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2.
吴中声 《食用菌》1998,20(1):31-32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是袋料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新突破,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节约劳力50%。覆土栽培具有降温、保湿功能,可充分调节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环境,增强菌丝活力,克服夏秋病虫危害。使用该技术反季节栽培的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粗而短,香气浓郁,口感甜脆,保鲜冰菇率高,市场竞争力强,比传统的竖式栽培法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安排在11月制栽培种,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接(?)制菌筒,此时气温低,接种成活率高,只要注意保温通气,成品率可达90%以上。品种应选中温型与中温偏高型的菌株,如Cr04、Cr20、Cr087、L26等。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出口商品等级率高。 2 配料与装袋灭菌 配方为干杂木屑75.5%,麸皮17%,玉米粉4.5%,糖1%,石膏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活性炭0.1%,维生素B_2100片,含水量60%~65%,pH4.4~5.3。料袋选用15×60×0.055cm的低压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时要装紧实,轻拿轻放,扎紧袋口。菌袋上灶灭菌时,灶温在4  相似文献   

3.
玉米芯栽培香菇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升厚  王常仕 《食用菌》1998,20(1):23-23
目前,香菇栽培均以木屑为主料,辅以麸皮,但在非林区木屑资源有限,适合香菇栽培的优良树种如柞树、楸树就更匮乏。为了使香菇在广大平原地区也能得到发展,我们尝试用玉米芯来部分或全部替代木屑栽培香菇。本文主要报道高产配方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配方 ①木屑80%,麸皮20%,石膏2%;②玉米芯80%,麸皮20%,石膏2%;③木屑16%,玉米芯64%,麸皮20%,石膏2%;④木屑32%,玉米芯48%,麸皮20%,石膏2%;⑤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20%,石膏2%;⑥木屑56%,玉米芯24%,麸皮20%,石膏2%。各配方水均为60%~65%。按配方备料,常规拌料、装袋。每个配方20袋,每袋装干料400g,共154袋,将所有料袋装入高压锅内,在1.05kg/cm~2压力下灭菌2小时。 1.2 接种培养 灭菌的料袋冷却到30℃以下在无菌操作台上接种。每个配方接两个品种。其中Cr02为75袋,Cr04为79袋。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干净的室内,恒温(25℃)发菌。每个配方取2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每  相似文献   

4.
我厂以往袋栽香菇都是在室内养菌室内出菇,商品菇不高.从1989年开始改为室内养菌玉米地出菇,经两年的实验,商品菇达95%以上.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制作栽培料袋培养基为木屑60%,玉米芯粉20%,麸皮18%.石膏粉和糖各1%.另加多菌灵0.1%,水55%,pH自然.采用大锅装料灭菌,即见大气撒料,锅装满后,用塑料薄膜密闭锅盖,保持2~3小时后出锅装袋.先把规格为50×2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放在5%的石灰水中消毒,趁热装袋,料装至袋的1/3,用手把袋口拧上,3~5个摞起来准备接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借鉴香菇生产技术 ,将有关技术利用到平菇生产中 ,总结出机灌袋栽平菇新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菌袋制备配方 棉籽壳 88% ,麦麸 10 % ,石膏 2 % ,每kg干料加水 1 1~ 1 2kg。用香菇生产的专用灌袋机把料灌进 5 5cm× 15cm× 0 0 0 4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里 ,每袋装料湿重 2 1~ 2 3kg。然后 ,把料袋装进灭菌灶灭菌 ,温度上升到 10 0℃后 ,保持 10~12h ,趁热运至遮荫大棚内 ;待料温降到 30℃以下时 ,放到接种箱内接种 ,袋面打孔接种 4穴。2 发菌阶段管理在棚内地面撒一薄层生石灰 ,将接好种的料袋按堆柴式排放 ,堆高 6层 ,接…  相似文献   

6.
袋料春栽香菇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以及常见杂菌害虫的防治等。其培养基配方:木屑79%、麸皮20%、石膏1%、水55%。料水比例为1:0.81.2。将料称好混匀,再加水充分搅拌,使含水量达55%,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和灭菌,以免发生酸败。其中高温灭菌、无菌接种和出菇时期温度、湿度等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代料仿生栽培香菇,是我国高速度发展香菇生产,提高品质的一大突破。所谓仿生栽培法,就是以木屑或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为原料,代替过去段木栽培的原料木材。通过装袋接种,室内培育菌丝,两个多月之后脱袋形成人造菇木。然后排放于野外菇场栽培,还原来天然香菇的生态条件。因此不仅每100公斤的代料可收干香菇8-12公斤,比老法栽培提高单产10倍,更主要的是香菇的形色味与天然香菇无明显差异。解决了长期以来室内木屑菌砖和木屑袋栽香菇,存在的柄长、色淡、味差的弱点。因而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防污方法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因新菇区经验不足,老菇区环境污染等原因,往往造成污染严重,甚至全 菌"覆没。笔者在近年的大规模集中生产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成功的防污方法及补救措施,现将其提供给广大同仁。1 防止污染方法1 1 培养料发酵后灭菌 将培养料按配方配好拌匀后堆集发酵 3~ 5天,中间达 60~ 65℃时翻堆一次,待堆温再次升到 65℃时散堆装袋。常压灭菌 8~ 1 0小时即可,若一次性灭菌袋数较多,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这样既可节省燃料,又能达到灭菌彻底的目的。但须注意:拌料时要加入 1 5%石灰水,以提高pH值,防…  相似文献   

