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城市化给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威胁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近20年来有关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文献,运用VOSviewer和Histcite软件进行分析,最终选取来自全球45个国家、127个城市的261篇文献,针对这些文献重点论述了绿地规模、植物群落结构、景观连接度、绿地周边环境、绿地管理与规划等7个影响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研究展望:1)在研究中注意选择具有联系的多个生物类群;2)扩展研究范围,研究对象选择上注重多尺度、多类型;3)开展不同时空特征下多因子间的耦合交互作用对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响应机制研究;4)构建系统性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管理平台;5)加强国内外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管理和保护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岸带是城市最具生态效能和活力的空间,创造近自然植物群落能够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万物共生的可持续生态景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在积极探寻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的方法和标准,但这方面的综述文章寥寥无几。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新国内外相关文献50余篇,评述了国内外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以及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途径两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梳理整合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与趋势,拓宽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新视野,为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研究的体系框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CNKI数据库,利用Cite Space、Microsoft Excel等软件,从年度分布、核心作者群、核心期刊、科学基金、关键词方面,对1994—2016年城市绿地多样性的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地多样性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张庆费、王月明、郝日明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现代园艺》、《中国园林》、《安徽农业科学》为该领域发文量前三的核心期刊。该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最多,共产出52篇论文,城市绿地、城市绿系统、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等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分析,探讨了通过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等方法,提升滨海新区城市生态水平,以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广州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阐述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的位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巨大威胁、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广州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就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如何在城市绿地系统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及建议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已是当今世界人类的共同责任。城市绿地是我国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本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园林植物群落;增加城市绿化苗木;保护古树名木做好园林植物引种;加强乡土植物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建设城市大园林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该文以邢台市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该市区物种集中在少数大科中,如豆科等,优势种较集中。在生活型上草本种数最多,灌木次之,植物群落以落叶树为主。不同绿地类型中,公园绿地植物科、属、种的丰富度均处于绝对优势;且均为草本种数>乔木种数>灌木种数>藤本种数。各类绿地中,乔木均匀度指数为最高,灌木其次,草本最小。乔木层的多样性水平最高,灌木层其次,草本层最低。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在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仅要有较高的丰富度,也要重视物种的均匀度,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合理引进外来物种。  相似文献   

8.
以群落为单位对云南省个旧市城市绿地进行抽样调查,对建城区五类绿地中的植物群落共抽取101个样本,调查每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对每一种植物记录数量、所属层次,统计树种总数和出现频率,最后做出树种出现频率分析、植物群落特征分析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个旧市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单一,植物群落面积小、层次单调,覆盖稀疏。最后根据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实施生态绿化发展的重要性,并研究了生态绿化的内涵和原则。从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提高植物配置水平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中的120个人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郑州市城市绿地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绿地人工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植物多样性丰富,其中公园绿地丰富度指数最高,道路附属绿地次之,社区附属绿地最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属于林业产业大国,林业资源所占比重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林业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但是,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受到制约和影响。基于此,在深入剖析林业产业发展作用的同时,应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案,以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大同市部分道路土壤,测定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pH值、电导率(EC)、有机质、全氮、全磷7个指标,进行土壤肥力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应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同市道路绿地表层土壤(0~15cm)容重变幅在1.13~1.59g/cm3范围,平均值为1.39g/cm^3,土壤容重偏大;土壤pH值处于8.09~8.85范围,平均值为8.39,以偏碱性为主,较自然土壤明显偏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偏低。