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鱼池(特别是精养鱼池)因水体富含营养,易滋生多种病原体,若不及时采取灭菌杀虫措施,则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按下法利用中草药对鱼池水体进行消毒和杀灭鱼体寄生虫,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6,(7)
正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及水体中的各种病原体,起到防治鱼病的作用。但若施药不当,不但起不到防病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鱼塘施药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对症用药一般对濒于死亡的病鱼或病死而未腐烂的鱼  相似文献   

3.
鱼池(特别是精养鱼池)因水体富含营养,易滋生多种病原体,若不及时采取灭菌杀虫措施,则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按下法利用中草药对鱼池水体进行消毒和杀灭鱼体寄生虫,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万珍 《新农村》2014,(7):34-34
硫酸铜是水产养殖中的常用药物,其水溶液具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能力,可以进行鱼体药浴、消毒渔具(食场)、防治鱼病等。  相似文献   

5.
1.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澄清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苦楝素、苦参碱。2.药理作用具有触杀和一定的灭菌功能。可取代五氯酚钠等禁用药物。3.适应症能有效杀灭鱼体表及水体中的车轮虫,并对细管虫、杯体虫、舌杯虫、聚缩虫等纤毛类原虫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6.
1.性状本品为桔红色液体,其主要成分为高效灭百可。2.药理作用具有触杀和胃毒功能,能引起鱼体电生理改变。可取代酒石酸锑钾、锥虫胂胺等禁用药物。3.适用症本品是一种新型水体杀虫剂,主要杀灭孢子虫,其效果极佳,适用于鱼、虾、蟹、蚌混养塘。4.用法用量水深1米的池塘:预防时每瓶(100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药物的原则 用于河蟹的药物功能较多,主要作用有3个方面:抑制杀灭病原体;改良养殖环境;增强河蟹自身的抵抗力.对于抑制和杀灭病原体的药物,不可忽视共对河蟹的副作用、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着的交叉耐药性,也不可忽视药物的相乘、相加及相克作用.在选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河蟹疾病防治应实行"控制"和"利用"兼顾方法,所谓"控制",就是控制有害于河蟹的致病体;所谓"利用",就是利用利于河蟹生存、利于生态环境、利于人类健康的有益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一、夏季鱼病成因 夏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夏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鱼体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在水温上升后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  相似文献   

9.
<正>鱼病防治中,应根据鱼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感染的情况、病程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给药方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节约成本开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下面介绍6种鱼病防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遍洒法此法能彻底杀灭病原体,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药液遍洒全鱼池,让鱼池水达到一定的浓度,以杀灭鱼池中及鱼体表外的病原体。缺点是用药量大,池水体积的计算麻烦,副作用比较大。药物的安全范  相似文献   

10.
郝佳 《农家参谋》2014,(11):24-24
一、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中。2.环境因素所致。池塘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并且也是鱼类病原体的主要滋生场地和传播源;一些病原微生物常通过水体的流动从一处流向另一处,所到之处都被污染;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或水草之中,当水温适宜时,就可进行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1.
口腔中的细菌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两类。它们互相制约.保持着口腔内的“生态平衡”。 长期使用杀菌力强的药物牙膏.不仅会使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在抑制、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使口腔中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郭玉萍 《当代农业》2009,(12):57-57
口腔中的细菌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两类。它们互相制约.保持着口腔内的“生态平衡”。 长期使用杀菌力强的药物牙膏.不仅会使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在抑制、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使口腔中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泼洒全池,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 物,对防治鱼病效果显著。用全池泼洒法防治鱼病时,要注意“四要”、“五忌”。四要  相似文献   

14.
一、病原暴发性流行病在不同鱼类,其致病病原体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这类病原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池塘环境好,鱼体抵抗力强时,病原菌虽存在水体中但不会引起鱼病,池塘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差时,易引起鱼病  相似文献   

15.
薛玉华 《新农村》2008,(8):23-23
1.鱼体消毒 鱼体消毒是控制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水温10—15℃时,可用漂白粉15影立方米或硫酸铜8影立方米或高锰酸钾20影立方米浸洗鱼种20—30分钟,或食盐10—20克/立方米浸洗3—5分钟,用以杀灭鱼体病菌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保证鱼苗、鱼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在苗种下塘前,清塘消毒和施肥是两个重要环节。清塘目的是杀灭水体中的鱼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施肥目的  相似文献   

17.
溶氧超标毒水症。水体溶氧过量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鱼发生气泡病等多种病症。鱼鳃上黏附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时失去平衡。鱼肠道中有白色气泡,或鱼的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的气泡,鱼体漂浮于水面,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泼洒全池,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物,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为了确保安全有效,用全池泼药法防治鱼病时,必须注意“四要”与“七忌”。一要对症下药。漂白粉、硫酸亚铁、硫酸铜、敌百虫等为防治鱼病的常用药,防治鱼病的种类多,效果也...  相似文献   

19.
<正>鱼池(特别是精养鱼池)因水体富含营 养,易滋生多种病原体,若不及时采取灭菌 杀虫措施,则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在养 殖生产中,如能利用一些中草药对鱼池水体 进行消毒和杀灭鱼体内的寄生虫,就可以收 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1 大蒜 大蒜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蔬菜。其地下磷 茎具有特异的蒜辣味和蒜臭,有效成分为大 蒜素,又称"蒜辣素",主要功能可行气消  相似文献   

20.
一、夏季鱼病成因 夏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夏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鱼体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