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宜玉米生长及病虫害防治的种衣剂配方,选取6种种衣剂,设置5种处理组合,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各种种衣剂配方防病虫及助长、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高巧300 mL+顶苗新100 mL+立克秀100 mL+普绿通375 g的助长、增产效果最明显,达到18.5%;防效较好,对地下害虫、蚜虫、褐斑病的防效分别达85.94%、95.09%、77.06%。   相似文献   

2.
防治玉米病毒病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经过多年多个多点的相关试验,总结出的综合防控技术,取得了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平均病株率防治效果高达86.20%,病情指数防效高达88.i5%,防控效果十分明显,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不同品种间,平均增产33.33%;同一品问,平均增产21.86%。能将病毒病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支撑我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1.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是威胁玉米安全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随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大、连作年限的增长和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近年丝黑穗病在山西省呈现明湿加重发生态势,年平均发生面积超过4万hm2。2012年发生尤为严重,进入7月下旬后,随玉米陆续进入穗期,丝黑穗病在各地不同程度显症,严重影响了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4.
郭溦 《农机具之友》2013,(6):49-50,43
试验结果表明,"天衣"大豆种衣剂、重迎茬大豆种衣剂防治病虫害及增产效果较理想。其中"天衣"大豆种衣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在黑豆上的相对防效达到67.80~84.67%,在红小豆上的相对防效均达50%以上,说明黑龙江农科院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天衣"大豆种衣剂是当前生产上的首选产品。使用种衣剂,可防止出现"火龙秧",并有效防治苗期蛴螬、孢囊线虫、根潜蝇和根腐病等病虫害,尤其对根腐病防效很强,苗期及生育前期,病虫害的发病率可控制在3%,并可促进苗期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性,平均增产12.3%。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超微粉体种衣剂适用于玉米干籽包衣和浸种催芽后包衣两种方式,安全可靠且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增加幼苗素质。药种比1:200倍包衣对病害的防效为84.3%-95.2%,对地下害虫的防效为65.2%,每公倾玉米增产1222.5kg。  相似文献   

6.
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在陕西省咸阳市表现加重趋势,给当地小麦安全生产带来威胁,为筛选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的种衣剂,进行了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30%戊唑·吡虫啉4个药剂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拌种后小麦的病茎率防效均在85%以上,白穗率防效在90%以上,防效显著;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戊唑·吡虫啉拌种后小麦的病茎率防效也在80%以上,白穗率防效在85%以上,防效较好。4种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没有不良影响,均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达到保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甜菜甘蓝夜蛾是甜菜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甜菜生产的一大隐患。文章对应用于甜菜的几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防效试验,防治效果达90%以上,延长甜菜功能叶片生命力,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玉米高光效种植是吉林省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调整垄向,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凸显通风透光效果。采取宽窄行倒茬休耕轮作种植模式,与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械深松相结合,增强玉米生长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德惠市从2010年开始试验示范,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平均增产900kg/hm2,增幅9%。2013年扩大种植规模达到5400hm2,涉及18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300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原平市农业生产的主导作物,近十年来播种面积一直占全市播种面积的85%以上,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90%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的持续增加,使大面积的轮作倒茬难以实现,导致玉米丝黑穗病有回升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严重的地块达10%~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种子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青海高原地区的施用效果,寻找一条新的增产增收路子,湟中县农机管理站于2011、2012年进行了小麦、油菜种子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试验,结果是小麦亩平均增产13.75kg,平均增幅4.9%;甘蓝型油菜亩平均增产13.2kg,平均增幅5.55%,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适宜在青海高原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霜霉病是南瓜生产中常发性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南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南瓜生产的一大隐患。通过对几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应用于南瓜霜霉病进行的防效试验研究,得出其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延长了南瓜功能叶片生命力,增产效果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襄汾县主要粮食作物,2011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3万hm^2,总产1.6亿kg,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春玉米叶龄管理高产栽培技术”是襄汾县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提炼总结出的玉米高产技术经验,根据叶龄来判断玉米各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玉米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达到玉米优质丰产高效的目的。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该技术比传统的栽培模式平均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50%乙苹胺水乳剂是新型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施药剂量50%乙草胺水乳剂对夏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夏玉米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乙草胺水乳剂80-160g/0.067hm^2(制剂量)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对北方夏玉米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药后21-42d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95%以上,夏玉米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2.9%-5.7%,且对夏玉米安全,说明该药剂是防除夏玉米田主要杂草较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4.
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混土处理、5%阿维菌素+伴灌根处理、10%噻唑磷颗粒剂+伴侣混土处理、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亿活孢子/ml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菌剂混土处理对根结线虫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3%、82.9%、82.6%、80%,小区产量分别对照区提高了41.5%、33.3%、37.6%、33.7%;以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300g/667m^2混土处理、表现最为突出,防效分别为85.3%,而2亿活孢子/毫升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菌剂4000ml/667m^2灌根处理防效较差,仅为18.5%,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浅谈玉米丝黑穗病特点及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已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20世纪80年代,在主要春玉米区病害已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该病害有上升趋势,在整个玉米产区仍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通过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的描述,分析了病菌来源,指出了发病的原因,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可行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用量的沼液复方杀虫剂与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进行田间防效研究,结果表明:沼液复方杀虫剂用量为525kg·hm-2和600kg·hm-2时防效较好,可达到与杀虫剂抗蚜威同等的防治效果.同时施用沼液复方杀虫剂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且增产效果要好于杀虫剂抗蚜威,增产幅度可达30.26%.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严峻的缺水问题,利用玉米的宽窄行种植方式。结合起垄、覆膜、中耕等节水措施,探讨了4种单种玉米种植方式的节水效果和玉米前期推迟灌水的可行性及后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垄作沟灌和隔行沟灌可节水34%~35%;覆膜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水效果。增产幅度在25.4%左右。收支相减,仍有增产效果;隔行沟灌较常规栽培增产幅度在11.8%左右。达到了既增产又节水的目的。在控水条件下,分析了垄背与垄沟、膜内与膜外、宽沟与窄沟的土壤水分差异,提出了玉米推迟灌头水的土壤水分指标,并阐述了后期控水对单种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温泉县示范推广的农业“白色工程”项目之一,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举措.县党委、政府及农机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并把它纳入1997年科技兴农重点科研项目.1997年全县共引进ZBMJ—SA型地膜播种机10台,示范户37户,面积12.6hm‘,经示范与常现小麦相比,具有明显的节水、节种、增产、高效的特色,一般可增产22-30%,每公顷节水750—1500m‘(即少注1-2次),每公顷节种75-150kg,特别在逆境条件下,增产效果更显著.五示范推广地瞑小麦主要措施工.!认真思实项目…  相似文献   

20.
晋单53号(玉米) 品种来源: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特征特性:成株植株较低,叶片宽大,株形半紧凑,株高230cm左右,穗位100cm左右,穗长约20cm,穗行16-18行,行粒数40粒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2005年-2006年经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穗腐病和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和粗缩病,感丝黑穗病、小斑病和茎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