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容重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导水率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电导率(EC)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同市道路绿地综合土壤肥力指数为0.62~1.79,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各条道路间差异较大。提出安排专人定期养护,适当控制氮、磷肥施用量,推进作物还土等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2015年森林连续清查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采用综合多因子、多级序的方法,对太岳山森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地貌、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厚度等因子为主要依据,与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相衔接,将太岳山森林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小区,9个立地类型组,19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营养条件下草本地下竞争对华北落叶松、麦氏云杉、辽东栎3种1年生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麦氏云杉和辽东栎1年生幼苗为材料,以土壤营养条件(以施用肥料中的氮含量为基准:10 g·m^2和40 g·m^2)和草本地下竞争方式(完全地下竞争,部分地下竞争,无地下竞争)为处理组合,统计幼苗存活率并测定苗高。结果表明:1)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的地下竞争均可同样有效地提高华北落叶松幼苗的存活率,而不同土壤营养条件对其存活率和高生长均无影响,不同地下竞争方式不影响其高生长。2)对麦氏云杉幼苗而言,在40 g·m^2的土壤营养处理下其存活率显著降低;但高生长未受影响,而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的地下竞争均显著提高了其存活率,且高生长在完全去除草本地下竞争的处理下最高。3)辽东栎幼苗在所有处理组合下全部存活,高生长在40 g·m^2的土壤营养处理下以及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地下竞争的处理下显著较高。华北落叶松和麦氏云杉幼苗定居的关键并非是草本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争夺,而是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根系生长空间的争抢。在今后森林营造和恢复实践中,通过清除草本的地下部分,特别是宿根性草本,避免草本占据过多地下生长空间,协助华北落叶松和麦氏云杉成功渡过幼苗定居期,同时森林培育中的除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辽东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从山西北、中、南部地区天然沙棘林集中分布区所选的优良单株上采集硬技插穗,进行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扦插对比试验,从生根率、成活率、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不同种源间硬技扦插效果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北、中、南三个种源间在同种处理方式下的生根率、成活率、苗高之间差异显著,中部种源表现最好;同一种源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生根率、成活率、地径之间差异显著,苗高差异不显著,右玉种源在0. 6%"劲茂"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 min表现最好,因此,可作为沙棘扦插育苗最优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所受竞争压力与胸径生长之间的关系,利用目标树中心样圆法对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间伐迹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不同竞争压力的目标树在1998年间伐后胸径生长量差异显著,且随着竞争强度的升高而减少;华北落叶松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由间伐释压前的下降趋势逐渐转变为缓释压力后的上升趋势;其中,间伐后受不同竞争压力的目标树胸径增长速率仍趋异化,弱度竞争目标树上升速率大于中度竞争目标树,而强度竞争目标树年平均胸径生长量上升最缓且趋势较不明显;竞争压力指数与伐后15 a胸径生长量呈幂函数关系,拐点出现在竞争压力指数为1处并在大于2后趋于平缓;以目标树为核心构建的经营体系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适度干扰及抚育间伐手段改良一定条件下的林木生长模式,进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皮松人工母树林进行物候观察,从母树林群体和母树单株2个方面揭示了其年物候规律以及所具有的周期性、次序性和关联性等。并分析得出其物候起始日期和起始温度之间、持续天数和≥0℃活动积温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白皮松母树林精准经营和制定良种繁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晋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与植物配置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晋城市主要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等级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绿化断面形式、分车带和行道树带绿化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分析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并评估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晋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以一板二带和三板四带的形式为主,植物应用共计26科35属45种,占晋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31.3%,尚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乔木与灌木种植比例不均衡,配置模式简单。藉此,提出合理规划道路,适当增加绿化带宽度,丰富植物种类,增加乡土树种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太原市绿化达标的40个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将居住区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建绿地4类,对居住区内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植物空间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归纳了植物组成与主要节点植物空间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太原市居住区植物配置适宜性与景观效果评价体系,并对45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居住区绿地适用植物共有356种,绿地植物景观节点类型10类,绿地植物配置综合评价总体得分值较高,结合综合评价结果得出10种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掌握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质量、成效状况及成林面积,摸清全省森林覆盖率增长潜力,进一步加强营造林工程管理,文章从未成林造林地定义出发,通过对近年来营造林工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未成林地资源现状及制约成林转化的关键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对全省未成林地资源管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