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茶叶加工业发展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应善  雷永宏 《茶叶》2007,33(1):48-49
遂昌茶叶,历史悠久,自古有“浙南林海,遍地金银,钱瓯两水,云雾山茶”之美誉。1974年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4年被列为全国八大眉茶出口基地县之一,2004年获“中国龙谷丽人名茶之乡”称号,2005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新世纪开  相似文献   

2.
汪新贵 《中国茶叶》2012,(11):18-19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产茶历史悠久,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并获“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近年来,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实施“茶叶品牌战略”,通过提高品质、整合品牌、强化推介、规范管理等措施,着力提升茶叶品质和名茶知名度,已形成了以“越乡龙井”为核心的名茶公用品牌,以“皇帝”牌珠茶为代表的出口珠茶品牌,嵊州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著名度和美誉度。2011年茶叶总产量2.2万吨,产值7.86亿元,其中越乡龙井产量6000吨,约占全国龙井茶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珠茶生产、加工、出口集散中心,全市80多家精制茶厂,年加工出口珠茶6万多吨,约占全国珠茶出口量的2/3。茶产业已逐步成为嵊州的富农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参加全国“八五”茶资源专题会议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领导与茶叶专家,在福鼎县太姥山考察“福鼎大白茶”原产地后,于三月四日,莅临霞浦县茶区考察特早芽品种“无霄茶”。这是霞浦茶叶战线上的一件大喜事,中央级茶叶专家专程来霞考察茶树品种资源尚属首次。这次专程到霞浦县考察的茶叶专家等一行18名专家。专家们在霞浦县林维全副县长及县茶业管理局副局长汤信平等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县茶科所考察、指导。三月四日下午,专家们兴趣勃勃地登上茶山考察…  相似文献   

4.
何乐芝 《茶叶》2007,33(1):45-46
马剑镇位于诸暨市西部龙门山麓,距诸暨市区24公里,与富阳、桐庐、浦江三县交界,紧邻国家级森林公园五泄风景区。境内山峰林立,所属龙门山脉主峰三界尖海拔1015米,云遮雾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无环境污染,生态条件十分优越,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茶叶生产是马剑镇的农业拳头产业,也是诸暨市的重点针形名茶产区,所产云剑名茶在本地及周边地区闻名遐迩。近几年来,马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生态立镇、名茶扬镇”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大力发展良种茶、不断开发有机茶、全面生产针形茶”的工作思…  相似文献   

5.
容美茶     
鹤峰,原名容美。该地产茶历史悠久。据《鹤峰县志》记载外销红茶已有二百二十多年。至于茶叶的种植、利用和青、绿茶的生产历史更是久远。据考查土家族的历史,土司把茶叶列为向皇帝纳贡的珍品。“容美贡茗,遍地生植……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摘自《鹤峰县志》69页)。迄今在民间还流传着“白鹤井的水,容美司的茶”,向皇帝进贡时杯中呈现出一对白鹤的  相似文献   

6.
在与浙江省绍兴市茶叶机械厂、绍兴地区工业科学研究所、四川省江津县勤俭茶叶机械厂、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6CH系列茶叶烘干机过程中,我们把“台时产量”改为“台时出茶量”,一是为了与其他干燥设备的术语取得类同,二是因为“台时产量”的提法不甚严谨。“台时出茶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由茶叶烘干机出茶口排放出已干燥茶叶的重量,以公斤/小时表示。如何测试、计算台时出茶量呢? 当采用一次干燥作业时,台时出茶量的测试、计算,根据定义是十分清楚明了的,  相似文献   

7.
苏金妹 《福建茶叶》2011,33(4):46-47
华安县位于闽南漳州市西北端,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产茶历史悠久,年可产“五季茶”,有“明前茶”、“冬片茶”两大特色,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叶特色县。“华安铁观音”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我国铁观音茶叶主产区。  相似文献   

8.
茶楹偶拾     
近日,去英德市工商联办事,其右侧一个名为“茶聚苑”茶庄,门前一幅茶楹引起笔者极大兴趣,也许学茶叶专业缘故,决定摘抄出来,与茶叶工作者、茶友、茶客们探讨一下,算是交流、推广茶文化。 茶联曰:茶乡佳茗处处有,聚萃茶艺尽此苑。 据资料考证,英德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就开始种茶、饮茶,1959年创制的“英德红茶”,以其优异的品质饮誉海内外,被誉为红茶后起之秀,与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并称为中国三大红茶,英德也因此获得“中国红茶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市茶叶局先后研究培育了适制红茶的“英红九号”、最适制乌龙茶的“英州一号”等优良品种,还引进了“小叶黄旦”、“上梅州”、“梅占”等优良品种;远近闻名的英德岩背“岩雾尖”就是采摘“小叶黄旦”鲜叶加工而成。如今,英德茶叶不仅有历史名茶“英德红茶”(以“英红九号”品质最好)、还有已远近闻名的高级绿茶岩背“岩雾尖”,有正在迅速崛起的“英州一号”乌龙茶。此外,有正在开发利用的“英德苦丁茶”、“野生菊花茶”。“茶乡佳茗处处有”朴素无华的语言精辟的论述了英德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博大精深、名茶萃聚的盛况。  相似文献   

