木材安全进行了分析。从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大力培育珍贵用材和大径材、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倡木材节约代用、引导规范木材进口等5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木材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是保障国家木材供给安全的治本之策和创新之举,是提升我国森林生态功能的战略性举措。随着这一工程在全国大面积推开,它对人工林的生长也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选取旺苍县国有林场储备林项目作为分析样本,阐述了其人工林改培和样地监测设置主要做法,并对监测样地两年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项目实施前后数据的对比,总结了储备林项目对川北人工林生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储备林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个案。  相似文献   

19.
以国有林场改革为背景,分析肇庆市属国有林场改革现状与问题,探索改革后国有林场的转型发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发展模式,使国有林场成为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科普教育和国家储备林建设基地,真正发挥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和木材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7月23日,林业厅厅长黄显阳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议广西分会场介绍了创新完善四项机制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经验。四项机制包括高位推动、多元化的投融资、"四个结合"的基地建设、质量控制和管理服务等。高位推动工作机制包括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广西"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