9.
陈君伟  陈作毅 《食用菌》2001,23(1):17-17
竹屑营养成分与木屑相似,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竹子自然繁殖,生长快,质地坚硬,利用竹加工厂的下脚料来栽培香菇,对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竹屑难免含有尖刺状物,易刺破菌袋,原香菇熟料栽培工艺,培养料装袋后需经高温湿热灭菌,因破袋造成污染率高,而使竹屑无法被利用作香菇的培养料。笔者应用生料灵拌入竹屑、麸皮培养料中,杀灭培养料中的各种杂菌,接入香菇菌丝后,在适温范围内,菌丝生长良好,正常转色、出菇。1 袋 栽①菌株:香菇Cr04,福建三明真菌所提供。②配方:竹屑79%,麸皮20%,石…  相似文献   

10.
香菇的栽培多数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柳树属风景树,不能成材。利用柳树资源,将柳树枝制成木屑,进行袋栽香菇生产。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香菇Cr-02,引自福建三明市真菌所。1.2培养基配方柳树木屑80%,麸皮18%,白糖1%,石膏粉1%。1.3菌棒制作①原种:用750cm菌种瓶制成,于1997年6月24日接种,到7月28日菌种发满瓶;②栽培种:菌棒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17×50×0.05cm,菌料按配方要求。拌和均匀,含水量65%左右,然后装袋灭菌,于1997年8月24日接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见效快,效益好,原料易得的金针菇快速高产栽培方法。 1 配料装袋 配方为高粱98%,白糖、石膏各1%。将高梁入沸水中煮10分钟,使其熟而不破,中间有白心,捞出用清水冲洗晾干表面水分,加入白糖、石膏混匀,装入30×18cm聚丙烯袋中,每袋装湿料约600g,料要装紧些,使之紧贴袋壁,尤其上部尽可能装紧,用线紧贴料面扎口,常压灭菌8小时或高压灭菌1小时。 2 接种培养 当料温降到20℃时,置接种箱中,解开袋口接入原种,用量占料3%,袋口加棉塞后用绳扎紧。全部接完后取出,上下左右晃动菌袋,使种块与料混合均匀,置培养架,袋与袋紧贴,在温度18~25℃、空气湿度60%左右、暗光或无光下发菌,约15天菌丝发满袋。 3 出菇管理 菌丝发好后去除棉塞,撑大袋口,直立于菇架,去除凸出料面的老种块及畸形小菇,但不必搔菌。向袋口喷雾水保持料面湿度在90%左右,在袋上盖一层纸,以利保湿和提高CO_2浓度。温度控制在8~10℃,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换气,暗光培养约10天,  相似文献   

12.
在平菇栽培中,有时会因选种不当和栽培不慎,而造成培养料发菌期的大面积污染.笔者在实践中用下列方法多次处理污染料,收到良好效果.方法一:将培养料重新补加蔗糖1%、石膏1.5%、麸皮10%、过磷酸钙2%,料水比1∶1.35,装袋后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60分钟,然后停火,在60℃以上闷24小时后再启锅,待袋温降至20℃以下进行接种培养,常规管理出菇.  相似文献   