9.
1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政和县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5000hm2,年产茶8000t,产值1.3亿元,主要茶叶产品有:烘青绿茶、珠茶、白茶(包括白毫银针)、茉莉花茶、“政和工夫”红茶等。茶叶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县70%以上农户种茶,农民收入35%以上来源于茶叶。茶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湖北省农牧业厅组织的“湖北名茶”暨1992年全省优质绿茶评比于6月中旬在武汉举行。首次评选出邓村云雾茶、鄂南剑春茶、恩施玉露、株山银峰茶、神农奇峰茶、武当针井、隆中白毫茶、挪园青峰茶等20只茶为“湖北名茶”,授予“名茶奖”。这次评比共送来了全省12个地、市、州,56个县(市)的247个茶样,是我省名优茶评比以来送样最多的一次。评审委员会由我省茶叶生产、科研、商检、经营等方面的知名茶叶专家组成,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陆启清高级农艺师担任主  相似文献   

11.
徐应善 《中国茶叶》2006,28(2):22-23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 遂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当地传统经济作物,生产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593-1597),时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曾写有《竹屿烹茶》一诗:“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早在隋唐时期遂昌已是全国55个产茶县之一,1974年遂昌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4年又被列为全国八大眉茶出口基地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茶叶“双万工程”、“名优茶项目”,茶叶产业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2.
由泰顺县人民政府主办的“’96浙江泰顺茶文化节”,提出了“以茶为媒……兴茶富县……”的宗旨。泰顺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茶县和出口茶叶基地县,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和新创名茶荟萃。泰顺山青水秀,环境优  相似文献   

13.
曾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一九九四年全省名茶金奖的广北银尖茶,投放市场以来,深受顾客的欢迎,价格一直看好。为进一步提高品质、增加客户对该茶品质上乘的认识,广北茶场在春茶上市之际、举行了“银尖”茶品尝会暨制茶能手竞赛活动。 省、市有关茶叶专家、茶叶经销商以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33人应邀参加了品尝会。来宾们品尝银尖茶过程中,特别是观赏其冲泡过程,杯中茶影交辉美丽动人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个个赞口不绝,一致肯定广北银尖选料严格、做工精湛,其色香味形具佳,是品质上乘且信得过的高档茶。品  相似文献   

14.
邵阳茶叶探源邵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从白属荆州,早有野生茶,据南北朝《荆州土地记》记载的最为明确,“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有人考证,这武陵七县,含有怀化地区、湘西自冶州八个县及常德、邵阳地区部分县共计二十五个县,今城步、绥宁县古属武陵。五代时毛文锡《茶谱》中曾载:“潭、  相似文献   

15.
黄山市于今年3月17日召开了“市茶叶工作会议”,对1985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对今年的茶叶生产、收购、供销、税收和市场管理等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上充分肯定了市茶叶公司在茶叶收购、供销中的主渠道作用。会议认为,“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是全国名茶,“太平奎尖”也获得了国家“特优产品”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于1984年颁发了荣誉证书,因此,应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  相似文献   

16.
信阳引进日本茶树良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月下旬,河南省信阳县从日本引进茶树优良品种“薮北”种无性系茶苗1万余株,定植于信阳县董家河乡五云茶叶总场。在信阳县农技推广站茶叶科技人员精心指导和专人管理下,茶苗全  相似文献   

17.
翁蔚 《中国茶叶》2014,(1):32-32
近日,从浙江省农业厅传来喜讯,余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余姚市屹立茶厂和余姚市四窗岩茶叶有限公司3家茶企被浙江省农业厅评定为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这是余姚市“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顺利实施推进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毅 《中国茶叶》2007,29(3):4-5
茶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0个县(市、区)生产茶叶,茶园面积超万亩的县(市、区)有49个,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的人口达1100多万人,其中涉茶农业人口达600多万人。云南贫困山区面积大,人口多,贫困农民特别是南部亚热带山区农民的基本生活主要靠茶叶收入,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来自茶税。发展茶叶产业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成千上万的农户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直接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渠道。茶叶也是云南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有着其他作物和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五”末,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297万亩,  相似文献   

19.
(一)景谷县是滇南的产茶县之一,产普洱茶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后,在五十年代即建立《中国茶叶公司景谷分公司》主管茶叶生产。到1959年,茶叶产量达16,800担,创历史最高水平。1962年,县茶叶公司撤消,由于多头领导,多层次管理,中转环节多,人材、物分散,苒加上“左”的干扰破坏,严重影响茶叶优势的发挥,茶叶产量一直徘  相似文献   

20.
徐巧英 《中国茶叶》2005,27(2):33-34
浙江省东阳市产茶历史悠久,《山越史》载:“会稽山脉延升入境的东白山一带,三国时已产茶。”陆羽《茶经》称:“婺州东白山与荆州同。”唐李肇《国史补》将婺州东白与蒙顶石花、顾渚紫笋等列为唐代名茶。1966年东阳县被列为全国五万担茶基地县。1983年磐安建县,将东阳的岭口、玉峰、尖山、胡宅等重点产茶乡划入磐安。本文通过对东阳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