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河南省吴沟村482块农田属性及其能量投入产出特征的调查分析表明,吴沟村农田系统中能量投入、产出较大的地块主要位于居民区周围和吴沟公路两侧;相比而言,旱平地为高投入、高产出、高利用效率的系统;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效率与农田能量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就不同种植作物而言,单位面积产投效率为黄豆<小麦<玉米。  相似文献   

2.
以元谋县干热河谷为调查对象,对99条冲沟进行了样方调查,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分析冲沟各指标间及其与植被盖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总体还是局部来看,沟长和沟宽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沙地村、金雷村和苴林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51、0.548和0.579;沟深与沟底坡度也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0.633、0.448和0.758;其他指标均呈现总体与局部不一致的现象;(2)在沟长小于60m的范围内,沟宽有随着沟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沟底坡度0~80°的范围内,沟深有随着沟底坡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3)海拔和沟底坡度与植被盖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0.526,相关性显著,植被盖度大的地方都出现在海拔高或者沟底坡度低的地方。本研究将为该区的植被恢复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区位论对指导农业生产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方各项制度背景所提出的杜能理论需要根据中国实际予以修正。以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为例,基于农户实地调查,着眼于村域视角,利用MapInfo 7.0和ArcGIS 9.3软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村域的农业活动空间格局与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吴沟村农业生产布局在水平方向上,沿村庄延伸方向向两侧呈圈层状拓展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呈现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层格局,乡村聚落所在高度以上主要为退耕林地,以下为菜地、农作物等。最后,对农业活动空间格局变动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地形、农田通达性、灌溉条件、土地制度显著影响村域农业活动空间。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改变种植结构、修建水利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速土地流转和发展旅游业等方面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区域沟蚀调查结果是进行沟蚀治理的依据,但目前应用的遥感调查方法难以识别浅沟和规模较小的切沟。本研究在全国第1次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调查单元的沟蚀调查方法,并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辽阳县和彰武县、黑龙江省嫩江县和内蒙古阿荣旗的112个野外调查单元进行了沟蚀调查。结果表明:辽阳、彰武、嫩江和阿荣旗4个县(旗)沟壑密度分别为1.70、0.61、1.51和5.04 km/km2,沟蚀强度分别为中度、轻度、中度和剧烈;4个县沟蚀条数分别为14.7、9.3、12.4和44.0条/km2,其中浅沟比例分别为46.9%、44.1%、71.0%和66.1%;以丘陵地形为主的辽阳县切沟比例高,以漫岗地形为主的嫩江县和阿荣旗浅沟比例高,以台地缓丘为主的彰武县沟蚀相对较弱,发生沟蚀时多以切沟为主;沟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浅沟数量在旱地的比例高达88.8%~100%,切沟数量比例也达到40.1%~99.1%。本方法不仅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区域沟蚀强度,而且能够通过在同一调查单元调查片蚀和沟蚀,实现片蚀和沟蚀强度评价和侵蚀贡献估算。  相似文献   

5.
<正> 1992年9月,在山西省召开的全省第四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上,灵石县在《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一矿治理一条小流域”的经验,听后很受启发和鼓舞。会后,专程到灵石县的甫岭村,小王庄村以及河曲县的纸坊沟村、杨家沟村和保德县的小赵家沟村进行了参观学习,深深感到这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洋溢着自力更生精神的创举,应该广为宣传,促其推广。  相似文献   

6.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偏远山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仍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讲治镇程家沟村为例,介绍了程家沟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及存在问题,从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政企合作、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盒子计数法分别计算了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三个不同类型村域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村域所有土地类型的盒子数,通过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求出调研村域各土地类型空间分布的分维值,并讨论了其分形性质。通过各土地类型分维值与村域人地关系系统熵值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人地系统具有较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土地类型总体分维值依次增大,分别为1.731 7,1.821 4,1.844 8。一般情况下,随着村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土地覆被的破碎化程度也在逐渐加大。村域人地系统的稳定程度与村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不规则性、破碎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村域中自然系统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与村域中人工系统的土地利用类型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切沟侵蚀研究初探——以云南省文山县新开田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文山县新开田村的典型切沟作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性质、侵蚀钉及全站仪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水保功能较差;在雨季期间,切沟侵蚀程度较大,特别是沟头的溯源侵蚀,在一个雨季内估计能推进1m左右;全站仪测量生成的三维图能有效的表征侵蚀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中国水土保持》2020,(1):I0001-I0002,I0006,I0007
清溪沟小流域位于四川省大竹县西北部杨家镇境内,涉及9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总人口2.63万人,全镇坡耕地面积2573 hm^2。小流域重点治理区位于杨家镇狮潭村和六合村,两村幅员面积12.4 km^2,水土流失面积5.58 km^2,占幅员面积的45%。  相似文献   