13.
香菇袋栽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栽培方法,现已完全代替以前的压块栽培。其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确定栽培季节→菌种制备→培养料选择→料的处理→拌料→调节pH值→装袋→扎口→装锅灭菌→出锅→打穴→接种→封口→发菌→脱袋排场→转色→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灿  任文彦 《食用菌》1998,20(1):32-33
香菇大袋立体栽培是洛阳市扶贫攻坚项目之一。代料立体栽培花菇具有节约土地、成本低、见效快、易推广的优点。大袋栽培由于养分充足,可人为调节小气候,易出花菇,袋产干花菇100~150g,朵大肉厚,与段木栽培相比外观质量不相上下。另还能出板菇50~1OOg,效益可观。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①品种选择:选择中温L26,中低温087,856等发菌期短,生理成熟早,能边转色边出菇的品种。②季节安排:秋季栽培常与农忙相矛盾,应提早栽培,重点突出早字。6月上旬制母种,6月中旬制原种,7月下旬制栽培种,9月初开始栽培,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 2 拌料装袋灭菌 采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袋,厚5~6dmm,宽22~24cm,长57~58cm,每袋装干料1.5~2kg。培养料配方:木屑80%,麸皮20%,另加石膏1.5%,石灰0.2%~0.3%,pH(?)~8,料水比1∶0.9,以手握料指缝中有水迹,但不下滴为宜。料袋灭菌是大袋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灭菌操作要坚持攻头、保尾、控中间的原则,要保证6小时升到100℃,开始时  相似文献   

15.
孙琪 《食用菌》2002,24(1):5-5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 ,无色、不规则颗粒状 ,含有大量的吸水基团 ,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纯水 ,供菌丝直接吸收。据试验 ,在食用菌上的增产幅度可达 80 .6%。保水剂在食用菌上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 1%的保水剂加入干料中均匀混合 ,然后按 1∶ 2的料水比加水拌匀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一般 2 2 cm× 5 5~ 60 cm袋 ,以装 1kg干料为宜。 2将保水剂与水混合制成吸附小球 (直径约 3 cm ) ,然后将吸附小球加入料中 ,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 3生料栽培时先推捂好栽培料 ,保水剂按 1∶ 12 0比例制成吸附小球 ,…  相似文献   

16.
杨瑞萍  王庆祥 《食用菌》2000,22(6):30-31
为了适应香菇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和对各地生产调查,现将代料香菇秋栽技术报道如下:1 品种的选用 秋栽香菇的种性要求有三:一是发菌旺,抗杂性强;二是早熟,接种后70~75天出菇,发菌透料后30~35天达到菌丝生理成熟;三是出菇整齐,疏密适中,菇体中等,单生,出菇潮次分明。目前适宜选用的香菇品种有856、L27等。2 接种期的安排 秋季栽培香菇在适宜接种期内以早为佳,力争早发菌满袋,早转色成熟,早出菇,多出优质菇。确定接种期应因地制宜,一般夜间气温稳定降到28℃以下就可接种。在豫西…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香菇生产采用段木栽培法,单产低、生产周期长达二年之久,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后来各地采用木屑压块,搞菌砖室内栽培香菇,但由于需要瓶内育种,挖瓶压块,工序复杂,因此难于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菇农,采用塑料袋装木屑或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培养料,通过室内培育菌丝,然后又把它搬到室外冬闲田上进行栽培。这种木屑香菇室外袋栽法,单产高,每50公斤木屑拌适量辅料,可采收鲜香菇40~60公斤,晒成干香菇4~6公斤,比段木法单产提高8~10倍。从接种到出菇仅三个月,比段木法提早出菇40~50天。整个生产周期只要8个月,比段…  相似文献   

18.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1):65-65
我地长丰县,个体种菇户很多,除了双孢菇外,多数用塑料袋栽。栽培场地接种室长期得不到更换,使杂菌基数逐年增多,致使不少种菇户接种后菌袋受杂菌感染加重。杂菌感染袋,有些虽能发好菌,但出菇偏少,病害多。上述情况发生,究其原因跟接种时把关不严有一定关系,有些种菇户把灭菌后的料袋放到室内或菇棚内简单的点燃一些灭菌药品即接种导至如此。笔者用简便方法可使接种成功率得到提高,具体做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法灭菌是物理和化学相结合,对培养料进行综合处理的新技术。生产人造菇木时在培养料中按比例添加增温剂,装袋后把人造菇木放在60~70℃的容器内保持6~7小时,就能达到常规灭菌效果,接种成活率达97%以上,菌丝生长、香菇产质量都不受影响。 新法灭菌的三大特点:一是节约资源,常规灭菌与  相似文献   

20.
1986~1987年,我区利用收香菇后的闲菇棚,大面积袋栽黑木耳,变一季单一种植为常年生产,不仪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菇棚种耳,生物效率达到96.4%,比传统老法栽培产量提高一倍多。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利用香菇棚袋裁黑木耳,时间一般应提前到3月中旬培育菌种,4月下旬装袋、投料、接菌和室内培育,5月底早熟香菇生产结束即可移至棚内栽培。(二)料袋制作每百公斤培养料配比为:阔叶树木屑55公斤,棉籽壳27.5公斤,麸皮15公斤,白糖0.8公斤,石膏粉1.4公斤,碳酸钙0.3公斤,混合后加水拌匀,随即装袋。袋规格为17×33厘米,每袋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