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麦是禹城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4.6万hm2以上,小麦收成的丰欠对全年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该市牢牢抓住小麦生产不放松,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小麦持续增产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了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通过调研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万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及农技人员现状,指出万盛农技队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加强万盛农技体系建设的建议(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创新激励机制,让农技岗位成为抢手"香饽饽";严格加大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力度,把农技人员知识提升制度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为农技人员科技创新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3.
结合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分析重庆市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新技术、加强示范推广、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人员培训和推广应用长效机制"等加强重庆市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自2009年被农业部纳入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以来,取得的成效有:脱毒种薯综合生产能力及推广面积显著提升;带动了全市马铃薯生产发展;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脱毒种薯良繁体系逐步完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畅通种薯流通渠道,打造稳定的优质原种供应渠道,加强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种薯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优化布局种薯扩繁基地,加强贮藏技术培训和设施建设"等完善重庆市脱毒马铃薯良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重庆市优势特色作物之一,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7.21万hm2、平均667 m2产量1195.3 kg、总产量667.2万t。分析重庆市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加工情况、消费情况、市场情况,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重庆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山区中小型机械的研发、示范及补贴力度;2)加大晚疫病防控力度;3)加强对生产主体的扶持力度;4)规范土地流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5)健全马铃薯市场体系,解决马铃薯如何卖的问题。从加强马铃薯原料供应、着力马铃薯主食开发、开发地方特色品种3个方面探讨了马铃薯主食化在重庆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下的重庆市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综合开发依托项目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扩大产业规模,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重庆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直辖以来,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在资金投入、扶持范围、政策"门槛"、项目管理、科技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扩宽扶持范围,推动全面发展;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助推良种推广;加快标准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推广示范实效;推动市场建设,打造渝茶品牌;降低贴息贷款"门槛",壮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重庆市永川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机补贴政策,整合涉农项目,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相互配合,加快农机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分析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快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完善蔬菜集约化育苗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健全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贮运保鲜能力,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信息监测发布平台,健全风险预警处置体系;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蔬菜发展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8日,重庆市科委组织相关专家对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承担的“西南丘陵山地旱地新三熟技术体系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中的“麦、玉、豆”模式小麦田间生产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设在永川区板桥镇的6.9hm^2项目示范片的整体生产情况,询问了种植户的生产情况,选取了上、中、下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地进行田间测产验收。在“麦、玉、豆”模式小麦种植面积约占50%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安全隐患,重庆市綦江区开展了农药及农药包装物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綦江区销量高的农药多数为袋装和瓶装,瓶装农药的包装瓶多为塑料瓶;同时提出"健全机制,激励回收;加强宣传,增强意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建立网点;强化检查,严格执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文权 《南方农业》2012,(12):83-87
对重庆市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源、水源水质、供水工程设施设备配置、运行维护管理、水价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积极协调,完善水价制度;加强水源地污染防治力度,确保水体质量;加大水质检验配套投入,提升检测技术水平;重新评估供水系统,更新改造净水设施和配水管网;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水质监测监督体系;制定农村饮用水法规,规范行业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义江 《南方农业》2013,(Z1):40-42
石柱县作为重庆市马铃薯大县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已近2万hm2。由于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的滞后,石柱县马铃薯产业存在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模化生产发展缓慢、产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为保证石柱县马铃薯产业的长足发展,建议"优化布局,建立和完善马铃薯繁供体系,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创新机制,积极营销,拓展市场"。  相似文献   

13.
黄英 《南方农业》2011,(2):10-12
根据重庆市云阳县芝麻多年生产实际和试验示范,介绍了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推广优质良种、选择最佳播期、合理种植密度、改进播种方法、完善种植模式和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低投入农业系统 1.低投入种植在低投入粗放种植系统中,低产显然被看作是低成本策略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较少的劳动力投入。美国两个最大的小麦种植州—南达科达和堪萨斯,每公顷耕地分别施用27和56公斤氮,西欧非地中海地区禾谷作物的用量为120~160公斤氮,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通常不使用氮肥。这种在半干旱地区的投入政策在产量上有所反映。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产量分别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平均产量的1/3和1/2。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在低投入低产出的情况下,尽管降低了实际价格,仍可获利。这是通过在  相似文献   

15.
种粮直补是国家为保障粮食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而实行的一项强农惠农政策,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调研重庆市江津区近3年的种粮直补政策落实情况,对种粮规模、种类进行效益比较分析,提出"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直补;建立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规模化种植大户的补贴力度;引导粮食机械化生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2年底,重庆市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有38个,其中,设有独立站18个、综合站20个,在编172人;共设有乡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900个,有农机人员2020人。重庆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1162万kW,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4483台、水稻插秧机11507台、拖拉机11390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954500台(328万kW),初加工机械1085640台;耕整地机械480341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3.05%,比2009年增长56.78%。取得了"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新机具推广工作扎实开展,农机新技术应用实现新突破;社会服务化组织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新型力量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农机技术力量得到有力加强"等成绩。分析当前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系建设发展的机遇和展望,提出了加强体系建设发展的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小麦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能力强,高产,抗病,生产示范中一般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左右。简述渝麦18的特征特性。从"种植环境和土地整理;精选种子,保证纯度和质量;播种期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大田栽培技术。从"播种期选择;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和花期管理;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其制种栽培技术。从"田块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严格去杂;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的做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江县通过发展蓝莓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授予"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等称号。其主要做法是坚持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多措并举,推广规模化种植;强化宣传,打造产业品牌;发展深加工和衍生产业。针对存在的不足,就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出了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合理选择蓝莓基地建设用地类型,加强项目区现有植被保护和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科学规划项目区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大力发展林间经济;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阔。要想实现小麦质量及产量的提高,不断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就要加大优质小麦的推广和宣传,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小麦栽培技术水平。同时,在小麦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根据当地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创造管理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十三五"时期规划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hm~2,把老百姓的"米缸子"建在田地上。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入。1月8日,重庆市农综办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