10.
基于Google Earth影像的横断山区沟蚀及侵蚀沟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横断山区侵蚀沟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研究沟蚀对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及土地退化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Google Earth高清影像结合GIS的方法,基于可见性的基本原则,对横断山区开展侵蚀沟的抽样调查。共布设调查单元2 242个,每个单元尺寸1km×1km。[结果]共有571个调查单元发现有侵蚀沟分布,占调查单元总数的25.5%,平均沟壑密度为2.20km/km2。沟蚀在海拔低于1 500m的区域发育显著,沟壑密度随坡度增加而增长,与年降雨相关性较弱。草地是沟蚀发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燥红土的沟蚀分布率及平均沟壑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通过总结国内外现有的侵蚀沟分类体系及其异同,结合调查结果,判定该次调查的横断山区侵蚀沟类型主要为切沟和冲沟(包括有泥石流事件的冲沟)。[结论]横断山区切沟和冲沟分布广泛,发育强烈,其分布受海拔、坡度、土地利用及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4,(2):12-14
先锋沟治理开发初见成效四川省梁平县水保办(634200)先锋沟是汝溪河的一条小支流,流域面积3.74km2,位于我县东南深丘地带,行政上属柏家镇管辖。这里住着两个村的314户农民,人口2100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先锋沟小流域的自然特点是:“丘高...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次生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弄清调查灾区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的建设情况及其效果,2014年11月、2015年6月对东林寺至银厂沟海汇桥段,银白公路泥石流沟两侧的治理工程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该段泥石流沟总体效果良好,治理比率50%;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较为单一;有1条沟工程措施损毁严重,亟需重建;有7条泥石流沟需及时治理。建议加大对该区域泥石流沟工程措施建设的研究,以期使该区域泥石流工程措施配置达到最大效益,从而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遥感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了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1965、2005年的侵蚀沟空间数据,并对侵蚀沟特征、变化情况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显示:1965—2005年的40年间,侵蚀沟总面积增加了85.28 km2,数量增加11 966条,总长度增加6 183.70 km,沟壑密度由0.034 km/km2发展到0.193 km/km2,侵蚀沟数量、面积和密度均呈快速增加趋势。总结了研究区侵蚀沟现状,并对黑土区侵蚀沟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细沟侵蚀量测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评价了量测细沟侵蚀量的填土法和容积法。认为容积法简单易行,适于野外调查,但精度较低。为了提高容积法估算精度,通过资料分析,提出了野外调查量测细沟侵蚀量时的样方选择方法及具体量测和计算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资料分析,给出了根据容积法估算细沟侵蚀量的方程式。用这个方法量测和估算细沟侵蚀量简单、易行,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野外调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现场调查是勘测泥石流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泥石流野外调查分为区域调查和沟谷调查2种。区域调查主要对泥石流形成和活动区域的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识别出泥石流沟;沟谷调查是对某一具体的泥石流沟的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等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本文对2种调查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与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沟蚀原因及侵蚀沟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主分量分析、模糊聚类的数学方法,结合侵蚀沟开发治理的生产实践,提出了侵蚀沟分类的指标和标准。将全省侵蚀沟分成3大类9个亚类,并按不同类型侵蚀沟研究建成了9个防治与利用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元谋干热河谷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53条冲沟发育阶段与植被盖度之间进行相关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53条沟中,发展沟、半稳定沟、稳定沟分别有7条、17条和29条,分别占调查冲沟总数的13.2%、32.1%和54.7%,表明该研究区主要的冲沟是稳定沟,而发展沟较少。2)在冲沟的3个阶段中,发展沟、半稳定沟、稳定沟,相应冲沟的平均植被盖度分别是28.57%、51.71%、78.91%。3)干热河谷区冲沟植被盖度与冲沟发育阶段之间总体相关系数为0.725,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发展沟、半稳定沟、稳定沟,与相应冲沟植被盖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77、0.841、0.999。在研究中,对采用植被盖度快速判断冲沟发育阶段进行了科学尝试,在冲沟发育、阶段划分等方面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利于该区更好地进行冲沟保护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8.
脑后沟小流域股份制治理开发初见成效徐用德(河南省林州市水利局,456550)王小平(林州市东岗乡水利站)脑后沟小流域位于东岗乡教场村东南部,总面积2.3km2,流域内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有大小沟道16条,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农村实行联产...  相似文献   

19.
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与坡度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正> 坡度是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生细沟侵蚀临界坡长与坡度的关系。对于预报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和有效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暴雨调查资料,对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与坡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东北地区地貌类型不同的4个典型县(旗),即辽宁省辽阳县和彰武县、黑龙江省嫩江县,以及内蒙古阿荣旗,基于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方法抽取112个野外调查单元,进行浅沟和切沟调查和沟蚀强度评价,并比较了各指标评价沟蚀强度的特点。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浅沟和切沟发生频率都较高,沟长<100 m的以浅沟为主,100~200 m的浅沟和切沟数量相当,>200 m的以切沟为主。根据东北黑土区沟蚀强度判断标准,采用沟壑密度判断的沟蚀强度明显高于采用沟谷面积比判断的沟蚀强度;根据沟壑密度和沟数密度、沟谷面积比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得到沟数密度及调整后的沟谷面积比标准;根据上述结论,建议将沟数密度增加至东北黑土区沟蚀强度判断标准,采用单指标时用沟壑密度或者沟数密度,采用双指标时在单指标的基础上再增加沟谷面积比,还可以三个指标同时使用,沟蚀强度以各指标判断强度高者为准。采用沟壑密度和修正后的沟谷面积比判断4个典型县(旗)沟蚀强度,平均沟蚀强度为强烈,其中辽宁省辽阳县、彰武县和黑龙江省嫩江县沟蚀强度为中度,内蒙古阿荣旗沟蚀强度为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